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家娘子长公主

第201章 郑和拜师!苏阳开山大弟子!(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01章 郑和拜师!苏阳开山大弟子!

西山。

马三宝匆匆走进了食堂。

他很是纳闷,好端端地恩师突然急召自己过来干什么?

而且还是下了死命令,必须立刻马上赶来西山,不得有片刻耽搁。

马三宝就不能理解了,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啊?

咋滴恩师你要挂了啊,唤我过来交代临终遗言?

怀揣着万分不解,马和惴惴不安地走进了食堂。

结果他一见到道衍和尚,立刻就觉得气氛有些古怪。

燕世子朱高炽,谋圣道衍大师,燕王府长史金忠,北平布政使张昺,以及那位谪仙人苏阳,竟然全都在此。

而且这五位燕王府核心人物,此刻全都目光诡异地盯着自己。

那炽热的眼神,看得马三宝腿肚子都快软了。

这是……什么情况?

我最近干啥了?

一时间,马三宝把自己前半生所有做过的事情都回想了一遍,可是他也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啊!

为什么,现在他们都用这种可怕的眼神盯着自己?

眼见马三宝被吓得满脸煞白,道衍和尚及时开了口。

“三宝,给你郑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苏阳苏公子!”

听到这话,马三宝急忙上前恭敬行礼。

虽然他并未与苏阳见过面,但是关于这位谪仙人的传奇故事,马三宝还是十分了解的。

此子不但是燕王殿下的爱婿,更疑似是谪仙人,多次帮助燕王府渡过难关。

仅凭这一点,马三宝就对苏阳充满了尊崇感激之意。

毕竟马三宝从小在燕王府长大,早已经把燕王府当成了自己的家,燕王府上下也都是他的家人。

苏阳多次出手相助,对燕王府而言可是有着大恩!

“奴婢马三宝,见过苏公子。”

“早就听闻苏公子大名,今日得偿相见,苏公子果真是丰神俊朗!”

苏阳闻言一愣,细细打量起了眼前之人。

这就是日后那位传奇航海家郑和?

嘶……果真生而不凡啊!

明明是个宦官阉人,却生得魁梧雄壮,一张国字脸不怒自威。

要不是他脸上没有胡须,苏阳当真不敢相信这会是一个阉人,分明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军中大将嘛!

不过这不得不提一句,朱老四的癖好当真是足够奇葩,最喜欢阉割外邦蛮夷幼童,然后收入燕王府中当太监。

郑和算一个,是明军平云南之战中的战俘,逐渐成长为了一代传奇航海家!

还有王狗儿,则是建州女真人,也是猛得一塌糊涂,靖难之役中多次率军冲锋凿阵,进入永乐年间后更是成为了辽东首任镇守太监,为大明镇守辽东三十年之久!

燕王府这些太监,随便拎一个出去,都能建立一番功绩,实属是一大奇葩!

面对苏阳的仔细打量,马三宝觉得浑身都不自在。

毕竟这位可是“谪仙人”啊!

马三宝求助似地看向了道衍和尚,后者立马出言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苏小友,我这弟子如何?当真可堪大用吗?”

听到这话,苏阳笑着点了点头。

“三宝生而不凡,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生而不凡?

废话,你见过这么威武雄壮的宦官阉人吗?

朱高炽听后顿时大喜过望,看向马三宝的眼神也变得愈发炽热了。

这可是真正的大才啊!

尤其是苏阳描述出来的那副场面,简直听得众人热血沸腾!

巡弋异域,统御万方,教化四夷!

及临外邦,凡其蛮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寇兵之肆暴掠者,殄灭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疆土,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

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大明王朝可就是真正的天朝上国了啊!

而马和马三宝,无疑就是实现这宏图霸业的关键人物!

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向女帝献上忠诚吧!
向女帝献上忠诚吧!
意外穿越到异世界,钱明远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疏忽,可满朝文武、江湖侠士都想除掉他。钱明远拍拍屁股:“既然你们都欺负我,那我只好出卖你们咯。”从此,京城少了一个万人憎恨的小白脸,多了一个女帝的走狗。
一十距离
穿越大周,卧底无间道
穿越大周,卧底无间道
现代卧底秦玄穿越大周,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用尽毒计,谋划一切。邻国卧底,一眼看出。诡异奇案,轻松破解。北方铁骑,不足为虑.....秦玄一声令下,钢铁之师踏遍世界。“我一人,便可对抗整个世界!”
弦歌
山岭怪事
山岭怪事
你相信这世上有鬼怪么?我只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那山野间一件件从长辈们流传下来的故事,听起来实在真实。
荷露
穿越:我在仙凡两界来回穿
穿越:我在仙凡两界来回穿
出了车祸没钱赔的他,在喝完酒回宿舍的时候,顺道在树下撒尿,结果又被雷给劈了。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清醒后,发觉自己意识里多了一个异空间,空间不小,长、高、宽各2米。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他身体进入这个空间
佚名
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
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
他一个孤苦的穷人家孩子,一朝捡到一个携带空间的宝葫芦。得了修仙金手指的他,却把它用来种田?!老老实实在家和山沟沟里用灌溉的泉水来研究种田种树,养鸡喂鸭,摸河谷,挖山货……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精神发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