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

第370章 二虎被人欺负了(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370章 二虎被人欺负了

老朱瞪着他:“你又没种过田,你跑下去干什么。等下你病了,你母后又要唠叨咱。”

朱柏梗脖子:“不行,父皇下去,儿臣就要下去,凭什么好玩的事情,父皇一个玩。”

然后两父子大眼瞪小眼僵持住了。

老朱说:“泥里可有蚂蟥,盯着人腿上吸血就不放。就算拔下来,那个伤口的血也流一地。你不怕么。”

朱柏:“父皇都不怕,儿臣也不怕。”

然后他自言自语:“啊,说起来,我这农庄里的田都插完了,要想插秧还得另外找地方。去哪里好呢。”

老朱哼了一声:“算了。被你搅得没兴致了。”

朱柏说:“哪儿臣叫个农户上来陪父皇聊聊天。”

老朱:“行吧。”

然后朱柏叫人把农户的领头老王叫来了。

王农户今年五十出头,憨厚老实,黑瘦干瘪,两鬓斑白,一笑脸上就起褶子。

见到老朱他有点紧张,只是平日跟朱柏打交道多了,所以也比寻常农户好上许多。

老朱心情顿时好了,问:“去年收成如何。”

王农户:“托皇上的福,去年虽然早稻遭了水灾,收成减半,可是因为湘王要咱种了三季,先种小麦,再早稻和晚稻。所以每亩田里也能收上来四石稻谷,一石半小麦。”

江南产粮地如今最多就是夏麦秋粟。两湖皆种两季水稻,两广福建则是三季水稻。

明朝一石等于一百五十斤左右,四石就是六百多斤。

户部把田分为上熟田、中熟田和下熟田,水稻亩产为两石半,两石和一石半。

老朱感叹:“这是你们种得好。我们小时候一季亩产最多也就两石。”

王农户:“湘王教我们用肥,所以谷子的颗粒饱满,瘪壳少。”

老朱看了朱柏一眼。

朱柏嘻嘻一笑:“五哥教我的,用什么草木灰鸭粪猪粪之类的。”

朱标说:“这个也可以叫户部推广。若遇水旱也不怕了。”

老朱微微点头:“所以不是地上种不出粮食,是人懒。”

去年应天卫的屯田都说遭了灾,拿不出军粮。

老朱从起事便立下了“屯田养兵”的万户屯兵制,大明建朝之时,更是把制度明文规定在每一屯兵受田五十亩,每年向朝廷缴纳“屯田籽粒”五石,即“亩税一半”折合每亩一斗粮。

如今一问,每亩就算种一季也能收个一两石稻谷。

说交不出一斗赋税的,绝对是在瞎扯淡。

李文忠他们嗅出一丝不寻常气息,也终于看出老朱今天不是来怀旧的。

老朱勉励了王农户几句,就站起来说:“许久不曾出来,我们多走走,逛逛,看看百姓们的生活。”

然后他就沿着朱柏的田一直往西南走。

李文忠他们看老朱行进的方向分明是奔着留守左卫的屯田去的,心里有些慌,却不敢出声。

老朱在田埂上站好,对农田里的一个老农招手:“老人家,打扰了,咱有事要向你打听一下。”

那老农看老朱不像个寻常人物,忙在衣服上揩干净手,作揖:“老爷想问什么。”

老朱指着这块田:“这是谁家的地。咱想买呢。”

老农摆手:“买不了,这是应天卫的屯田。”

老朱故作惊讶,打量了一下他:“诶,那老人家也不像是兵户啊。”

兵户穿得衣服跟农户截然不同,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

老农笑了笑,也不回答,冲老朱拱手,然后去干活了。

文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落魄后,曾经的高岭之花求我爱他
落魄后,曾经的高岭之花求我爱他
第一次和心上人有交集是在夜店。他是酒托,我是客户。输了游戏的我要求和他加个微信。可从小到大从未被拒绝过的我却第一次被一个男人拒绝了。被打脸的我扬言一个学期必定追到他。确定目标后,每天开始狂轰滥炸。各种
佚名
灵境高武:我有一座命格神殿!
灵境高武:我有一座命格神殿!
高耸,庄严的命格神殿之中。白洛坐在王座之上,俯窥着代行者们在人间吟诵祂的名。有人说,人生来便分了高下,手握权力与真理的贵族,又怎能与平民共处。他们愤怒,他们绝望,他们不甘。白洛淡淡说道:“接受我的命格
毒眼
离婚夜,一大一小跪求她别走
离婚夜,一大一小跪求她别走
一次意外车祸,夏晚柠终于发现结婚五年的丈夫心里有个白月光,而她一直疼爱的儿子看见那女人更是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改口喊妈。夏晚柠认清现实,渣男渣儿子通通滚蛋!离婚后,厉北琛发现,昔日乖巧温顺听话的妻子竟
似水
死后才知,京圈太子爷在我坟前哭成狗
死后才知,京圈太子爷在我坟前哭成狗
司念死了,被江逸轩一把火烧得只剩残骸。江逸轩是贵族学校的特招贫困生,司念被他的坚韧打动,给他住最豪华的单人寝,配自己家最好的车接送他,给他买名牌衣服,把父亲公司的股份也给了他。穷小子变成公子哥,江逸轩
清浅
豪门阔太豪掷一亿,让我接近她儿子
豪门阔太豪掷一亿,让我接近她儿子
她,本想低调生活,却因一次偶然,帮学姐识破了渣男真面目,从此命运轨迹悄然改变。某天,晴空万里,一位气场全开的贵妇突然空降校园,手里握着一张令人瞠目的支票,霸气宣言:“一亿,换你接近我儿子!”这突如其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