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一二三九章 誓师
八月二十九上午巳时,姑塾城外,大江之畔的大校场上,司马道子正在亲自检阅兵马,誓师出征。
姑塾城北的大校场上旌旗招展兵马如云。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司马道子募集了新兵十几万。连同之前的兵马,组成了水陆兵马二十五万。对外号称六十万大军,再一次发起了对桓玄的讨伐。
除了位于前线城池的兵马未能来此聚集之外,此番誓师大会集结了兵马十五万之众,齐聚校场之上。俗话说,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扯地连天。这十五万兵马将方圆五六里的大校场塞得满满当当。
在高照的秋阳之下,旗帜如云,迎风招展,刀枪如林,密密麻麻。这样的气势,任谁看了也要胆寒。
除了陆上的兵马,位于姑塾北码头外的宽阔江面之上,数百艘战船铺满了江面。白帆林立,桅杆如森。
这些水军船只以八十艘大型战船为主力,配合一百五十余艘中型战船,外加数百艘小型各种船只。组成了一支大晋朝廷历史上最为庞大的水军。战船五百多艘,水军兵马超过三万人。
吸取了上一次水军不利的教训,司马道子深知水军在讨伐桓玄作战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花了巨大的代价打造了这支水军。其中当然也有徐州支援的百余艘大小船只和大量可装备于船上的强弩床弩等兵器。
为了让这次誓师大会的场面宏大,并且增强将士们必胜的信心。司马道子将前线的兵将全部召回,参与此次誓师大会。并且让大晋皇帝司马德宗率领大晋满朝文武为此次誓师大会站台。
更重要的是,此番司马道子将亲自领军出征,他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任何人,他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上一次进攻失败之后,司马道子便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名望和实力的受损,自上而下表面谦卑之下难以掩饰的鄙夷和嘲笑,他都看在眼里。
司马道子明白,自己不能再失败。若再一次失败,自己将无法镇住这些人。长久以来对自己的不满会爆发,自己将不得不承担失利的责任。就算自己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桓玄也不会容自己安稳,他必会一鼓作气攻向京城。自己很可能会被各大家族当成替罪羊,成为和桓玄交易的筹码。莫看自己现在如日中天,一旦到了那一步,会在一夜之间众叛亲离,失去一切权力。他必须成功。
一声响亮的号令回荡在校场之上,随着这一声号令,位于校场前方空地上的一排被黑色毡布罩着的物事被兵士揭开。
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里,幕布之下罩着的一排黑魆魆的大炮展现在众人眼前。
这正是李徽承诺的支援给司马道子的十门重炮。
今日,为了能够增强威势,增强将士们的信心,司马道子下令将这些火炮公然展示给众将士看。并且当做礼炮发射,让众人知晓己方实力。尽管王绪的意思是,火器之事当为奇兵之秘,要隐秘随军,突然拿出来作为利器,关键时候打桓玄一个措手不及。但司马道子还是执意这么做了。
在司马道子看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远比用这些火炮完成一次突然袭击要重要的多。那是战术上的小计,鼓舞士气乃是战略上的大计。
“准备!”炮手指挥们挥舞着小旗,大声喝令。
十几名操纵手手忙脚乱的忙碌着,装药装弹,调整炮口。
“放!”
旗手小旗挥下,下一刻十门火炮被依次点燃。火光和浓烟腾空而起,如惊雷一般的轰鸣声连续响起,响彻整个校场。
检阅台上,大晋皇帝司马德宗本来正兴奋的看着这样的大场面指指点点。
司马德宗甚少有机会出宫参加这样的大场面,在大晋,他只是个吉祥物,只有需要他在场的时候,他才被允许出宫。其余时间,他都在宫里呆着。今日誓师出征这样的大场面,自然要他来当吉祥物。
本来司马道子是不想让他来的,上一次出征,司马德宗说了一些不吉利的话,让人不快。但毕竟是这样的场合,从挟天子令天下的角度而言,司马道子知道自己还不能无视皇帝。起码是在表面上。
突然间的轰鸣吓得他面无人色,整个人从椅子上摔下来,惊惶大叫。
旁边的大臣忙将他扶起来,司马德宗兀自惊骇叫道:“吓死朕了,吓死朕了。这是什么鬼东西?怎如天崩地裂一般?”
