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十二集 许国速亡(2/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十二集 许国速亡

镜头转换,按下唐皇,复说魏公。

魏公李密因在河洛一带连连得胜,便倚仗气势,进入皇家园林,跟隋军连续交战。

忽这一日,李密轻率攻入东都西苑,亲与隋兵交战。正在对阵之时,两军混战,李密不幸被流箭射中,只得收军还营,暂养箭伤。

隋帝杨侗派段达与庞玉等人乘夜出兵击之,在回洛仓西北列阵,瓦岗军满营皆惊。

李密为激励士卒,挣扎起身,裹伤上马,与裴仁基率兵出战。然而毕竟身体不济,两军方交,李密大叫一声,自马上跌下。众将急忙救起,回军便逃。

段达等人随后追击不舍,由此瓦岗军折损大半,悍将杨德方、郑德韬皆都战死。李密大败一阵,只好奔往洛口。

柴孝和此前奉魏公之命,往招各路反王败散人马,得一万余众而返,正行于中途。所招万余流寇部众听到李密败退,立刻各自溃散,复归山林。

柴孝和带数十从骑上桥喝止,却遇败兵忽至,拥挤争桥,柴孝和因而失足落水溺死。

李密闻而大哭,死而复醒。

便在瓦岗军激战东都之际,伪大许皇帝宇文化及已在聊城渐渐养成气势;复又经过半年有余招兵买马,再次兵至十万之众。

由是经不住关中将士欲求西还请求,便率军出离聊城,一路西征,亦来争夺东都洛阳。东都君臣文武闻说宇文化及西来,上下震惧。

朝臣盖琮上疏奏请隋帝:事已至此,与其腹背受敌,臣谓陛下不如便与魏公李密合兵,以拒弑君逆贼宇文化及。若能击杀此贼,亦可为先帝报仇,以儆天下不臣者。

此疏一上,群臣大哗。

执政大臣鲁国公元文都却是眼前一亮,对内史令卢楚说道:我谓此计大妙。今仇耻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李密之罪,使引其众迎击宇文化及,则两贼自斗,我可徐承其弊。宇文化及既破,李密瓦岗贼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赏,易可离间,并李密亦可成擒也。

卢楚说与众臣,皆以为然,即以盖琮为通直散骑常侍,赍敕书往赐李密。

宇文化及率众西来,以为兵贵神速,乃留其辎重于滑台,使刑部尚书王轨守之,亲自引兵北趋黎阳。

当时魏公李密部将徐世积据守黎阳,闻说来犯之敌十倍于己,畏其军锋,便收缩兵力,放弃黎阳,西保仓城。

宇文化及渡河,兵不血刃进入黎阳,便分兵来围仓城,徐世积多方设计以守。

其后未久,李密亲率步骑二万来救,扎营于清淇,与徐世积烽火相应,深沟高垒,不出与战。宇文化及每攻仓城,李密辄引兵以掎扰其后,使其不能得志。

宇文化及大怒,乃弃攻仓城,专来迎战李密,相隔淇水列阵。

李密立马对岸,以鞭指宇文化及叫道:我有一言,众人静听!卿本匈奴皁隶破野头,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贵累世举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弑逆,逾规篡夺。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天地所不容,将欲何之!若速来归我,尚可得全后嗣。

故隋诸将闻听,皆都变色。

宇文化及默然良久,瞋目道:今日相争,只论相杀战事,何须作此书生之语邪!

