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7章 战地兵工厂
说干就干,众人再次将烘炉点燃,孟组长将一截镐头放到了烘炉中。
加上木炭后,张德发卖力的拉动着风箱。
烘炉中的木炭在风箱的助力下,烧的咔咔作响。
几分钟后,镐头的表面已经被烧红了。
孟组长将镐头取出,放在一旁的淬火水中一送。
一阵水汽冒起,便见那镐头红色的一段变成了乳白色,不过随着冷却,乳白色渐渐的又变成了黄红色,最后变成黑色。
虽然这一幕变化发生的很快,但在场的人这时候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呢。
镐头淬火的颜色变化,大家自然是看到清清楚楚。
“是钢,就算不是全钢,最少也是半性钢,够用了,够用了。”
程所长激动的说道。
在钢的问题被解决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镙丝和螺帽之前在火车站捡回来不少。
唯一的一点小问题,那就是这些镐头,它们不一定就能两两相合。
合在一起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间隙,这就需要对镐头再次加工。
只是这种加工,比起之前的那种开洞来说,那就简单太多了。
相较于从火车站捡来的铁轨钢材,镐头的钢材在韧性上要差上不少。
而且镐头还是一个凹型的,在烧红之后,只要反过来放在铁墩上,用力砸就能砸断。
经过四天的努力,修械所靠着这么点就地取材的东西,硬生生的造出了八个简易版的虎头钳。
在人手一个的情况,还有富余。
有了这些虎头钳的加入,修械所的工作效率那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不久后,因为修械所科的这一创造,整个修械所都得到了上级的表扬。
除了这表扬之外,也还有一个实惠奖励,那就是修械所的所有同志,在伙食上面,每天每人增加二两炒面。
别觉得这二两炒面少,也别觉得这点奖励差,这会可以说正是志愿军最艰难的时候,每一克从后方运输过来的补给,其价值不会比一克黄金的价值低。
在此之前,修械所的每人每天的炒面配额仅仅只有四两,这加了二两炒面,那就相当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伙食配额。
以前修械所的工人,除了要维修武器外,在天刚亮的清晨和日落之后的傍晚,都要出去采集野菜,不然那四两炒面,是根本不足以维持工人一天消耗的。
所以说,这一天增加二两炒面,真的可以说是后勤能拿出来的最大奖励了,再多的话,后勤也给不起了。
在修械所的这两个月中,杨威真的很怀念在战俘管理处的时光,那边最少还有玉米高粱饭可以吃,还管饱。
当然,说心里话,杨威其实对于天蓝星的生活更加怀念,猪脚饭,烧鸭饭,叉烧饭,那些在天蓝星上随处可见的快餐,却是修械所中杨威,想都有些不敢去想的美味。
因为他很清楚,玉米高粱饭这东西,或许在后面后勤供应通畅一些后,还有可能实现,但那白米饭加肉,是不可能实现的。
虎头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伙食也增加了。
这对修械所的工人来说,就是两件天大的喜事了。
然而更大的喜事还在后面。
这天。
程所长去了一趟军械科。
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了两个新的学徒,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
新罗的老百姓,在他们修械所不远的地方,专门为修械所修筑了三个烧炭的土窑,还有几个新罗的老乡,专门帮助修械所打柴烧炭,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木炭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供应,给修械所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肚里有粮,灶上有炭,手头有称手的家伙什。
修械所干起活来,速度自然也就提升了很多。
51年,七月。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后。
如今的修械所终于是有了一点战地兵工厂的意味了。
与之前那一个木箱就能打包的修械所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了。
之前来的时候,修械所只有一条钢锯,一个手摇钻,三个锉刀,两个锤子,以及一个捡来的虎头钳。
可现在的修械所,光是修理枪械的工作场地,就有足足六个地堡。
人员方面,也从之前的六个人,加上杨威七个人,到现在已经十四人了。
铁匠,木匠,钳工,皮工那是各有分工。
修理枪械的速度,足足提升了十余倍。
而且大多枪械都是修好的,不再是像之前一样,只能做一些拆拆补补的活。
以前过来修理枪械的,要么就是军械科直接分配下来的,要么就是几个战士或背或扛送过来的,送来的量都不多。
现在就有很大不同了,有用独轮车送过来的,有用马匹骡子运送过来的。
从这种变化中不难看出,大家是真的开始把这个修械所当成战地兵工厂了。
只是当时间进入七月后,平康这边进入到了雨季。
处在山沟中的修械所,有时候一场大雨下来,六个地堡中都会涌入大量的雨水,最深的时候,甚至能没过膝盖。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是无法继续工作的。
碍于这种情况,修械所的厂房也只得搬到了半山腰上的密林中去。
不过这次的搬家,也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对修械所的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
叶落潇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