一旁的王凝之忙道:“陛下勿惊,此乃火炮,乃是厉害的火器。”
司马德宗叫道:“什么鬼东西,吓死朕了,朕的耳朵嗡嗡响。教他们不要吓唬朕。”
一旁王绪沉声道:“陛下,相王要来了,此乃迎接相王的号炮之仪。”
司马德宗闻言连忙闭嘴。司马道子在他心目中是最可怕的,比这火器可怕的多了。
伴随着轰鸣的号炮之声,鼓乐奏响。一队盔甲鲜明器宇轩昂的骑兵从侧首策马而来。来到台侧,队形分开,露出他们中间簇拥着的身着金色盔甲骑着高头大马全副武装的司马道子。
所有人都看着司马道子策马而来而方向,待司马道子来到台前空地上时,纷纷行礼。
“恭迎相王!”众人齐声道。
司马道子哈哈大笑,策马立于台前,大声道:“诸位有礼。臣参见陛下,臣请开始誓师大会,请陛下恩准。”
司马德宗的耳朵嗡嗡作响,并没有听清他说什么,身旁人低声重复一遍,司马德宗才张口道:“准!宣旨。”
王绪上前,展开已经备好的圣旨,大声宣读。
“奉天之命,大晋皇帝昭告于天下曰:今天下纷扰,社稷动荡,逆贼横行,国祚难安。西北桓氏,素有不臣之心。先大司马桓温,废帝图篡,路人皆知。朝廷恩宠,念其有功,保全其身后之命。然其后人,又起异心,起兵西北,图谋篡国。足见桓氏一族,屡教难改,身有反骨,不可宽恕。”
“去岁伐之未果,天下激愤。今朝廷集结兵马,再图伐之,必将横扫逆贼,平复西北之地,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今日于此誓师出征,务必铲除逆贼,安定天下。今朕宣召,夺桓氏历代官职爵位,田产抄没,充于国库,桓氏族人,尽数擒拿严惩之。昭告天下之刃,桓氏逆贼,天下共伐,人人得而诛之。”
“今命会稽王司马道子都督中外诸军事,征西大都督,总领一切兵马事物,领六十万大军,攻灭桓玄。我大晋将士,务必勇力,听其号令,扫灭叛军。官员军民,宜当全面协同,积极谋划,以策其功。此旨昭告,天下咸知。”
圣旨宣读完毕,司马道子大声道:“多谢陛下。臣领旨。”
领旨之后,司马道子慷慨激昂的做了一番动员讲话。
“诸位将士。今日出征,讨伐桓玄逆贼,为保大晋社稷,为惩桓氏逆贼。此乃忠君报国,匡扶社稷之时。全体将士,务必用命,建功立业,正在此时。本王将亲自领军作战,和诸位同生死,共祸福。此番出征,干系大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军中作战,再无戏言。自今日出征之时,任你平素如何,需当勠力作战,不可懈怠,不可怯战。军法森然,惶惶在上,若有违抗军法者,任你为宗室显贵,豪阀大族之人,任你名满天下,德望高隆,都将以军法论处,绝不姑息。当然,攻灭桓玄之时,朝廷也将论功行赏,给诸位加官进爵。诸位也看到了,此番朝廷雄兵六十万,并有火器战船,粮草充足,盔甲齐整,矛尖刃利,无往不克。优势在我,不必忧虑。希望诸位将士能够为大晋所计,为自己所计,保国安民,博得前程。本王和诸位定能够克敌除贼,大胜而归!”
“必胜!必胜!必胜!”
全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连大江的滔滔江水之声都完全遮掩,气势慑人。
讲话之后,十门大炮再一次发射。轰隆隆的炮声响彻全场,宛如惊雷。
这之后,司马道子亲自授旗,各军将领轮流上前领命。午时时分,随着司马道子一声令下,大江之上,干帆启航,校场之上,万军开拔,有条不紊的向西进发,踏上再一次西征的征程。
……
刘牢之策马立在一大群领军将领之中,看着干军万马开拔的场面若有所思。
此番他从寻阳城被召回姑塾参与此次誓师大会,不久前还领了前锋都督之印,被授予征西大将军,兼任江州刺史之职,加授彭城郡侯爵位,可谓是一下子给予他诸多荣宠。但是,刘牢之心里并不觉得高兴。
他最希望的一件事没有发生,那便是自己的兵马没有得到补充。司马道子一兵一卒也没有给他增援,只是给了一些兵刃盔甲和一些粮草。
他知道,自己将会被命令率先发起进攻,但是和之前一样,自己将会在进攻之中消耗自己本已经不多的兵马。司马道子依旧藏着私心,并没有把自己当做真正的自己人。
“刘大将军,此番出征,要看你的了。你的兵马即将第一个西进,进攻江夏。祝你马到功成,建立不世之功。哈哈哈。”一名策马立在身旁的将领低声在刘牢之耳边笑道。
刘牢之转头看着他,拱手微笑道:“借你吉言,此番出征,我必要擒获桓玄,立下首功。”
那人大笑道:“我们等着刘将军的好消息。北府军第一勇将出马,应该没我们这些人什么事了吧,哈哈哈哈。”
旁边几名将领闻言也哈哈而笑,纷纷点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