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后,丑女被太子冠宠全京城

第240章 亲上三分(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40章 亲上三分

永宁帝深感欣慰,说:“那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父皇,容儿臣捷越,问您一个问题。”北冥翊不假思索道。

“什么问题,你问。”

“如若魏家是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父皇觉得谁是给魏家施肥,令魏家有了如今地位的人?”

永宁帝微微皱眉,说:“当今魏家掌舵人非魏峥莫属,除了他还能有谁。”

“魏峥是一个,难道父皇不觉得慈安宫的太后也是一个吗,太后可出身魏家。”北冥翊道。

“太后。”永宁帝微微诧异:“太后不至于吧,太后这些年一直在慈安宫中深居简出,一心向佛,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父皇可别忘了,若非父皇带兵攻城,则现在坐在皇位上的还是她亲儿子。”

“可皇兄昏晕无能,仍宦官为祸朝堂为祸百姓,当时的北燕被宦官祸害的岌岌可危,就算不是朕攻城谋夺了这个位置,也会有其他人。”

永宁帝皱眉道:“太后是明理之人,她自懂得其中利害,否则当年也不会手刃了皇兄,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太后的心思么?”

永宁帝母亲乃是一届低贱的宫嫔,永宁帝自生下来就被抱去了还是贵妃的魏太后身边。

被魏太后抚养教导着长大,直到娶妻建府才离开皇宫。

在永宁帝心里,魏太后是举足轻重的。

更遑论后来他攻破宫门之际,显宁第冥顽不灵不肯伏诛,是魏太后大义灭亲杀了显宁帝,才让他顺利入主皇宫。

这些,永宁帝都记在心里,所以他一登基,就尊了魏太后为唯一的太后娘娘,而自己那个素不相识的母妃,不过就是区区一届太妃而已。

永宁帝给足了魏太后尊敬和排面。

所以若要他怀疑魏太后,永宁帝是接受不了的:“不可能是太后,她一届屈居于深宫的老妇人,她懂什么?何况她若对我怀恨在心,前些年我刚登基,根基未稳的时候为何不动手?反而到了现在才蠢蠢欲动?”

永宁帝盯着北冥翊,“太后已经老了,她如今争这些做什么?她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安稳的晚年而已。翊儿,你一向聪明绝顶,朕对你的任何决策都持双手赞同,可这一次,父皇很不喜欢你这番言论。”

永宁帝显出满面的不悦来:“在朕眼里太后比朕的亲生母亲无异,甚至比朕的亲生母亲还要亲上三分,朕不允许,你如此污蔑太后。”

北冥翊知道永宁帝自小在魏太后膝下长大,他对魏太后很是尊重,若无确凿证据,要让他对魏太后改观,实非易事。

北冥翊眼眸暗沉,阎咬了咬自己的嘴唇,说:“父皇恕罪,是儿臣口不择言了。”

“魏家是魏家,太后是太后,他们是不能被混为一谈的,就算将来魏家有谋反的举动,你也不能对太后有任何的不敬!这是朕的命令。”永宁帝拍着桌子说。

北冥翊低垂眼帘,眸底一片晦暗:“儿臣明白。”

“好。”

自己这儿子看着柔柔弱弱清清淡淡的,却自有一股韧劲在心中,他但凡认定事就绝无回头之路。

永宁帝还真怕他那股子韧劲又上来了,真要对太后做出什么事来。

永宁帝闻言松了一口气。

北冥翊看着永宁帝的样子,掩去眸中失望的神色问:“那么父皇,接下来对于蓬莱岛上的事,我们要该如何对待?”

永宁帝:“……”

一脸愁眉苦恼样儿,他手摁着太阳穴:“魏家真是欺人太甚!”

北冥翊:“……”

“魏家真是目中无人!”

云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可怜怀着崽崽,被顾少抱回家宠
小可怜怀着崽崽,被顾少抱回家宠
误打误撞睡了个小姑娘,后来人人都说是因为她怀孕了顾钦泽才对她百般宠爱的。她被欺负他为她出头,她缺钱他一张黑卡给了她,阮安安也以为他真的只是因为孩子才对她好的。生下孩子准备离开这个她想爱却觉得亏欠的男人
音音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上一世,人人都说表姐韩丽丽嫁得比江婉好!表姐嫁给陆厂长的弟弟,新郎又高又俊又有钱。江婉嫁的却是下乡青年,长相普通,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后来陆家不幸落了难,家道中落,韩丽丽因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独守空房
飞猪猪
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
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
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年纪,谁也没能料到,十六岁的学霸竟会被十三岁的学渣辅导作业气到泪崩,那段既尴尬又温馨的过往,成了两人青春里最想逃避却又无比怀念的篇章。时光荏苒,当曾经的学渣摇身一变成为应聘者,而学霸则
佚名
下山救了绝色贵妇,闹着当我岳母
下山救了绝色贵妇,闹着当我岳母
叶家弃子叶天行,于昆仑山修行十年。今日下山,出手救下绝色贵妇小姐姐,却没想到对方非要闹着当他岳母……小姐姐,拜托你矜持点!可别乱点鸳鸯谱啊!
佚名
玩命变强祁云章,开局托举儿子
玩命变强祁云章,开局托举儿子
祁云章穿进高山下的花环,成了赵蒙生搭档,刚给儿子祁同伟办完毕业宴,就听说被分配到了穷山沟。梁璐嗑着瓜子冷笑:"谁要跪着求婚跟我姓,我倒可以考虑。"学生会主席侯明抱着胳膊嘲讽:"我侯家人从不为五斗米折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