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4:我在东北当队长

第676章 发展隐患(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676章 发展隐患

但是这种事估计也要不了太久了,上次张丽华回来就说过,沈缆厂已经有了将生产设备自主全面升级的计划,预计会花费5~10年的时间,进行逐步升级改造。

那到时候,陶家坝这边新建的电线厂怎么办?

这么长的升级时间,陶家坝能等得了吗?

你现在建立电线厂,就只能买他们现在那很是落后的设备。

到时候等沈缆厂开始升级换代了,你怎么办?

跟着沈缆厂一起升级?继续买他们新的设备?

真要这么想的话,那纯属异想天开

毕竟,人家上半年升级个裹线机,下半年再升级个抻丝机,你不可能一样一样的跟着买吧?

真要是这样的话,把你们电线厂一年到头的利润都拿出来,都不一定能换得起。

但如果不升级呢?

那最多过个两三年,你们的电线基本上就卖不出去了。

简单举个例子,现在的电线都是一根线,就是塑料皮里面包裹着一根铜丝,规格的大小也就是铜丝的粗细,大一些规格的,甚至就是一根铜条。

这样的电线,因为整根铜丝的延展性以及铜料里面的杂质,不但容易断裂,而且传导性也不好。

等到后面开始利用拉丝机,把铜丝拉成一根根头发丝一样,然后再用编织机编织好,再进行生产,就出现了算是第2代的电线。

这种电线不但省原料一些,而且延展性好,传导性高,还能耐久用,是往后几十年电线产品类的主流。

他们青山大队眼下接的这个外贸单,后面所生产的电线就会改成这样的,因为他们的设备也具有这样的生产力。

但是沈缆那边,目前生产的,还是以一根线为主流。

换句话来说,这次陶家坝新建电线厂,想要从沈缆厂买设备的话,那买的就只能是这种一根线的设备,不可能是编织线的设备。

因为编织线的生产流程,要比一根线的多上好几种设备呢,采购价肯定也会相应提高,甚至因为是自主研发的新设备,其价格,可能比进口的还要高,300万肯定买不了两套。

甚至田向南的怀疑,陶家坝从县里贷款300万,说不定是跟沈缆厂那边谈好了,差不多能买个三套设备的钱。

不然要只是两套的话,每套150万,那国产设备价格也确实稍高了些。

但尽管如此,陶家坝这回从县里贷款300万,就买了两三套过几年注定会被淘汰的设备,你说,他们以后的日子能好过吗?

哪怕是县里帮他们承担一半,哪怕他们前期真的有很多订单,哪怕能够让他们做个两三年。

但是三年之后呢?

到时候他们的设备淘汰了,生产的产品跟不上市场也注定被淘汰,那他们的这批设备就只能卖废铁。

300万的一批废铁,他们这三年的利润,能补得上来吗?

或者说,他们做电线的这两三年挣的钱,足够他们换一批新设备吗?

掰着脚趾头算算也不可能。

现在的一套设备150万,等到三年之后,就算沈缆厂那边设备升级好了,肯把新设备卖给他们,那到时候估计300万一套都打不住。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陶家坝这几年的忙活,又忙活的是个什么呢?

辛辛苦苦干三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玉溪不是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叶凡袁静
叶凡袁静
窝囊废物的上门女婿叶飞,无意中得到太极经和生死石的传承,自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医术救美,武道杀敌,不仅横扫他人的轻视和嘲笑,赢得娇妻的芳心,更是站到了这世界的巅峰,睥睨天下。
佚名
谎言被拆穿后,留下破损的婚姻
谎言被拆穿后,留下破损的婚姻
人到中年,事业滑铁卢,身材滑铁卢,就连婚姻家庭也惨遭滑铁卢。 妻子背叛,人生遭遇六亲不认的滑铁卢,他该如何选择? 维护婚姻挽留妻子,还是散场? 这次的人生岔路口他该怎么走?
佚名
重生回来:权势滔天
重生回来:权势滔天
前世,景云辉因伤人遭遇十年的牢狱之灾。 重生归来,他要换个活法。 前世的敌人太强大,他选择投身警校。 没有根基,没有背景,他的警途之路,只能拿命去拼。 赢!飞黄腾达,大小通吃。 输?他从未想过。
六道
宠妾灭妻:重生我高嫁灭他全家
宠妾灭妻:重生我高嫁灭他全家
【古言宅斗+女强男强+双向奔赴+侯爷宠妻+重生】 她是小官之女,高嫁伯府世子,本以为是夫妻恩爱,一生一世一双人,却不料京城动乱,她和继妹被抓,叛军让夫君二选一,夫君选了继妹,她被万箭穿心摔下城墙而死。 她才知道,一双子女是夫君和继妹所生,而她家所有亲人几百人都被渣夫和继妹害死... 重活一世,她决定先下手,让那些人血债血偿,报仇雪恨。 她以为的那个早逝的病秧子,却超出了她的想象...
暴富的宠儿
修为尽失后,撩女主就能万倍返还
修为尽失后,撩女主就能万倍返还
穿书进入异界也就算了,怎么他还成了反派? 成了反派就算了,他怎么还修为尽失? 简直不要太坑! 但是幸好,原主有七个女徒弟,他还能抱个大腿。 还没开始抱大腿,他就觉醒万倍返还系统,只要得到女主的馈赠就能万倍返还? 他:ok,我冲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