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房玄龄是哪部小说

1664.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人品低劣(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1664.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人品低劣

胖老板娘一脸尴尬,道:“就是卫鹰那小子……”

“啥?”

房俊吃了一惊,感情这是家贼难防啊……

“可卫鹰那小子娶亲,为啥我不知道?”房俊有些不满,他对卫鹰可是一向信赖有加刻意栽培,结果连娶媳妇这么大的事儿都瞒着?

胖老板娘见房俊不喜,心里吓了一跳,赶紧解释道:“这也不关卫鹰的事,是他娘相中了我家金铃儿,就求着卢管事来提亲……再说这不才是昨天的事情吗,估计卫鹰那小子这会儿都不知道呢。”

“原来如此……”

房俊宽慰了一些,不过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对店内几个食客叮嘱道:“金铃儿与卫鹰这桩亲事,各位不要出去到处传扬,某自有计较。”

谁也不知道他计较什么,可是房二郎说的话谁敢反驳?当即连连表态,绝不会出去乱说。

胖老板娘有些奇怪:“为啥不能说?我家闺女又不是见不得人。”

何止不是见不得人?提起包子铺的金铃儿,整个骊山农庄就没有不知道的,丫头长得好看,性子温顺,而且勤俭持家又孝顺,庄子里半大小子眼睛都像狼一样盯着,都希望能娶回家去当媳妇……

房俊笑道:“你别管那么多,听我的,到时候送他们小两口一份厚礼,咋样?”

“成!”

胖老板娘笑得眼睛都找不见了,房二郎是谁?那可是整个关中最有钱而且最舍得花钱的主儿,卫鹰是他的亲兵首领,成亲的时候一份大礼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又强调一下是一份“厚礼”,那还得少得了?

房俊告辞离开,返回庄子里,脑子里琢磨主意,想着怎么才能狠狠的坑乐彦玮一回,那家伙人品不好,就算坑死了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房俊之所以记得住乐彦玮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是来自于前世一个小故事。刘洎死后,其实朝臣都知道他死得冤,是被褚遂良给陷害的,李二陛下赐刘洎自尽,刘洎临死前欲要留下奏言,宪司却得到褚遂良授意不肯给予纸笔……

此事不少人尽皆知情,然而当时李二陛下刚愎自用不听劝阻,也没人敢以死相谏。李二陛下驾崩之后,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刘洎的儿子刘弘业上书高宗皇帝,言及贞观末年其父乃是受到褚遂良构陷而枉死,请高宗皇帝为其父平反昭雪。

高宗询问近臣,当年刘洎是否枉死?就连被称为“奸相”的李义府也说确有此事,应当给予平反,唯独时任给事中的乐彦玮持有不同意见,他也不说刘洎到底是不是枉死,只是说:“刘洎大臣,举措须合轨度,人主暂有不豫,岂得即拟负国?先朝所责,未是不惬。且国君无过举,若雪洎之罪,岂可谓先帝用刑不当乎?”

这话什么意思?简而言之,就是说“如果洗雪刘洎的罪责,岂不是在说先帝滥用刑罚?”

高宗听了这话,就算当真想给刘洎平反也不得不考虑后果,人家刘弘业是刘洎的儿子,能够为了父亲的冤屈上书皇帝,而他这个做儿子的难道要否定先皇、指摘父亲的错误?

这是断然不可的。

于是,这件事就此作罢……

或许在乐彦玮来说,这么一个提议只是为了确保先皇李二陛下的“永远正确”,这是营造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所必须的手段,李二陛下的形象是神圣的,永远英明,谁敢纠正李二陛下的错误就是“抹黑”,要无条件维护唐太宗的形象,这关乎李唐社稷的前途和命运,是忠臣所必为。

但是在房俊看来,唐朝吏治之乱,却正是由高宗一朝而起……

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出生被调换?不怕,全家能读我心
出生被调换?不怕,全家能读我心
【八零,被读心,被调包但又被换回来,虐渣】龙崽崽穿到八零年代,她预知自己马上要被调包,赶紧在心里喊:【我不想吃不饱饭,生病了没人给我治,没有衣服穿,呜呜呜呜。】可惜妈妈晕过去了,她以为自己被调换,要被
七月是个小福星
离婚后,我靠每日情报成首富!
离婚后,我靠每日情报成首富!
失业,离婚,女儿的眼泪……疾风暴雨般的中年危机,让沈丛的人生一片昏暗。然而,身处绝境的他,竟觉醒了每日情报系统。【今日情报:翡翠国际小区十三栋下的垃圾桶里,有一本书里夹着一张T46《庚申年》猴票,古玩
黎小九
离婚入殓后,京圈太子爷在我坟前痛哭
离婚入殓后,京圈太子爷在我坟前痛哭
我死的那天是2月14日,白色情人节。容云衍穿着我亲手为他定制的白色西装,迎娶了另一个女孩。他体贴地帮她拎着婚纱的裙摆,牵着她的手走过玫瑰花瓣铺成的路,接受所有人的祝福。彩带漫天飞舞,落在新娘的头发上,
佚名
黑欲青春
黑欲青春
血染的青春,无悔的誓言,青涩的爱情,真挚的友谊,社会的险恶,人性的复杂。一段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一段流传至今的江湖野史!一群荣辱与共的生死兄弟!一个扛旗站顶的绝版时代!笑看风云,并肩前行!杜撰的真实,
纯银耳坠
逆天炼气期方羽唐小柔
逆天炼气期方羽唐小柔
修炼了将近五千年的方羽,还是没有突破炼气期……“我真的只有炼气期,但你们别惹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