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宗师

第九百九十八章 唐顺发言(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九百九十八章 唐顺发言

唐顺神色淡然,扫视了一眼日国使团,随即看向宫本酷一,开口道:“先前这位兄台阐述了龙泉驿的发展背景,其中略有不足,在下就厚颜一些,再做部分赘述。”

“据史实考证,龙泉窑的兴起很大可能和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贡品’有关。因为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钱氏王朝一直奉行与中原修好的策略,于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贡品’。”

“有关专家在考古搜集时曾找到这样一件淡青釉罐,其外壁釉下写着‘天福元年,重修窑炉,试烧官物,大吉’。”

“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天福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吴越国是宗后晋的。据此推测,当时所烧的‘官物’除了吴越国宫廷自用以外,很可能还向石敬瑭进贡。”

说到这里,唐顺略作停顿,才接着道:“不过,在当时担任贡器烧造任务的主要是越窑,其贡器也称‘秘色瓷’。秘色瓷起于晚唐,因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使用,故曰‘秘色’。”

“但是,龙泉窑也烧过‘秘色瓷’的。宋人庄绰《鸡肋编》中便有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庄绰一生大约经历了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在南北各地的郡县做官,足迹遍及京西、淮南、两浙、闽省、赣省、荆湖和广南。交游甚广,见闻颇丰,其记载应比较可信。”

稍歇口气,唐顺不疾不徐的接着讲述:“从这一点来看,‘秘色瓷’的第二阶段是后来居上的龙泉窑青瓷产品。”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进贡的瓷器数量很大,《宋史》卷四百八十列传世家二(吴越钱氏)记载:‘太平兴国三年三月来朝,俶进……越器五万事,金扣越器百五事’。”

“又有《宋会要》:‘太平兴国三年四月二日朝,俶(chu)进……瓷器五万事,金扣瓷器百五事’。”

“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太宗的秘色瓷器达十万多件。如此巨大数量的贡瓷应该不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

“而这样庞大的生产量也是越州窑所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越窑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传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

“龙泉窑以担负‘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自身发展的契机。从北宋开始,龙泉窑逐渐取代越窑,一跃而为江南第一名窑。”

说到这里,唐顺话锋一转,接着阐述道:“另外,有关龙泉窑的创烧争议,其实也大可不必。”

“据史实考证,龙泉窑创烧时间,应在五代之前。只是,那时候刚刚建窑,而并未扬名。因此,断断续续,作品不多。”

“之所以后有争议觉得它是从北宋创烧的,主要是龙泉窑的发展,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崭露头角,从而广为人知。”

“另外……”

唐顺话锋再次转换,淡然道:“龙泉窑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跟当时的天下局势息息相关。”

“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

冷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闺蜜同穿八零!硬汉难撩,不行就离
闺蜜同穿八零!硬汉难撩,不行就离
【年代+闺蜜齐穿+追妻】钱苗和闺蜜赵麦穗穿书了,一个成了年代文里的恶毒女配,一个成了男主的炮灰前妻。书里,两人都是女主成功路上的踏脚石。为改变惨死结局,两人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死死抱住自家男人不松手,
寻她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关于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公元1852年,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初期。一个现代钓鱼佬的灵魂,穿越到清朝晚期的太平天国一个小兵身上。本来想躺平钓鱼,奈何有人非要折腾。那就来吧!?洪秀全还在装神弄鬼搞拜上帝教,
狂野乌鸦
沉睡五十年,醒来儿子都成大佬了?
沉睡五十年,醒来儿子都成大佬了?
社畜,丧妻,带三子。他一觉醒来,猛然弹起,凭空多了三个儿子?……五十年前,他和心爱的女朋友去爬山,吃了山上一个果子后直接昏迷不醒。没想到,女朋友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给他生了三个儿子,还是三胞胎,更不能接受
佚名
日记:系统
日记:系统
关于日记:系统:薛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被主系统绑架了,被迫成了一个穿梭在各个世界帮助各种任务失败的废物系统做任务的系统。这些经历不能对人说,所以,她把这些东西都写在了日记里,寄希望于百年之后,能有人
徐氏三千金
穿越变婴儿,我还得内卷玩疯癫
穿越变婴儿,我还得内卷玩疯癫
男主穿越到1972年,刚娶了女知青,就撞上“婴儿逆袭系统”。这系统的任务特奇葩,让他一分钟走一米。男主翻了个白眼,心说:“这不是闹着玩嘛,脑血栓患者都不止走这点。”他撒腿就跑,直接冲出去一里地。系统都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