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83章 在吉林大学探寻白求恩精神
晨曦漫过吉林大学南校东门,汉白玉石碑上&34;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34;的校训在雾霭中泛着微光,众人驻足凝望,晨雾裹挟着草木清香,将校园晕染成一卷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
白求恩广场的青铜雕塑在晨风里衣袂轻扬,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医者以永恒的躬身姿态,将国际主义精神镌刻进每一缕流动的空气
郑荨站在斑驳树影下,声音里带着敬重:&34;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他本人虽未曾踏足吉林,但他的精神血脉早已融入这片土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前身,正是1939年他参与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34;
推开医学部院史馆的木门,1939年的晋察冀边区扑面而来。锈迹斑驳的止血钳、磨破的皮质药箱陈列在玻璃展柜,与泛黄的战地合影共同编织着烽火岁月
&34;战地手术&34;复原场景中,蜡像白求恩正专注地施行手术,头顶摇曳的马灯光影里,仿佛能听见枪炮与止血钳碰撞的回响
&34;这是世界上第一辆流动血库车图纸。&34;讲解员指着墙上的示意图,声音里带着自豪,&34;在唐县葛公村,白求恩建立了中国首个战地输血站,三个月挽救了130名伤员的生命。&34;
当众人的目光落在临终书信手稿上,那些因病痛颤抖的字迹穿透八十年光阴:&34;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我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34;
&34;时也命也。&34;二凤老祖宗轻抚展柜玻璃,指尖掠过白求恩最后的绝笔
1939年11月12日,那个因手术刀划破手指感染败血症的寒夜,永远定格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的历史长卷中
电子屏循环播放的战地影像里,他俯身救治伤员的身影,化作永不熄灭的人道主义光芒。
沿着白求恩大道前行,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群在银杏叶影中静默伫立。解剖楼前的青铜雕塑《生命之光》螺旋向上,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智能模拟人遥相呼应
带教老师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时特意强调:&34;当年白求恩用芦管自制导尿管,今天我们有尖端设备,但救死扶伤的初心从未改变。&34;
图书馆珍藏的《诺尔曼·白求恩书信日记选》手稿间,夹着1940年卫生学校学生的读书笔记:&34;学习白求恩,不仅要精研医术,更要心怀患者如至亲。&34;
此刻,学生创新实验室里,&34;白求恩青年志愿者协会&34;的成员正调试智能绷带——压力传感器与药物缓释系统的组合,传承着当年战地急救包的智慧火种
暮色中的白求恩广场,医学生们围坐在雕塑基座旁诵读《纪念白求恩》。校徽上白求恩头像与吉林大学徽章交相辉映,解剖楼的灯火渐次亮起,宛如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从晋察冀的战地帐篷到马里抗击埃博拉的防护服,从芦管导尿管到智能医疗设备,白求恩精神始终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上,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医学工作者坚定前行
爬呀爬呀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