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嘉宁璃王

第1010章 黾蛊(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010章 黾蛊

虽说,夏国的璃王几年前身重剧毒,至今没有解毒,命悬一线,再不似当年让人畏惧,但,她郁嘉宁到底是夏国的璃王妃啊!

若是今日曹殷没有揭穿她的真实身份,会不会有一天,她带着他们楚国的各种讯息回到夏国,将这些机密一一告诉夏国的景宣帝,夏国会不会利用这些讯息对楚国发兵或发难?

到时候,整个楚国会遭遇怎样的危险和劫难,四殿下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么?

如此一想,方才还将矛头对准了曹殷的侍从,立刻将武器对准了郁嘉宁。

她是夏国的璃王妃,今天,她就别想着安然无恙的从这里离开!

“不是,你们!”

北清长老甚是无奈,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们怎么还对郁嘉宁发难了。

什么璃王妃不璃王妃的!

曹殷和她的人,已然将他们团团围住,别说什么担心郁嘉宁回到夏国后会给楚国带来多少劫难了,他们若是不能将曹殷和她的人拿下,今日,他们都别想活着离开天镜山了!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想法子活下来啊!!

可是——

“北清长老,得罪了!”

听了曹殷的话,周围的侍从纷纷对郁嘉宁发起攻击,甚至,连想要护住郁嘉宁的北清长老都被他们毫不客气的一把推开。

而将郁嘉宁带来楚国的上官绍试图挡在郁嘉宁身前,为她挡开那些侍从之时,也只能堪堪抵挡住他们的攻势。

更有甚者,他们好似一点也不畏惧上官绍四皇子的身份,攻势越来越凶狠不说,还哄着眼睛,刀刀凶狠,直接朝着上官绍的脖子、腋下、腹部等最容易受伤也最危险的地方挥去。

不,不对!

被上官绍护在身后的郁嘉宁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她的身份或许确实敏感,让这些楚国人十分愤怒,但,正如北清长老所言,如今生死攸关的情况下,难道不更应该先解决了曹殷才对么?

他们为何会如此不正常的——发怒?

郁嘉宁快速看了过去,果不其然,她看到站在人群之后的曹殷,脸上虽然一如既往的带着冷意,但,她的右手正在不断的翻飞着,伴随着她手上的动作,那些从四面八方向他们袭来的楚国护卫,动作越来越凶狠而骇人。

“是她。”

郁嘉宁得出结论。

是曹殷在搞鬼。

情绪激动、双眸通红、失去离职、武力大增……

她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着讯息,忽然反应过来,“是黾蛊”。

黾蛊也是子母蛊的一种,不过,不同于单一的一母一子的子母蛊,黾蛊只需一个母蛊,便能在一定时间内,操纵数十人的心神。

要打破黾蛊的控制,并非一件难事。

只需要找到施蛊之人掌控的母蛊,将其杀死就行。

而曹殷右手不断翻飞,黾蛊的母蛊肯定是在她右手掌心里!

“哈哈哈哈哈哈……”

曹殷没想到,郁嘉宁居然这么快就猜到了。

看来,她这个外族人也不是那么的没本事。

但……

她聪明、能立刻看穿她的把戏又怎么样呢?

如今,他们不仅被她的人团团包围着,而且,便是他们的随行护卫也在黾蛊的影响下对他们不断发起攻击。

怎么,难不成郁嘉宁和上官绍他们之中有人会飞,能突破了层层包围,一下子将她给击中了不成?

根本不可能好么?!

“哈哈哈哈——”

“咻!”

曹殷正笑着,忽而间,只听得空气被什么划破,在众人都没能看清的情况下,一只小小的薄如蝉翼的飞虫,好似一阵风,忽然就顺着郁嘉宁的指尖飞了出去,直直朝着曹殷袭去!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你怎么跪下了
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你怎么跪下了
关于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你怎么跪下了:大学校园里的沈若初对季贺辰一见钟情,开始了疯狂的倒追模式。她整整追了他三年,终于如愿以偿嫁给了他。可是他却一点也不把她放在心上,带着他的白月光就出国了,对她不闻不问
咪咪猫W
永恒道诀
永恒道诀
在那诸天万界的废土之下,隐藏着远古时代最黑暗的秘辛,大帝陨灭,神魔喋血。一截锈迹斑驳的枪尖,却横跨万古,留存至今。少年林羽,偶然激活枪尖,习得永恒法,至此步步登高,横压万古英豪!
佚名
魂穿古代,培养男模赚钱搞权谋
魂穿古代,培养男模赚钱搞权谋
关于魂穿古代,培养男模赚钱搞权谋:女主简介:魂穿女,现代是玩咖、海后。穿越后,是哥宝、姐宝。性子直爽不扭捏,只爱家人,喜欢好看且有腹肌的男人,不遛人家感情,渣得明明白白。男主简介:腹黑皇子,父不疼母不
浪里小红花
神豪:从重生后复仇开始!
神豪:从重生后复仇开始!
关于神豪:从重生后复仇开始!: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小丑的内心独白
奶包三岁半:漏风小棉袄又坑爹啦
奶包三岁半:漏风小棉袄又坑爹啦
【玄学捉鬼+团宠+奶呼呼的坑爹小萌娃+阴郁俊美高冷爹】【超好看!看过的读者都说好!】瑾王府来了个三岁半的小棉棉,不但能抓鬼画符,还能和小动物、植物交流。捉妖降魔,手到擒来。小家伙最爱吃奶糖,喜欢漂亮小
南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