自知说不过李密,乃命弓手上堤列队,齐向对岸攒射。李密只顾说话,一时躲闪不及,又被一支流矢射中左望,堕下马来,昏死过去。

部将秦叔宝见状,急令随从以巨盾遮护,自己下马抱起李密,急下堤查看,幸喜中伤不深,且非要害。程咬金代替魏公传令,兵马暂退,屯驻汲县(今河南卫辉)。

宇文化及自忖仓城在背,不能渡河,便又回军,盛修攻城器械以逼仓城。

徐世积趁其弃攻之际,早命军士于城外连夜挖掘深沟以固守,待宇文化及复引兵回,便被阻于深堑之外,不得至城下,所备攻城器械毫无所用。

宇文化及便命扎营堑外,怒发如狂,无计可施。

未料当夜三更,徐世积却又打通地道至于深堑,就而出兵击之。真所谓棋低半招,缚手缚脚,宇文化及徒拥数万之众,竟然屡败于小小仓城之下。

宇文化及此时力竭粮尽,便命焚毁攻城之具,返回滑台就粮。忽探马来报:刑部尚书王轨举滑台及全部军粮辎重,已降瓦岗。

宇文化及闻报,只觉天旋地转,怒道:老贼,某誓不与你干休!

至此退路已断,只得率部北趋魏县。李密命秦琼引兵追之,又败宇文化及一场,并擒其殿后将军于弘达以归。宇文化及至此,便渐陷于困境。

李密虽然屡胜宇文化及,但新败于隋军,且与东都相持日久,便常含畏惧。

便在此时,隋朝通直散骑常侍盖琮来至,颁赐皇泰帝敕书。李密览书大喜,也不与众将商议,便当即上表乞降,并自请讨灭宇文化及。

书表已罢,盛宴款待盖琮,次日遣归;并将所获宇文化及部下雄武郎将于弘达,随天使押送还于东都;又遣元帅府记室参军李俭、上开府徐师誉随行入见天子,以表投降诚意。

盖琮还京,奏报如此如彼,并引李俭、徐师誉入见。

皇泰帝杨侗大喜,命将于弘达牵出左掖门外凌迟碎剐,再复烹熟其尸,分赐众官;然后挫骨扬灰,便如当年处决斛斯政之法。

元文都等皆以为李密之降为实,乃弹冠称庆,又盛饰宾馆于宣仁门东,接待魏公所派入朝使者。来日一早,引见天子,拜于阙下。

皇泰帝亲自接见李俭、师誉等人,便封李俭为司农卿,徐师誉为尚书右丞,使鸿胪寺卿具导从,列铙吹,还于宾馆,玉帛酒馔,中使相望。

又赐丹册,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诏令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

以徐世积为右武候大将军,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其余瓦岗众将,待立功还朝时一并升赏。复下诏称赞李密忠款,且诏命隋朝诸将:一切用兵机略,皆须禀秉魏公节度。

宇文化及数战不利,兼且渐渐粮尽,于是孤注一掷,与李密决战于童山。并命三军进入汲郡搜求军粮,又拷掠东郡吏民,以责米粟。

部将见此,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相继皆叛。陈智略率岭南骁果卫万余人,张童儿率江东骁果卫数千人,皆往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只余部众二万,只得走还聊城。

回至京都聊城,张恺与其部将陈伯谋欲离叛,皆为宇文化及所杀,由是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宇文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命宫女奏乐自娱。

这日宇文化及大醉,因对宇文智及道:江都谋逆,都是由你等算计,强立我为主。今士马日散,背负杀主之名,为天下不纳。今必被灭族,岂不全由你而起乎?

说毕,抱持两子而泣。

宇文智及闻听大哥埋怨,不由无限懊恼,据案起身,张牙舞爪,口不择言道:当初事捷之日,你都不赐尤,坐拥三宫六院,独享无边艳福;又独占着数千辆珠宝金银,毫廛不肯分予众将。今日及其将败,乃欲归罪于我。兄既言此,何不杀了兄弟,去降窦建德耶?

