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48章 土豆之功,恐怖如斯!(五更)
李牧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王朝,“去玉器行,让玉器行打一套长命锁啥的,只要是小孩子能用上的,全都快马送去岭南。在给徐经写封信,让他在马市帮我搞一些鹿胎膏和蛤蟆油啥的,只要是补得东西,咱家全要!全都送去岭南!”
“找徐经多麻烦?这些东西,咱们杂货铺全都有。”朱厚照看向刘瑾,“老刘,你去趟杂货铺,把上等的鹿胎膏、蛤蟆油啥的补品,装一部分送来李家村。杂货铺是多人的买卖,该结账结账,算我的。”
“好嘞,少爷,我现在就去办。”
刘瑾说完,对着弘治皇帝、三阁老躬身告退,转身离开了李家村直奔杂货铺。
“杂货铺都做山货生意了?”李牧奇怪的看着朱厚照。
“老刘是个做生意的料子,东叔更是人才中的人才!”朱厚照一脸得意,“是东叔提醒老刘的,老刘就把杂货铺的生意扩大了,还有很多西洋的玩意儿呢。”
“行,不高兴的事情,我不想。”
李牧深吸了一口气,“向林叔前些日子去了天津卫接手三多堂在天津卫的四艘海船,带回来一批冰冻的海鲜和干货,咱们搞点海鲜锅。”
硝石制冰,在宋代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已经能开采天然的硝石矿。
当硝石溶解在水中的时候会吸走热量,使水降温,从而达到制冰的效果。
在宋朝元丰年间,刨冰已经成了开封市民夏天解暑必备的良品,所以在明朝,只要你肯花钱,制冰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甚至是,天然冰箱在明朝也早就形成了规模。
天津卫距离京城也不远,渤海的海鲜,很容易就能运过来。
明朝人的餐桌上,鱼虾蟹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物件了。
就好像明末清初,发生了大灾,阳澄湖附近的居民,只能靠吃大闸蟹维持温饱。
根据记载,海鲜锅很早就出现了,但真正发扬光大的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此人喜欢吃海鲜,他吃海鲜不是一样样地吃,而是将海蛤、海虾、鲨翅还有燕菜等等海味烩在一起,大快朵颐。
吃海鲜锅必备的酱料是太祖皇帝朱重八发明的,叫做一了百当!
这是一种酱,制作过程十分粗野,将猪肉、羊肉、牛肉和虾米切成馅,然后加入马芹、茴香、川椒等调味品,再加入麦酱放到锅里炒熟。
然后放入专门的瓷器中收藏,想吃时的时候随时取用。
据太祖皇帝自己说,这道菜最大的功效就是滋阴补肾,每天吃点儿,时间久了,比吃蓝色小药丸的劲儿都大。
中原的男人,永远都不会拒绝滋阴补肾这四个大字。
当下人把一了百当拿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
“都动手,吃海鲜用筷子,也不怕被笑掉大牙?”
李牧见这群人吃个梭子蟹,居然还用筷子摆弄,这尼玛叫吃海鲜?
最可气的就是老何了,还站在老丈人身边伺候着,又是扒虾,又是剥蟹子的,就连贝类都搞得干干净净的。
“何叔叔,东叔给你和老刘都留着位置呢,你过去吃酒。你别伺候我老丈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啥都让人伺候,这个叫摆谱,吃不到各中美味!”
弘治皇帝笑了,也没生气,“老何,你去吃酒吧,我自己能行。”
何鼎略微迟疑,点点头,“那我就坐在门口的位置,老爷您随时可以知会。”
弘治皇帝带着三阁老,在李家村这里吃海鲜锅吃的火热,可苦了马文升,他收到了两份急报,
一份是岭南的奏报:
唐伯虎这厮以堪舆为名,带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探查后黎国。
在得知铁山伯陈真叛乱之后,便鼓噪英国公张懋调兵,仅用了十天的工夫,就打下黎国九寨零三城;现在,明军距离黎国国都升龙,不足百里!大有一举掀了黎国的态势。
第二份奏报是黎国的大军阀,铁山伯陈真派人送来的黎国国书,言语愤怒犀利的质问:为何大明要不宣而战?
(资料上写的,他就叫陈真,猴子家的铁山伯)
打小我就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