兵王之豪门战神林开

第217章 徐文卓落败(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17章 徐文卓落败

第217章 徐文卓落败

说罢,只见徐文卓深吸一口气,一个马步扎了下来,双手在胸前环半圆形,他的最强手段,太极!

徐文卓跟在叶南天的身边,每天都能看到叶南天打太极,虽然叶南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传授徐文卓太极拳,但是徐文卓的领悟力不差,日积月累,他也领悟了其中一二的精华。

太极!

太极讲究的是一种巧劲儿,更讲究内心的境界,四两拨千斤,在太极拳内是最基础的武功招式。

林开的幽灵袭杀虽然霸道,但是遇见徐文卓阴柔的太极拳,也无法应对。

况且,幽灵袭杀对于高手来说,只能起一次作用,真正的高手是不会上第二次当的。

林开笑了笑,大步走向了徐文卓,啪的一声,一拳击打向徐文卓的面部。

而徐文卓的速度时而缓慢时而迅速,在林开的拳头快要打到徐文卓的脸上的时候,只见徐文卓的手掌突然加速,轻描淡写的拍开了林开的拳头。

徐文卓环绕着林开,双手不断舞动,无论林开从哪个方向进攻徐文卓,徐文卓都可以很好的抵挡林开的招式。

太极拳,很强。

此时,林开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厌烦之色,而徐文卓见状,趁虚而入,本来十分缓慢的太极拳瞬间加速,直捣长龙,一拳向着林开的面部袭来!

“小心!”战王大吼一声,提醒林开。

而林开的反应速度也是极快的,他一扭头,便躲过了徐文卓那一拳,但是徐文卓的功夫套路讲究的是以万变应不变。

林开一旦有变,徐文卓也可以很快做出反应。

只见他化拳为掌,劈向林开的脖颈!

而此时,林开已经躲无可躲,砰的一声闷响,林开的肩膀上便结结实实挨了一掌。

但此时,林开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

刚才我故意露疲在你面前,为的就是你力气全出,空门大露!

徐文卓这一掌对于拥有三百点防御力的林开来说,不痛不痒,砰的一声巨响,林开一脚踏在地面上,地面都被林开踏出一个巨坑,而林开的口中也低沉的说道:“犀牛贴山靠!”

林开最强的杀手锏!

此时,林开抱着自己的胳膊,肩膀如同犀牛的牛角一样顶撞向了徐文卓!

徐文卓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林开在受了自己一掌之后,居然还可以发起进攻!

徐文卓的手掌还没有收回来,此时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闪躲。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林开如同一头犀牛一般冲撞了过来!咔嚓一声,徐文卓似乎听到了自己胸骨被撞裂的声音,一股巨大的力量传来,此时他只感觉自己好像被火车给撞了一样,身体不受控制的倒飞而去!

宛如断了线的风筝,徐文卓的喉咙一热,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

“噗!”

血花满天飞,而徐文卓也宛如一条死狗一般,被林开撞翻在地上。

林开此时双手插袋,模仿着刚才徐文卓击败战王之后他的表情和动作。

疯狂的克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丁原还没当上并州刺史,貂蝉还不满十岁...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游戏修仙十亿年,具现后成大帝!陈澜颜玉
游戏修仙十亿年,具现后成大帝!陈澜颜玉
玩了十年的游戏【修仙人生】宣布停服。 告别之时,却被忽然通知,游戏即将具现到现实! 我在游戏里面可是排行榜第一,最高境界的无上大帝! 当游戏具现到现实后,陈澜的修为直接来到无上大帝,成为整个星球最强之人! 而就当他想要藏锋的时候,修为金榜的出现,彻底打消了他的念头。 【修为榜第一,逍遥天尊,无上大帝!】 【宠物榜第一,逍遥天尊,五爪黑金神龙】 众多榜单,他都排在第一。 霎时间,全国
只为光而写
我靠务农成功入编
我靠务农成功入编
1985年,退伍的他虽参战立功,却准备回乡务农。 在乡武装部办理手续时,因部长的赏识被留下打杂。 乡大院中多是老人,唯有党政办主任年轻。 他与她接触渐生爱意,后知其父亲是县常务副县长。 在她帮助下,他解决编制并走上仕途,从党政办副主任一路晋升。 她也不断成长。他们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对!
佚名
初唐随军日常
初唐随军日常
【无重生、无异能、节奏慢、不架空、偏种田】 作为穿越女的明洛,初来乍到免不了一番雄心壮志。 可惜现实比人强。 她曾仰望的封建明珠,所谓的贞观年间,到头来也不过是吃人的盛世华章。
佚名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