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32章 少年志在,国粹不死⑦
钱萍继续道:“百年京剧,跷功‘踩寸子’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那是因为有观众捧场 ,既然大家爱看,那就是规矩、是传统,前辈们都挨过来了,难道你们这些小年轻就受不了?”
风红缨摇头:“老师,继承传统固然重要,但得推敲着去继承,一味盲从,京剧这条路迟早会阻塞封闭。”
钱萍眉头皱得更厉害了。
唐初夏:“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京剧,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惧怕跷功。”
钱萍沉声:“京剧之所以能成国粹,正是因为它门槛高,一点苦都吃不得,我看这种人甭学京剧。”
唐初夏:“……”
风红缨笑了声。
“老师 ,独立一派的王瑶卿王大师是提出废除跷功第一人,他在京剧史上的成就不用我多说,难道您也觉得王大师废除跷功是不肯吃苦 ,是背弃传统文化?”
钱萍复杂地看了眼面前胆大的学生。
王瑶卿王先生,擅创新腔,从唱念做打,到台上的扮相以及唱词,王先生都有进行过革新。
最受争议的就是王先生当年废除旦角‘跷功’的做法。
当年在戏圈中轰动一时。
但也就一时罢了。
王先生逝世之后,不被推崇的跷功渐渐又浮出了水面。
风红缨站起身,没借助任何跷板就立起了一双脚,在办公室疾走了一圈。
她说:“老师,您看,不踩跷我也能走好,戏在人演,学生以为,取悦观众之前能先将自己弄开心。”
走了一圈,风红缨停下来,慢慢道:“当年戏曲老祖宗发明跷功,学得是小脚女人左摇右晃的走路姿势,裹脚的陋习,是国家强制废除的。”
风红缨加重了语气:“老师,京剧是国粹,咱们学得戏既然承了国家大力支持,那就应该向国家的政策看齐。”
在钱萍震惊地目光下,风红缨掷地有声地说:“国家既然废除了害人不浅的缠足陋习,咱们京剧跟党走,学党风,更应该将跷功废除,而不是将从缠足演变而来的表演手法护在怀里当一块宝!”
一席话震得钱萍久久没说话。
两个学生离开后,呆坐在办公椅上的钱萍突然直起身,旋即拨通了一个电话。
“您觉得有必要废除跷功吗?”
老人笑::“这是有学生跟你诉苦了?”
钱萍:“算不得诉苦,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练跷功,真要诉苦,早就该说了,临到明天上台突然跑过来跟我说她明天不踩跷,您说这事闹的,我一个头两个大…”
话里话外,多少带着不赞同。
老人沉默了下,道:“萍啊,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喜欢京剧的人一直有,但上台唱戏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一直说传承 ,让更多的人看到传统京剧,风红缨和高画的那场友谊赛中,大家都看得出来,喜欢听戏的人并不少 。
但台上唱戏的呢?
春绿可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