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第123章 百年零失误的魏国王护【求订阅*求月票】(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23章 百年零失误的魏国王护【求订阅*求月票】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正文卷第123章百年零失误的魏国王护【求订阅求月票】言晏、典庆和卫尉三个人对视了一眼,又看向了身上还淌着血的信陵君,最终还是默默地退出了民宅。

“你们魏武卒遇到这种主帅被夺都怎么营救?”

退出了小宅子后,言晏转头看向了典庆,卫尉也同样如此。

“魏武卒没有被俘的将校!”典庆骄傲的说着。

“真没有?”言晏和卫尉疑惑,战场之上,就不可能都是全胜的,哪怕是大军胜利,局部也很可能是有败的。

“魏武卒没有被俘虏的将校!”典庆看着两人再次认真的说着。

言晏和卫尉皱眉,我们知道你们魏武卒号称天下第一重步兵,但是也有认清点现实啊!

“我的意思是……将校被俘,全军死战,实在救不了的,就……一起全都杀了!”典庆见两人还是不理解他的意思,难得话多的解释了一遍。

言晏和卫尉都呆住了,原来魏武卒没有被俘的将校是这么个意思啊!

“以后被俘了,千万千万不要让魏武卒来救!”言晏和卫尉互相看着,都明白了对方心底所想。

“卫尉最擅长的就是护卫,遇到这种情况又会怎么营救?”言晏看着卫尉问道。

“不差钱!”卫尉给出了一个言晏和典庆都迷茫的答案。

“能被我们保护的都是六卿之类的大人物,大贵族,没有谁会不长眼选择撕票的,而且我们卫尉信誉保证,事后绝不追究,所以,一般情况下,直接满足对方所有要求,然后交钱,放人!”

“因此,在我们的保护下,从来没有失误过!”

卫尉同样自豪地说着。

“……”言晏和典庆都沉默了,看着卫尉身上一身铮亮的甲胄,再看看那武器,皆是不凡,可见有多有钱了!

有钱了不起啊?

真·了不起!

百年零失误,可不就是了不起!

“那就……散了吧,满足惊鲵的要求,打开城门,将千里驹送给她,换人离开!”言晏只能同意惊鲵的要求,毕竟信陵君身上还有伤,谁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

在言晏的命令下,魏武卒和王城护卫军让出了一条道路,同时打开了南门,将信陵君府的千里驹留在了城门处。

“王城护卫军的信誉,你可以相信!”在南城门,卫尉牵着千里驹,交给了惊鲵。

惊鲵疑惑的看向卫尉,她并不认识!

“这位是魏国,卫尉,他的话,可以相信!”信陵君介绍着卫尉的身份。

卫尉见惊鲵似乎不信任,直接挥手让城楼上和城门外的士兵全都放下了弓弩,示意道,“我们没有带来骑兵,所以,伱现在可以放心了吧!”

“算了,我不会武功,你应该知道的,而且我的身份是韩国使节,信陵君门下上客,楚国虞山嫡系,抓了我,他们也不敢不拿我的命不当一回事。”言晏上前说道。

惊鲵看着言晏,又看向了典庆和魏武卒,她不怕什么王城护卫军,但是魏武卒的名声太大了,连黑白玄翦都差点死在魏武卒的围捕之下,现在受伤的她更不敢赌。

“魏武卒听令,退回大营!”言晏见惊鲵的目光滑向了典庆和魏武卒,直接下令道。

不止惊鲵怕魏武卒,他也怕啊!

这群莽夫救人的方式太吓人了!

“喏!”典庆抱拳行礼,转身对魏武卒下令,然后带着魏武卒返回了大营。

鱼龙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求职!不选协和,我选轧钢厂
穿越求职!不选协和,我选轧钢厂
他在同学聚会上睡着了,一觉醒来,莫名其妙竟然穿越了。还成了情满四合院世界的北京中医学院优秀毕业生。毕业求职现场,协和和轧钢厂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他二话不说选择去当厂医。可这时竟然觉醒了“诸天垂钓”系统
佚名
繁花:从1987年开局
繁花:从1987年开局
关于繁花:从1987年开局:叶平安,上海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为了一客排骨年糕,回到了1987年的上海。开局一穷二白,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这个局要怎么破?不怕!反正离主角团这么近,抓住机会,一切都有转
九天九地
重生六零:我靠随身空间养活妻女
重生六零:我靠随身空间养活妻女
上一世,他是文盲,听从母亲重男轻女的旧思想,逼死了妻子和大女儿,二女儿记恨他一辈子,小女儿被拐卖几经波折死了,他落得个家破人亡。重生归来,他发誓要将妻女好好呵护在手心,把前世亏欠的全都弥补回来……
往来皆是客
前夫处处护青梅,掉马高嫁他急了?
前夫处处护青梅,掉马高嫁他急了?
【年代+父子火葬场+追妻追女儿不复合+大女主觉醒逆袭打脸】夏相宜嫁给丈夫周裕礼六年,生下一儿一女,任劳任怨五年,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丈夫和儿子贬低和嫌弃。不但让她代替白月光下乡,还想抢她辛苦得来的工作,儿
茜朵夏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关于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李恪穿越到唐朝,成为李二第三子——蜀王李恪。本以为能当个逍遥快活的皇子,这辈子一直咸鱼下去,却意外觉醒了纨绔系统。早朝,突厥使者觐见李二。突厥看准大唐还未完全恢复元
回家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