于是兄弟之间数相斗阋拌口,言无长幼,醒而复饮。

便在此时,西门守将入报:唐高祖李渊任命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黄门侍郎崔干为副使,节制山东各路兵马,经略山东各地。将次即到聊城,望陛下早作打算。

宇文兄弟闻此,因于半醉半醒之间,脑筋大失灵光,故此四目相对,皆都呆傻。

镜头闪回,叙述李神通由来。

字幕:李神通本名李寿,字神通,陇西成纪人,唐太祖李虎之孙,海州刺史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从弟,少时轻财尚义。

李渊在太原起兵,隋官搜捕李渊同族,李神通便逃到鄠县山区,与长安大侠史万宝、河东人裴积、柳崇礼等人相交,起兵响应李渊。

时有西域胡商何潘仁,入司竹园为盗,拥有部众数万。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派家奴马三宝劝说何潘仁,同去依附李神通,共举大业。

李神通乃与平阳公主、何潘仁合兵一处,攻克鄠县。李神通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命史万宝为副总管,裴积为长史、柳崇礼为司马,东城县长令狐德棻为记室。

背砍刀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散功重修:我的神功养活了整个世界
散功重修:我的神功养活了整个世界
大神一怒之下,散尽八转神功,毅然决然以凡人之躯重启第九转逆天之路,这波操作简直6到飞起! 没想到,他随手遗落的神功碎片,竟让前未婚妻领悟了无敌剑意,妖族落魄皇子逆袭成妖尊少帝,就连那鸟不拉屎的蛮荒古地也摇身一变成了武道圣地…… 大神五指一握,天地变色,霸气宣言:跟我混,万世辉煌;敢怼我?天葬地灭,了解一下!
佚名
网恋的傻白甜校花竟是高冷女神?
网恋的傻白甜校花竟是高冷女神?
【校园恋爱】+【校花】+【都市日常】+【单女主】+【网恋】 从小被母亲丢到福利院长大的王星河人生迎来了转折? 什么?! 自己母亲嫁入豪门?自己凭空多了四个异父异母的姐姐? 一开始四个姐姐对新来的小家伙爱答不理,到后来竟成为了她们的团宠。 大姐:“小家伙,生活费还有没,这张卡你拿去,里面有一百万。” 二姐:“星河,你考到京都大学,在学校出了事我罩着!” 三姐:“小星河,在外面谁欺负你了给我说,我把
佚名
人在修仙,边修炼边传承挚爱血脉
人在修仙,边修炼边传承挚爱血脉
他,小小道士,存活世间800年,繁华看尽,了无生趣,不愿下山。 某日,他意外得知玄孙媳妇偷人,所生后代竟然都不是自己的后人! 为延续挚爱与自己的血脉,他毅然决定下山! 他:我与挚爱的血脉,必须传承下去! 玄孙:老祖,可是我已经90岁了,我真的生不了啊! 他:生不了也得生!!!
佚名
人族镇魔司,一剑镇邪神
人族镇魔司,一剑镇邪神
生长在平平无奇的修仙世界,他只能说没有修为,寸步难行! 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却不想一次意外,他竟然发现自己可捡修为,还被郡主召见,要他做赘婿? 本以为这辈子也就简单修行,跟着郡主老婆混日子,谁知郡主摇身一变成女帝了! 他震惊,紧接着又被人族镇魔司收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魔使…… 妖魔横行,仙武乱世,他却手里提着剑,嘴里叼着草,横行在妖魔之间:“运气好了,挡都挡不住,你们谁想过来让我练练
佚名
改修无情到后,大佬们跪求宠我?
改修无情到后,大佬们跪求宠我?
我相伴多年的夫君为了小师妹当着全宗门面, 掏我金丹! 我呵护十年孩子对我言语苛责,赐我鞭刑! 同门师兄袖手旁观, 敬爱师尊视若无睹,我求助无果, 被硬生生折磨,含恨而终! 本已陨落,竟意外绑定系统,得以续命!再修造化! 重生后,我不再执着于情爱, 远离父子,远离宗门, 宗门师兄痛哭流涕,师尊黯然神伤, 父子二人,都在我面前跪下,恳求原谅! 然而,已经死过一次的人,连情都没有了,又谈何原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