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69章 高句丽要迁都
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老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是高句丽的右相金成德。金成德微微躬身,说道:“王上,老臣以为迁都之事万万不可。王城乃是我高句丽的根基所在,历经数代先王的经营,这里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我高句丽的精神象征。一旦迁都,必将动摇民心,让百姓们感到恐慌和不安。而且,迁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我高句丽正面临战争的困境,国力本就空虚,实在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负担。”
金成德的话得到了一些大臣的赞同,他们纷纷点头,低声附和着。
然而,一位年轻的武将却站了出来,他是左将军朴正武。朴正武身材魁梧,一脸的英气,此刻却满脸的焦急与愤怒:“右相大人,您说的固然有道理,但如今王城危在旦夕,贾长生的军队随时可能杀到。若不迁都,我们都将成为贾长生的阶下囚,到那时,根基和精神又有何用?迁都至南部沿海城,我们可以凭借大海的天险进行防御,还能利用海上贸易来补充物资,恢复国力。这才是眼下的权宜之计。”
朴正武的观点引发了另一部分大臣的共鸣,他们也开始大声地争论起来。一时间,朝堂上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大对卢乙支文德缓缓开口了。乙支文德是高句丽的重臣,他足智多谋,在朝中威望极高。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却如同洪钟一般,瞬间让朝堂上安静了下来:“王上,诸位大人,迁都之事关系重大,我们不能仅仅从利弊的角度去考虑,更要从长远的战略和国家的未来去谋划。”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乙支文德的身上,期待着他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乙支文德继续说道:“贾长生的进攻确实来势汹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自乱阵脚。迁都至南部沿海城,虽然可以暂时避开贾长生的锋芒,但我们也将失去大片的土地和百姓。而且,南部沿海城虽然有大海的天险,但也面临着其他的威胁,比如海上的风暴、海盗的侵扰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迁都不仅不能解决我们的困境,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危机。”
乙支文德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迁都的利弊。
这时,一位名叫崔浩的文官站了出来。崔浩学识渊博,思维敏捷,他一向以敢于直言而著称:“大对卢大人所言极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眼下的危机。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先将王城的重要物资和部分百姓转移到南部沿海城,以减轻王城的负担,同时也为将来的反击做好准备。而王上和大部分的军队则留在王城,继续坚守。这样既能稳定民心,又能保持我们的抵抗力量。”
崔浩的提议得到了一些大臣的认可,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
然而,右将军李明浩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崔大人,您的想法虽然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实现。贾长生的军队已经将王城团团围住,我们如何能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将重要物资和百姓转移出去?而且,一旦我们开始转移,贾长生必然会察觉到我们的意图,他会趁机发动更猛烈的进攻,到那时,我们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李明浩的话让崔浩一时语塞,他不得不承认,李明浩所说的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大臣们各抒己见,谁也无法说服谁。高元坐在王座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却如同乱麻一般。他深知,迁都与否,都关乎着高句丽的生死存亡,这个决定他必须慎重地做出。
这时,一位名叫郑秀的女官站了出来。郑秀虽然身为女子,但在朝中却以聪慧和果敢著称。她向高元行了一礼,说道:“王上,臣妾认为我们在考虑迁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其他势力的联合。如今岛国使者正在我国,我们可以加快与他们的结盟谈判,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同时,我们也可以派人前往其他周边国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援助。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其他势力的帮助,或许我们就不需要迁都,也能够抵御贾长生的进攻。”
郑秀的话让大臣们眼前一亮,他们开始意识到,除了迁都和坚守之外,还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然而,金成德却提出了质疑:“郑女官,您的想法固然好,但与其他势力联合谈何容易?岛国使者虽然在此,但他们是否真心愿意与我们结盟,还犹未可知。而且,其他周边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他们未必会愿意为了我们而与贾长生为敌。”
郑秀并没有被金成德的话所吓倒,她坚定地说道:“右相大人,虽然与其他势力联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也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希望。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尝试。而且,我们可以向他们承诺一些利益,比如战后的领土划分、贸易往来等等,以此来打动他们。”
郑秀的话让高元陷入了沉思,他开始认真地考虑郑秀提出的建议。他知道,如今高句丽已经到了绝境,任何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都值得去尝试。
就在这时,一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向高元报告:“王上,贾长生的军队又发动了一次进攻,我们的防线暂时还能守住,但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高元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王上,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乙支文德焦急地说道。
高元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在大臣们的脸上一一扫过。他知道,这个决定将决定着高句丽的命运,他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
“诸位爱卿,感谢大家为我高句丽出谋划策。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暂时不迁都。我们要坚守王城,与贾长生的军队决一死战。同时,我们要加快与岛国的结盟谈判,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此外,我们还要派人前往其他周边国家,寻求他们的援助。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高元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重新找回了往日的王者风范。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说道:“愿为我王效命,与高句丽共存亡!”
