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2113章 他们真的该死(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113章 他们真的该死

“这是假的吧?”

有人不是很相信地说道。

只觉得这个内容,特别的不合理,作为大明藩王,怎么可能如此大逆不道,谁不知道,孝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主题。

别说作为皇子皇孙,首先要进行孝顺教育,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如此。

藩王还能不孝到这个程度,听起来就不是很合理。

“大明日报刊登的,哪能有假?”

又有人反驳道:“你们知不知道,大明日报是官方的报纸?整个大明,只有朝廷的宣传部能发行报纸,其他的都不行啊?”

这种言论的工具,朝廷官方必须控制在自己手中。

报纸现在,只能任由大明的宣传部发行,其他任何民间组织,不管是谁,敢瞒着朝廷这样玩,那是谋反的死罪。

朝廷报纸刊登出来的内容,真实性是绝对不用怀疑的。

“那就是真的。”

“周王和楚王真的有那么大逆不道。”

“岂不是说,太上皇如今真的昏迷了?唉……太上皇对我们汉人有大恩,我们都还没回报太上皇。”

议论这些事情的声音,又在不断的出现。

听到朱元璋可能要没了,在场的很多人,虽然没经历过元末的乱世,但大家还是会感慨太上皇的好。

主要也是,宣传的作用。

朱炫在大明日报,还有一些小说上,没少宣传当年朱元璋打江山的英雄事迹。

还在报纸上,开了一个专栏,专门刊登当年的事情。

大明也是需要英雄的,朱元璋及其所有公侯,正是大明的英雄。

他们为大明付出了那么多,应该得到大明百姓的爱戴,以及永远被大明百姓记住,这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太上皇,真的不要有事。”

一个信佛的人,拿出一串念珠,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为朱元璋祈祷。

还有人说道:“你们不要乱说,如果让锦衣卫知道,我们都要倒霉。”

但是,反驳的声音,马上来了。

“报纸都能刊登,说明是可以让我们说的,再说了我们也没说太上皇坏话,我们都觉得太上皇是最好的。”

这一句反驳的话,马上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他们说的,都是太上皇如何的好。

不是说太上皇不好,肯定是没事的,朝廷能发行这份报纸,说明了可以让他们讨论这件事,实在太认真反而显得不妥。

这份消息,快速传遍了。

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都在骂,那两个不识好歹的藩王。

发生了那么严重的事情,首先想的是跑路,而不是如何赎罪,他们该死,死不足惜。

——

朱棣看到今天报纸的时候,无奈的叹了口气。

能够想到,他们逃了是怕死,怕被朱炫算账,甚至要被朱炫一刀解决了,怕死是人之常情,谁也可以理解。

朱棣自认,他也是个怕死的人。

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他们而起。

他们进去找朱元璋,导致朱元璋如今昏迷不醒,而他们想的是跑了,直接逃避,什么责任都不想承担,这还是朱元璋的儿子吗?

“陛下说得对,他们都是该死的人。”

朱棣叹了口气。

如果是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只怕早就把朱橚和朱桢拖下去砍了。

也就朱炫能忍,可以忍受他们那么长时间,也不动杀心。

“爹,又怎么了?”

朱高煦正好听了这话,好奇地问:“谁又该死了?”

“你的五叔六叔。”

陈喵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关于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他:封建余孽,粘杆处侍卫他:反动先锋,手沾血债他:废柴大叔,失婚失业三个灵魂一个身体,从甲午到二战,从和平到战争,深入骨髓的是抗日的执念。、、、
邪恶的胖子1981
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
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
关于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一场煤气爆炸让美食城总经理贺兰从2023年借尸还魂到了1993年的赵傻妮身上,一睁眼她就要面临陪葬的命运。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婆婆姜妙英助她逃出生天。婆媳改头换面成了
素酒一杯
先婚后爱:千亿大佬为我装穷
先婚后爱:千亿大佬为我装穷
实在是没能顶住家里的压力,她只好答应了别人递过来的闪婚邀请。本来打算两夫妻相敬如宾、各自安好地过一辈子,不成想这老公有点东西——有他在,连遇到的问题都好解决了很多!他莫不是传说中的锦鲤命?后来,老公的
佚名
全职在家后,总裁妻子却和别人缠绵
全职在家后,总裁妻子却和别人缠绵
为了全身心支持妻子,我甘愿洗手做羹汤,成为一个家庭煮夫。但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扎心的疼——妻子和她的白月光不断传出绯闻!回想我们的相处模式,我感到一阵阵疲惫,这个女人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偶遇陋巷,
佚名
绑定长生抽奖系统后,我抽奖就变强
绑定长生抽奖系统后,我抽奖就变强
【扮猪吃虎+杀伐果断+阴险狡诈+同级无敌】叶凌天穿越到一本女频权谋小说中,成为大周反派三皇子,开局便要和女主凤惑君成婚?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疯批女主竟然要置我于死地,原因是她爱我入骨?当涂有剧毒的匕首插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