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签到三千年,出关陆地剑仙

第58章 转眼六十年(第四更)(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58章 转眼六十年(第四更)

时间流逝,一年又一年。

春去秋来,转眼之间,又过了六十年。

这六十年以来,赵凡没有再出过锁妖塔一步,完完全全沉浸在修行当中。

除了每隔十天来送饭的张倩,其他人几乎快要遗忘了赵凡的存在。

没有几个人记得,这位当初被废的蜀山前任少宗主,至今还好好地活在锁妖塔中。

锁妖塔大门厚重冰冷,将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开来,荒芜的空地上,杂草长了一波又一波,枯萎了一次又一次。

和锁妖塔内的宁静不同,外界却是暗流涌动、风云变化。。

随着天地灵气持续复苏,整个修仙界都迎来了比起以前,更加要好的修仙环境,虽然还无法和数万年前相提并论,却已经隐约有了修仙盛世到来的苗头。

以往罕见的分神期强者,现在几乎是遍地可见,别说是那些修仙大势力,哪怕随便找个小宗门,没有三四尊分神期的修仙者坐镇,都不好意思说出去自己是修仙宗门。

这些年以来,宗主赵城利用当初赵凡的威势,大肆招揽了一批又一批的修仙强者。

而且在同时,培养了许多蜀山本土的修仙者高手,各种年轻才俊,几乎是层出不穷。

靠着当初改革的成效,还有蜀山上下齐心协力的发展,如今的蜀山比起六十年前,威势更加强盛,已经真正的跻身于一流修仙势力。

宗门当中,炼气和筑基期的门人弟子有数万人,元婴期修仙者数以千计,出窍期修仙者更是达到数百人,至于分神期则有着六十位,而分神期大圆满的高手,则有着足足十三位坐镇。

这等规模,比起六十年前的昆仑派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为重要的是,蜀山还有一位神秘的合体期大能存在。

哪怕过去六十年,至今还有着强大的震慑力,让诸多的修仙势力不敢轻易招惹蜀山。

蜀山越来越强,宗主赵城和一众高层们,也变得越来越有野心,原本蜀山麾下有千里疆域,但经过这些年以来的苦心经营扩展了数倍。

领土疆域越大,普通百姓人口越多,占领的灵脉矿藏越丰富,还有就是修仙的好苗子也会变得更多。

宗主赵城高高在上,一言九鼎,执掌蜀山大权,其威信更是强到极点,没有任何人敢反驳他的决定和意志。

赵城有些满意现在的成就,但内心深处的野心却开始膨胀,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让蜀山变得比以前强大,而且还想争霸整个修仙界。

他要成为蜀山古今以来最有成就的宗主,要让蜀山成为修仙界的一大霸主!

野心这种东西,一旦滋生就很容易疯狂生长。

最为重要的,现在的修仙界各大势力,群雄逐鹿,蜀山如果运营得当,确实有着称霸的可能。

这一年,赵城在和蜀山其他高层们商量后,毅然决然放弃以往隐忍的策略,选择主动和其他修仙势力竞争,开始构筑称霸修仙界的蓝图。

以往的蜀山行事沉稳,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可在宗主赵城决定争霸修仙界后,蜀山上下就大改往日的作风,麾下门人弟子四处出击,开始逐步清扫吞并附近疆域的魔道和妖族等各方势力。

甚至,就连一些弱小的修仙宗门,都遭到蜀山的强势驱逐。

短短数月之间,蜀山的疆域领土,就再次扩大,足足连绵数千里河山!

……

锁妖塔内,赵凡宝相庄严盘坐虚空,强大的肌体间,流转着夺目的金光,宛若一尊先天神祇,散发着神圣超然的仙道气质。

这些年以来,他将太乙养神经修行到小成的层次,其元神比起当初,增加了一大截。

元神提升之后,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现在的赵凡心念一动之下,就可以洞察数百里的疆域。

在下燕十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向女帝献上忠诚吧!
向女帝献上忠诚吧!
意外穿越到异世界,钱明远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疏忽,可满朝文武、江湖侠士都想除掉他。钱明远拍拍屁股:“既然你们都欺负我,那我只好出卖你们咯。”从此,京城少了一个万人憎恨的小白脸,多了一个女帝的走狗。
一十距离
穿越大周,卧底无间道
穿越大周,卧底无间道
现代卧底秦玄穿越大周,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用尽毒计,谋划一切。邻国卧底,一眼看出。诡异奇案,轻松破解。北方铁骑,不足为虑.....秦玄一声令下,钢铁之师踏遍世界。“我一人,便可对抗整个世界!”
弦歌
山岭怪事
山岭怪事
你相信这世上有鬼怪么?我只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那山野间一件件从长辈们流传下来的故事,听起来实在真实。
荷露
穿越:我在仙凡两界来回穿
穿越:我在仙凡两界来回穿
出了车祸没钱赔的他,在喝完酒回宿舍的时候,顺道在树下撒尿,结果又被雷给劈了。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清醒后,发觉自己意识里多了一个异空间,空间不小,长、高、宽各2米。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他身体进入这个空间
佚名
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
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
他一个孤苦的穷人家孩子,一朝捡到一个携带空间的宝葫芦。得了修仙金手指的他,却把它用来种田?!老老实实在家和山沟沟里用灌溉的泉水来研究种田种树,养鸡喂鸭,摸河谷,挖山货……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精神发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