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稻花十里情

第114章 冷遇(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14章 冷遇

港口就在兴州城郊外,众人在城门处汇合之后,很快就启动往港口去了。没多久就抵达港口,开始下车登船了。

“周家的游船可真大啊!”颜家的马车比较靠后,期间稻花好奇,忍不住掀开了车帘往外看。

“这还是小的呢,要说大和气派,之前瑞王巡视大运河的那一艘那才叫大,足足有四层。”

后头马车传来说话声,稻花回头一看,发现竟然是周静婉:“你怎么在这里呀?”

“我不在这里,还能在哪里?”周静婉和稻花已经熟了,当即从自家马车下来,直接坐上了稻花家的。

“李伯母安好。”

李夫人笑着将周静婉扶着坐好。

稻花这才继续说道:“我还以为你会最先上船的。”

“本来是的,可是我出门的时候晚了些,我娘就先走了。”周静婉凑到稻花身边,“今天我们可得好好玩她一天,我可老早就想坐游船了。”

稻花:“怎么?你们家就有游船,还不能常坐?”

周静婉撇了撇嘴:“除非我娘带着,否则,我哪有机会坐呀,我又不是我哥,可以经常宴请好友游船赏景。”

稻花了然,这古代,姑娘家是不可以随意外出的,尤其是大户人家,规矩更严。

“以后我给你下帖子,我们去我的庄子上玩。”

周静婉连连点头:“你可不能忘了。”她性子好动,整天呆在家里,可把她给闷坏了。

稻花见颜怡欢坐在一旁插不上嘴,连忙拉着她介绍道:“这是我二妹妹,你还记得吗?”

周静婉瞅了瞅颜怡欢,笑着点了下头:“颜家二妹妹好。”

颜怡欢连忙回道:“周家姐姐好。”

周静婉笑了笑,快速凑到稻花耳边,低笑道:“我还记得你们家有个爱哭鼻子的妹妹,怎么没带来吗?”

稻花白了一眼周静婉:“小姑娘哪有不哭的,你难道就没哭过?”

旁边,颜怡欢脸颊有些红,她知道周家小姐说的是怡双,同时也有些意外,她没想到大姐姐竟然会在外人面前维护怡双。

她看得清楚,自从大姐姐回府后,怡双没少明里暗里和大姐姐攀比、争宠,林姨娘还时常拿大姐姐做由头挑事。

按理说,大姐姐应该很讨厌怡双才对呀?

相比颜怡欢的疑惑,李夫人则是面露满意的看了一眼女儿。

家庭矛盾那是内部矛盾,在家里,别管打得多热闹,也别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白给他们添一笑料。

说话间,就轮到颜家登船了。

李夫人先下马车,随后是稻花三个。

上了船的、以及还等着上船的各家女眷,见周静婉竟从颜家马车上下来,目光都纷纷看了过来。

同知夫人钱氏因离得近,立马拉着钱碧兰过来了。

双方相互见了礼后,钱夫人就将钱碧兰往稻花这边推:“你这丫头,在家不是老念叨着颜家大姑娘吗,今天可算是遇着了,可得好好亲近亲近。”

钱碧兰对着稻花腼腆一笑,随即又看了看周静婉,站到了她身旁。

“好了,他们几个小姑娘一块玩,我们大人去那边吧,好些夫人已经过来了。”钱夫人笑着看了看周夫人那边。

李夫人点了点头,看了眼稻花和颜怡欢,叮嘱道:“照顾好妹妹。”

稻花点头,表示她会看好颜怡欢的。

周家是这次聚会的主人,周静婉一到,立马就受到了各家小姐的追捧。

稻花拉着有些紧张的颜怡欢跟在其身后,脸上露着得体的笑容把各家小姐都认了一遍。

画笔敲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全民修真】【慢热爽文】【热血逆袭】【轻松爆笑】【老6系统】【单女主】【放心入,绝对不坑】修真历529年。高中生云陌辰一觉醒来,意外觉醒了吸收血气就能变强的系统。然而让他头疼的是,自己相恋三个月的女朋
憬江言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长庚剑仙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沐潇的三生陈青源董问君
百年前,陈青源进入了一个名为天渊的禁区,魂灯熄灭,世人皆认为他死了。今日,陈青源虽然活着走出了禁区,但是修为尽废,灵根断裂。面对红颜的悔婚,各宗的欺压,陈青源该如何是好?“陈青源,我给你两个选择:一,
佚名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吞天混沌经:开局先吞圣女修为
【热血】【无敌】【情感丰富,不喜勿入】万年前,妖族和魔族降临世间,它们力可拔山,吞云赶月,以人族为血食,人族可生存的区域不断减少,现在,天下九片大陆仅剩一域,人族武者用血肉筑成城墙,抵御异族,在危急存
一阵乱写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迎娶科研大佬后,他赢麻了
【六零科技强国军婚】“要么嫁给他,要么去下乡,选择一个!”刚睁眼就遇到了人生难题,要么嫁给一个出轨自恋狂,要么去下乡。她一翻白眼,这还用想?她宁可去干活赚公分,也不能在婚姻上屈服!于是,乡下多了一个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