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质疑万人迷,成为万人迷

第1257章 继室文里的原配(44)(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257章 继室文里的原配(44)

陆知行不知道他是怎么回去的。

见到姜恬后,他的大脑就一片空白。

明明姜恬全程没有跟他打交道。

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一个本分的侧妃。

要不是太子让她主持这一场文会,姜恬说不定都不会出现。

不过,本朝对于女子的束缚没有那么重,姜恬的出现,反倒能够看出太子对他们的重视。

文会具体讲了什么,陆知行听得浑浑噩噩。

仅仅就是这一次文会,他的某些幻想就被击破了。

姜恬就是那个姜恬,绝对不可能是别人。

两人对视的那一眼,他就心凉了。

回到国公府,所有人都在等他。

谁都知道陆知行去了太子那里,代表什么意义。

陆知行脸色有些青白:“父亲,我们不能投靠太子了,姜恬绝对不会放过我的。”

那个笑容,实在让他胆战。

他的妻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陆知行从来都没有真切地认识过。

对于他而言,找到一个为他生儿育女的夫人,是他必定要完成的事宜。

如果这个夫人跟他门当户对,那更是意外之喜。

姜恬作为他的夫人,没有出过差池,把国公府上下管得井井有条,足够看出她的本事。

对于她,陆知行没有多深的感情。

他的野心在朝堂,在他的官位上,对于一个后宅女子,他又怎么可能会抱有多少心思?

姜恬不让他烦心就足够了。

可是……他也没办法。

姜恬的舅舅犯上作乱,那段日子京城一直在传他将被凌迟处死。

国公府本来就根基不稳,要是再粘上了赵臻,那皇帝还能放过他们吗?

他们能做的,不过是跟赵臻划清界限。

所以姜恬必须去死,就连她的父亲都那样认为。

她死了,陆知行会加倍对他们的孩儿好,有了儿子的光明前程,想必姜恬就能死而瞑目。

可偏偏,她没有死。

她回来了。

她的笑容和她的一举一动,都让陆知行感觉到无比的陌生。

曾经他们是夫妻,如今他们已经变成了仇敌。

陆知行读出了姜恬眼中的恨意。

他当时就知道,他的计划全都白费了。

暗杀姜恬,完全是不可能的。

她既然回来了,还攀上了太子,那么他们陆家就必定要血债血偿了。

这个女人抛夫弃子,一开始就没有透露跟他的关系,回来了这么久,也从来没有说要见见孩子,她的心狠手辣,陆知行早就有了大体的把握。

既然如此,他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投靠陈太师。”

陆知行咬着牙,当机立断,换了人选。

他不能再继续浪费时间了,元夜如今还是在皇权的压迫下无法翻身,他们去投靠陈太师,说不定还有一争之力。

毕竟陈太师的手底下早就集结了不少的势力,国公府跟着肯定会有好结果的——他只能这么想。

跟随太子,只能是死路一条。

国公爷听完陆知行的描述,也是面如土灰。

灼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娃娃修仙记
小娃娃修仙记
姜婉穿越修仙界成了大反派恶毒女配,洗白系统早来了五百年。 【你五百岁是覆灭三界的魔尊。】 正在玩泥巴的姜婉:……我三岁半。 【洗白第一个任务:从时空长河中复活被你杀死的流火仙尊,让他重新接纳你。】 【任务难度:无限高。】 姜婉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拿着冰糖葫芦的五岁小正太。 “大师兄!” 五岁的流火小娃娃,“师妹给你吃冰糖葫芦” 姜婉:……“谢谢师兄!” 【任务完成奖励:混沌雷灵根。】
小盘古
血刀行
血刀行
关于血刀行:这天下,不论公平,难说黑白;这世间,以武为尊,强者为先。人心鬼蜮,风云诡谲,是人,是魔,有何分别?孑然一身,踽踽独行,我行我路,不问归途!不求闻达天下,但祈一世平安,只可惜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可恨杀不尽那些仇人头,苍天以我为鱼肉,我有一刀可裂天!
豆虎
炼神鼎
炼神鼎
“我要你助我修行!”“要多久?”“不会很久,三百年就行!”女帝自上界降临,要与下界少年秦玄秘密修炼。少年秦玄虽极力反抗,无奈不是女帝对手沦为女帝炉鼎,整整三百年!绝望之际,女帝以星辰为骨,混沌为肉,为秦玄重塑无敌之身,得太荒神器,自此少年鱼飞龙门,鲸吞天地!“我有一尊炼神炉,可炼妖、炼仙,熔炼乾坤万物!”
秋月梧桐
我985学生,你让我去后勤养猪?
我985学生,你让我去后勤养猪?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扶贫中心,兢兢业业工作,然而却面临情场和事业的双重受挫。 我被调到村里,还被安排去后勤养猪。 我一度脑子一晕,眼前一黑。 这前途简直一片黑暗。 然而就在此时,我却偶然救起落水的美女领导,自此命运开始反转……
佚名
重走官场:高中学历的他青云直上
重走官场:高中学历的他青云直上
上辈子,在官场里小心翼翼了一辈子的他还是不小心得罪了权贵。 自己的仕途惨遭打压,丢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最后被人下药,带着满腹遗憾而亡。 再睁眼,他重生回到了高考后。 既然想靠高考逆袭已经不可能了,那就考个公务员吧! 这辈子,他势必要让仇人血债血偿。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