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第93章 下诏书开放言论(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93章 下诏书开放言论

杨光华从徽宗语气里,已经听出了味道。所以他回道:“回皇上,光华觉得曾肇这份奏书说的非常好,也非常及时。当下开放言论、解封文字非常有必要,如果不开放言论、解封文字,就像曾肇奏书当中说的,皇上只能听一人或者几人之言,那样皇上您就会耳不聪目不明,朝廷就得不到准确信息,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摸不清社会脉搏,反而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假消息、假情况误导,皇上和朝廷作出的决策就会跟社会现实相脱节,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国家陷入危机。所以,我非常赞成曾肇的意见”。

徽宗点点头,很严肃地说,“我对这个情况以前并不了解,对先帝朝的很多事情我都不清楚,我那时没想过能当皇帝,所以我从来都不关心朝廷的事。现在看来,这问题是挺严重,不过,我还真没想到,问题会严重到这样的程度。是谁在压制言论,在封禁文字书籍?”

杨光华说:“我对咱大宋朝,从太祖太宗朝,一直到哲宗朝,都做过研究,从哲宗朝到现在,是大宋开国以来言论封禁和书籍封杀最严重的时期,而这些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章惇”。

杨光华接着说:“从尧舜以来,凡是卓有成就的帝王,特别是那些开创了震古烁今的成就、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帝王,从尧舜到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再到汉武大帝、唐太宗,无不是开明帝王,他们倡行并鼓励开放言论、发展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对于教化平民、听取民声、尤其是听取各级官员、士大夫、有识之士的意见建议,对于朝廷和皇上的启发借鉴,不容小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咱大宋从开国起,就定下了重视文人文化、推动文化教育的基本国策,可眼下这种封禁言论、封杀书籍、糟蹋文人的做法,是跟大宋的基本国策相背道而驰的,只看东坡老先生的遭遇就什么都明白了。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您学识丰富、文化功底深厚,并且胸襟开阔、目光高远,倘若您不能突破当前这种状况,我觉得,就会被世人、将来也会被历史认为是徒有虚名,名不副实啊。哎呀皇上,不好意思,我说着说着激动起来,说漏嘴了,您可不要见怪哦。”

徽宗说:“说的好,特别好呀,你不说我怎么能知道这么多,又怎么能受到启发?再说,这件事,如果不是曾肇的这封奏书,不是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能明白当前的这种情况,我又怎么能了解这种现实呢?就像你说的,我就是要做一个开明的君主,我要有作为,就得要开放言论,放开封禁,不允许那种封杀言论、封禁书籍、残害文人的行为发生。说干就干,做大事不能拖拖拉拉婆婆妈妈的,马上把曾肇叫来”。

守在门外的杨戬一听,没等杨光华吩咐,就兔子一样跑去喊来了曾肇。

皇上把刚才跟杨光华说过的观点,对曾肇重复了一遍,曾肇就非常明白了。第二天早朝一下,徽宗刚回到垂拱殿,曾肇就把起草的开放言论、解除书籍封禁的诏书草稿就交到了杨光华手上。杨光华看过以后没做任何修改,直接就呈给了皇上。在杨光华看来,曾肇写的东西,原本就是他的楷模,他从曾肇的身上和曾肇的文章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篇诏书草稿,无论内容,还是文采,甚至包括语气,都写得内涵丰富、气势恢宏,都值得他好好学习效仿。

敕书草稿写道:“朕自入继大统,任大责重,不知如何治理天下。四海之大,问题之多,非朕一人所能遍察,端赖士庶臣民多进忠言,以匡不逮。举凡朕躬的阙失,政令是否妥当,风俗是否淳朴,朝廷恩泽能否普及民间,黎庶的疾苦是否有人关心,均在建言之列。在京言事者,所属部门长官;外地言事者,送给州军转呈。”

徽宗看过之后,沉思了半天,对杨光华说:“写得真好,文字极朴实,意思是说到位了,也说出了朕的心里话。只是,对解除书籍封禁,只字没提呀。”

这个问题,杨光华也看出来了,但他并没有提出意见,因为他觉得不提反而更好,曾肇的意图是对的。只是,不知自己跟曾肇的想法是否一致呢?于是就提议:“皇上,我觉得不直接提开放言论、解除封禁,反而更好。要不,把曾肇叫来,您直接听听他的想法?”

徽宗点头同意,杨戬就又去把曾肇带到了垂拱殿。曾肇往皇上近前移动了两步,解释道:“皇上,我是这样考虑的:一,只要皇上公开征集言论,号召天下有识之士皆可进言,这就等于是明确宣布开放言论、解除封禁了,不必说得太过直接;二,封禁言论、封杀书籍的政策和执行措施都是章相领导制定,并一直坚持实施的,如果直接宣布开放言论、解除封禁,既对章相不利,也对朝廷的各级官员的团结不利,当下应该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应因一人一事影响团结影响士气,进而影响了国运和发展呀。这是我的看法,皇上若一定要改,那我按皇上的要求回去改。”

曾肇一席话,跟杨光华想的完全一致。杨光华深知,凭徽宗的文化素养和政治修养,他是看不到这样的高度的。至于能不能理解曾肇的良苦用心,就看他的思想认识水平了。

徽宗听罢,一言不发。从座椅里转出来,又两手对搓着,望着殿顶,脚下缓缓地挪动着,突然,徽宗停住了脚步,转过脸来,对着曾肇,两手一拍,说道:“好!不愧是当朝第一笔杆子。要写好文章,先要好思想。考虑得周到、深刻、久远,也说出了朕的心里话。不用改了,一字都不用改。就这样发。这既是一篇好文章,也是一个动员令。此动员令一发,必定又是一次轰动全天下的大事,我认为其影响力和震撼力甚至会超过官员大调整。”

