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95章 孔家之富,尤甚藩王(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395章 孔家之富,尤甚藩王

两人来到孔府前观望。

发现孔府虽为曲阜之内城,但城墙算不上多高大,不过一丈八而已,墙厚更是只有三尺,远不及曲阜城墙。

看完,屈晓峰道:“我军要攻破孔府都无需动用大炮,十几枚手榴弹,或者一包黄色炸药就足够了。”

宁文道:“别忘了上面的指示——我们还是先招降试试吧。”

屈晓峰点头,遂安排人喊话,对占据孔府的八百精锐顺军进行招降。

这八百顺军的主将乃高一功义子,名高进,二十来岁,却是最初和张鼐一样从闯军孩儿营冒头的人物,只不过没有张鼐那么出色,又早死,因此没能名传后世。

他虽是高一功义子,可得知高一功已弃滋阳和他们这些人撤走后,便没了顽抗的想法,当即率领八百顺军精锐降崋,并且还献上了从孔府抄缴、拷掠得到的众多钱粮。

屈晓峰、宁文刚得知高进要献上从孔府献上的钱粮,并不怎么在意。

他们这两年南征北战,抄缴过不少劣绅恶霸的家产,甚至参与过抄缴藩王府,自问在钱粮方面见识颇广。

而在他们心中,孔府顶多也就跟大明公侯一个级别而已,估摸着也就存银百万两、屯粮数万石而已。

结果,当两人带着警卫兵随高进来到存放钱粮的院子,一番查看,很快惊得张大了嘴巴。

回过神,有这不少钱粮点算经验的宁文当即估计道:“这里怕不是有近十万两黄金、一两百万两银子吧?”

至于粮食,大概有三万多石,到是没怎么超乎宁文的预料。

高进道:“根据我们的点算,有黄金九万八千两,白银一百七十三万两。

并且这只是我们在拷问孔兴燮等人后,从孔府抄缴出的金银——他们在曲阜城中及城外庄子上,还藏有不少金银。

另外,虽然孔兴燮等人骨头很软,一上夹棍就招了,但未必没有隐藏一些秘密的金窖、银窖。”

说着,高进拿出了一个簿册递过来,“这是我们之前拷问所得到的孔家金银等钱财账目,便交给两位将军了。”

宁文接过簿册看了看,虽然上面账目记得有点乱,但他经验丰富,还是很快看完。

正如高进所说,仅孔兴燮等人在拷问中吐露的金银数目,便高达三百余万两!

至于屯粮,孔府内虽只有三万多石,曲阜城中却有近十万石!

因此,看完宁文不禁感慨道:“这曲阜孔家比一般的大明藩王都要富裕啊!”

高进道:“孔家自唐朝就世代受朝廷册封,以曲阜为封地,传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积累的钱财超过大明藩王很是正常。”

宁文微微讶异地看过来,问:“你读过书?”

“读过几年私塾。”

在两人交谈是,屈晓峰则环顾院中一间间房屋中对方的金银财宝、粮食等,感叹道:“我算是知道上面为何专门传令,让不必优待曲阜孔家,一切按规矩办事了。

孔家即便世代受封,传承八百年,可能积攒下如此财富,必然没少强取豪夺,欺压曲阜的平民百姓。”

高进这些日子通过拷问,可是对孔家事了解不少,闻言不禁冷笑了声,道:“孔家欺压得可不止是平民百姓,便连他们孔氏族人,也一并欺压。

而且,在曲阜孔家嫡脉的家主、衍圣公、曲阜县令便是天,连王法都管不到这里。

两位将军可以想想,平日里孔家嫡脉和那几位掌权之人,是如何肆无忌惮地作威作福!

我听说,崋军每下一地必抓捕城中劣绅恶霸进行公审,抄缴其钱财,赈济贫苦百姓。

孔家不仅是曲阜最大的大户,更是曲阜乃至整个兖州的第一劣绅恶霸。崋军要是按规矩办事,在曲阜第一个要公审的便是孔家那几个掌权之人吧?”

灵灵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配角不配合
综影视配角不配合
关于综影视配角不配合:年纪轻轻的许丽丽就因为救人落水身亡,响应地府号召,成为外聘人员,到每个影视世界给不同的人过完一生,平复她们的怨气。
氪荔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上辈子为了讨回公道,王墨一把火烧了大队仓库。没想此举酿成大祸,最终导致老娘顶罪,死在了入狱那天。小妹也因此在家中冻饿至死。如此一幕,成了王墨心里永远无法忘却的痛!好在重回到那时候。这一世。王墨决心不再
天行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
一世浮生若梦
七零空间俏知青
七零空间俏知青
关于七零空间俏知青:后世富二代林娇娇预感自己要穿越,唉,她的感觉真的很准她真的穿越了,还好自从发现自己带着的玉坠是空间之后她就储存物资来到这个物资缺乏的七零年代她也不慌,什么继母算计她下乡,那就下呀一
初升的朝霞
过去的五十年
过去的五十年
关于过去的五十年:以周家大院的兴衰为背景,描述大院中人物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反应出那一个时代的特点。周家大院只是众多农村院落的缩影,它的变化折射出了时代的痕迹。这段历史值得描写,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其中没
郑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