虽然做出了决定,但高元的心中却依然充满了忧虑。他知道,坚守王城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与其他势力的联合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他只能带领着高句丽的百姓和军队,勇敢地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句丽的王城内一片忙碌。士兵们加紧修筑防御工事,百姓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与侵略者战斗到底。同时,与岛国的结盟谈判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派往其他周边国家的使者也陆续出发。
而贾长生的军队则在城外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即将在高句丽的王城前展开,高句丽的命运究竟将何去何从,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无论结果如何,高句丽的这段历史都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段悲壮而又传奇的故事。
在岛国那巍峨且庄重的宫殿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一场关乎岛国未来走向的御前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天皇高坐在华丽的御座之上,身着繁复精美的服饰,头戴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冕旒,面容冷峻,深邃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在他下方,一众权臣、武将和谋臣整齐地跪坐在榻榻米上,神色严肃,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默。
打破这沉默的是右大臣藤原光成,他微微抬起头,声音苍老却沉稳:“陛下,近来高句丽局势愈发危急,贾长生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已逼近高句丽王城。若高句丽就此覆灭,贾长生的势力必将大增,届时,我们岛国恐将成为其下一个目标。”
天皇微微点头,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轻声问道:“依诸位爱卿之见,我岛国当如何应对这一危局?”
话音刚落,左近卫大将源义康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身姿挺拔,眼神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陛下,臣以为此时正是我岛国展现实力的绝佳时机。我们应立即与高句丽结盟,共同对抗贾长生。贾长生若真有进犯我岛国之意,我们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联合高句丽,趁他尚未完全巩固战果之时,给他以迎头痛击。”
源义康的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一些年轻气盛的武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渴望在这场大陆纷争中一展身手,为岛国赢得荣耀和利益。
然而,内阁谋臣平清盛却眉头紧皱,缓缓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源义康将军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此事不可贸然决定。与高句丽结盟,并非只是简单的军事联合,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潜在风险。首先,高句丽如今已危在旦夕,其国内局势混乱,我们难以确定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实力与我们并肩作战。再者,贾长生能在短时间内对高句丽取得如此巨大的优势,其军事才能和战略布局不容小觑。我们贸然卷入这场战争,若不能妥善应对,很可能会让岛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平清盛的一番话,让刚才还情绪高涨的武将们顿时冷静下来,众人陷入了沉思。源义康心中虽有些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平清盛所言不无道理。
这时,大藏卿藤原忠平忧心忡忡地开口了:“陛下,从财政方面考虑,战争意味着巨大的开支。武器的制造、粮草的筹备、士兵的军饷,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如今我岛国的财政状况虽还算稳定,但若是卷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以目前的储备,我们能否支撑得住,实在是个未知数。而且,一旦战争失利,不仅会让我们损失惨重,还可能引发国内的动荡。”
藤原忠平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心中的热情。大家都清楚,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若没有坚实的财政基础作为支撑,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持久作战。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轻易开口。天皇静静地坐在御座上,神色平静,但内心却在进行着激烈的挣扎。他深知,这个决定关乎岛国的生死存亡,一旦做出错误的选择,后果将不堪设想。
许久,天皇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诸位爱卿,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仔细思量。在这期间,还望诸位能各抒己见,共同为岛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散朝之后,大臣们纷纷回到各自的府邸,心中却都在不停地思索着。源义康回到家中,坐在书房里,望着手中的武士刀,心中满是不甘。他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岛国开疆拓土,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眼前,却因为种种顾虑而难以成行。
而平清盛则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谋士,在府邸中继续商讨应对之策。他们围坐在一张矮桌旁,面前堆满了各种情报和地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当前局势的利弊。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之时,从大陆传来的一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打破了岛国的平静。贾长生在攻克高句丽多座城池后,开始在沿海地区大规模建造战船,训练水军。这一消息让岛国上下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意识到,贾长生的野心或许真的不止于高句丽,岛国很可能真的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