第二天早上,徽宗就签署并向全国下发了这份诏书。

正如徽宗说的,这份诏书一发出,当天就在朝廷引起了巨大轰动,简直就像爆炸了一颗巨型炸弹,把整个朝廷震动了,也震醒了许多人沉睡多年的内心世界,还有一些人压抑了许久的对朝廷的不满,特别是对章惇的不满、对章惇党徒的不满,轰然爆发了出来。

随着这份诏书发到全国各地,朝野一片沸腾。当然第一个沸腾的便是章惇。这份诏书,从起草到下发,章惇一概不知情。作为宰相,出现这种情况本身是不正常的,但这恰恰是杨光华精心安排的。而王诜找曾肇,也是摸准了他的脉才去的。两人的第一步已经奏效。

开放言论的诏书是上午下发之后,下午,章惇就直奔御书房来找徽宗了。翰林侍讲正在给徽宗讲说唐太宗和魏征的相处之道,章惇一步跨进了门槛。翰林侍讲一看宰相进来了,不得不停下来,但手里依旧端着书。徽宗没动。杨光华站起来,迎着章惇说:“宰相,皇上正在听讲呢”。

章惇似乎已经顾不上别的了,就对翰林侍讲摆了摆手说:“你先休息一下,我有十分紧迫的事情,向皇上禀报”。

徽宗不知章惇来找他为何事。杨光华心里有数,但他不吭声。章惇也顾不得行礼,直接走到徽宗的书桌跟前儿,带着火气问道:“皇上,上午下发的这份诏书,是谁起草的?为什么要突然下发这样一份诏书?”

听了这话,徽宗方才明白章惇找他的原因。一听章惇的语气,又看了看章惇的脸色,心里自然不悦。幸好徽宗是好脾气,要不然章惇如此对他,岂能不上火呀?但徽宗只是冷冷地说:“是我安排他们起草的,怎么了?”

章惇就说:“这样的事情我应该知道吧?可是我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徽宗一听章惇如此说,就放下手上的书,抬起脸,看着章惇说:“既然你这样问,那我就告诉你。”

王文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换亲后,我转身改嫁摄政王
换亲后,我转身改嫁摄政王
苏云晚刚重生就遭遇庶妹换亲,庶妹原以为换亲之后苏云晚会像前世的自己一样面对大婚之日,准夫君逃婚沦为京中笑柄。 而她嫁抢了苏云晚的前世夫君就能如她一般当上人人羡艳的诰命夫人。 谁没想一切都乱了套,苏云晚不仅没有守活寡,竟摇身一变成了世子他妹,尊贵的郡主,而她的日子怎么越过越惨.......
月竹
莫欺师兄如此大
莫欺师兄如此大
好赌的师父、被抵押的宗门,年幼的师弟师妹,破碎的他! 古笙等一众师兄弟被债主赶下山,无处可去,只能去找他最讨厌的小师弟。 小师弟李淑不仅英俊非凡,家财万贯,年纪轻轻便已中举,前途无量,但为人高傲,与古笙关系极差。 没承想,高傲之人也有倒霉日,李淑竟遭人追杀。 古笙出手相救,却被缠上。 李淑:“大师兄,送我北上,酬劳一千两。” 古笙:“小师弟,你是我至爱亲朋,想让我护送,得加钱!”
我要瘦成一道闪电
我有一炉,可提炼万物
我有一炉,可提炼万物
修仙者,夺造化之能以长生,盗天地之气以长存,炼五行之精以自保。 而他,却是一个没有资质的凡人…… 为了报仇,为了不再被欺负,他从一个小小丹童一步一步走上了修仙之路。 没有资质? 那就打造资质! 没有仙缘? 那就创造仙缘! 没有神骨? 那就修炼神骨! 上通天阳,下行地阴,他就是修仙界唯一强者!
佚名
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
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
关于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卫国公世子卫渊,本是个废材纨绔,却在青楼猝死。再睁眼,已穿越到古代,成为卫国公的独苗。本想继续过着勾栏听曲,花船找女的生活,却不想处处有人想他死。......番邦蛮夷欲置他于死地,世家门阀也盼着他死,就连皇帝都设局想要弄死他。卫渊很慌,但却不完全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卫渊所在的家族本就树大招风,一些权臣暗中勾结,企图削弱其家族势力。他们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使得皇
花槿
重生后我成亲当天改嫁了
重生后我成亲当天改嫁了
前世萧安然识人不清,被至亲之人设计下嫁渣男。 为夫家忙忙碌碌、操劳半生,最终落得个凄凉惨死的下场,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在襁褓中就被扼死! 上天垂帘,重活一世她毅然悔婚。 虚伪渣男想悔婚? 萧安然:求之不得。 奸诈堂妹爱抢男人? 萧安然:让给你。 专制族老让打胎? 萧安然:我能救活活死人王爷,和他做对假夫妻。 王爷:娘子,为夫想和你甜甜蜜蜜生二胎! 萧安然:诶?这人怎么不按照剧本来?
可爱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