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第560章的发现(2/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560章的发现

美国那边,凯萨琳小姐同样没什么进展,想要研发出一款能够让人保持容貌的药剂,绝非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魔药的研究有时候需要的是一点小小的运气。

艾伯特打算从美容药剂的原料、以及曼德拉根上寻找灵感,毕竟曼德拉根可以通过复杂的魔药工艺,酿制出能够延迟衰老的药剂。

然而,这玩意究竟管不管用,艾伯特也不清楚,但并不影响他给伊泽贝尔透露点研究方向。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远处隐约有雷鸣声传来。

密集的雨点哗啦啦落下,街道上的行人四处寻找躲雨的地方,茶馆里也涌入许多躲雨的学生。

在店里待了一个小时,等到雨势减弱后,才离开茶馆,打算到德维斯班斯商店里买点东西。

刚付钱走出茶馆的时候,艾伯特就看到了一个熟人。

“赫托克达格沃斯先生,”艾伯特拉着伊泽贝尔的手,快步朝着前方走去,与打算穿过拐角的人影打招呼。

“原来是艾伯特!”赫托克停下脚步,有点诧异地望着艾伯特,视线落在他身边的伊泽贝尔身上,笑着问道,“不介绍一下你身边的这位小姐吗?”

“这是伊泽贝尔,我的女朋友,”艾伯特开始给双方做介绍,“这位是赫托克达格沃斯,一位有名的魔药大师,我以前跟你提过。”

“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需要鸟蛇蛋,顺便过来来看看凯特尔伯先生,听说他生病了。”

“你把那间房子卖给了凯特尔伯先生?”艾伯特已经猜到了原因。

“是啊,我先前听他说准备退休,便把霍格莫德这边的房子让给他了。”赫托克笑着说道:“你知道的,我很少会来这边,房子留着也是浪费。”

艾伯特征求了一下伊泽贝尔的意见后,两人便跟着赫托克拐进了一条偏僻的街道,来到上次的那间房子。

这里被精心打理过了,花园里的杂草变成了鲜花,旁边还建了个棚屋。

“我以为凯特尔伯教授会留在医院里修养。”

“凯特尔伯先生不太放心他的那些小可爱,所以就回来了。”

替他们开门的是一名家养小精灵,大概是从霍格沃茨那边派来照顾凯特尔伯教授生活起居的。

凯特尔伯教授倒是很高兴有人来看望自己,跟着他们随口聊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达摩克利斯先生发布了狼毒药剂。”凯特尔伯先生带着不解与困惑望着赫托克,他还以为狼毒药剂是赫托克发明的。

“是达摩克利斯最初提出使用狼毒乌头的毒素制造克制狼人的狼毒药剂,早在很久以前药剂就出现了,就是原料与配置有点问题。”赫托克笑着解释道,“后来,他邀请我们帮忙改进这种药剂,我记得艾伯特当初可是帮了大忙呢。”

键盘上的懒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倒贴惨死后,我攀上京圈太子爷!
倒贴惨死后,我攀上京圈太子爷!
【1V1,he双洁,甜宠,狡黠灵邪女主×温柔深情男(实则:疯批腹黑霸总)】注:男主纯情又病娇+蓄谋已久+占有欲强+互撩(男二追妻火葬场)时悦死的那天是楚逸轩订婚的好日子。时悦从大学时期就疯狂迷恋楚逸轩,死缠烂打追了楚逸轩三年,终于在楚逸轩的‘施舍’下,终于成为他的地下女友。时悦由于长期劳累身患乳腺癌,濒死之际才彻底看清了这渣男的真面目。重生后,她黑化成心机“黑莲花”,能动手绝不动口。离开渣男后,
招财猫咪
流年总有春
流年总有春
本文时间跨度三十年(1988-2018),群像式讲述西北一家七口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拼搏奋斗,实现各自人生价值的故事,全景式展现中国当代西北城乡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用小人物的故事折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白马出凉州
去未婚夫家后,我创飞黑心肝家人
去未婚夫家后,我创飞黑心肝家人
我是出了名的万人嫌,村里人和自家人都被我折磨的口不堪言。 家里老头老太太为了我事,头都愁白了。 他们被逼没办法最后甩出来我的婚书。 赶我出家门,让我去霍霍我婆家。 我思想里婆家都是无所谓重点是我要见识大城市了! 我去婆家后,脚踹黑心继姐,暴打狼崽子弟弟。 连黑心肝继婆婆都显露原型,最后在怒骂眼瞎的公公。 我那未婚夫哭唧唧道“媳妇儿,你怎么才来啊?我都快被他们这群黑心肝的欺负死了。”
佚名
落跑夫人惊艳全城
落跑夫人惊艳全城
关于落跑夫人惊艳全城:看着新鲜出炉的离婚证,他气笑了:京太太好手段。第二天他拿来一份特离谱的协议:京太太,我净身出户了,求包养。从此京大少将粘人的一百零八套招式发挥到极致。佛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降一物,一山还比一山高!顾倾城:她一定是上辈子挖了他家祖坟!!!
唐梦若影
穿越:绑定系统后,我骗光修仙界
穿越:绑定系统后,我骗光修仙界
一年前,我在蓝色星球上经历了游戏的30连跪后,突然穿越了。 穿到了这个修仙世界后,我立即把修仙当成自己的第一目标。 绑定系统后,我拥有查看别人天赋的能力。 从此我靠系统在修仙界疯狂诈骗。 宗门宗主:“把他招进来,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