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张藏宝图,我挖宝振兴家族

第566章 寒鸦火(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566章 寒鸦火

“还请道友稍待。”

说罢她轻轻展开了脑后的灵光,那一团圆光如青玉一般,本该很是纯净,只是此刻却染上了一丝浊气。

但这对于道君而言并不算什么。

一股莫名的道韵在她身上流转,顿时那一股黑气便被拔除。

霓裳素手一挥,那一股黑气便就飞向天空,被宝葫芦吸了进去。

一旁的云鹤此刻亦是将体内火毒逼出了。

这一座高山上,有九道镇山符箓镇压,本就没有爆发的风险。

两位道君在此,主要还是为了遏制火毒之气。

否则若是任由这样的火毒之气席卷,整个赤光域恐怕都要被污染,甚至是更远处也不例外。

霓裳出自书院,其实对于韩天明有所了解。

这一次提议去昭灵域请他,也正是霓裳的主意。

只不过那琉璃盏却是她的法宝,因此脱不开身来,只能委托叶浮屠了。

众人一阵寒暄,只等到那火山之上,火毒之气有所收敛。

韩天明这才道:

“其余事来日再叙,我先将这火脉料理了。”

众人一致点头,目光望向那天穹之上的宝葫芦也露出惊奇之色。

这葫芦竟然能让源源不绝的火毒此刻都有些无以为继,可见是一桩强大的异宝!

韩天明飞身而上,一伸手便拘来许多火之精粹。

这山头之上火焰顿时有所收敛。

他这才招来宝葫芦,走进了岩浆之中。

走过诸多火脉,韩天明已然是轻车熟路。

此地状况到底没有失控,不过对比之前一些地方要更加严峻罢了。

这反倒令他更加满意,因为能够收集的火之精粹更多了。

单单是清理这一座火山内部,便已经耗去了整整三个时辰。

在山壁之上,韩天明同样发现了类似于此前所见到的那些晶矿,甚至规模更加庞大。

在一些弱小的火山之中却不曾看见。

“看来这确实是火脉能够滋生的一种特殊灵材,并且火力不足还不能够生长……”

韩天明喃喃自语,将晶矿收好,来到山底。

只觉得温度上升的极快,是一种很不正常的递增。

只见得在那岩浆之中,一团幽蓝色火焰,在其中不断游动,看上去宛若活物。

在其内部,竟有一只极小的深蓝色火鸦,在舒展着羽翼。

“竟然已经诞生灵智了。”

韩天明目光微亮。

在火精之上,便是火灵了。

至于火灵是什么样的形象,其实并无定数。

影响因素很多,很难一语概之。

不过能够形成火灵的火焰,不能说在战力上有多么大的提升,但却绝对能够对炼丹炼器有极大的帮助。

炼制出来的宝物将会有一种特殊的灵机,往往能够多出几分威能。

也难怪此地会被整个赤光域当做炼丹炼器的圣地。

即便没有人能够直接借助这寒鸦火,可这一整座火山内部的火焰都难免携带了一丝道韵。

韩天明双目亮晶晶的盯着这一团火焰,摸索着下巴给自己找理由。

“嗯……”

“寒鸦火……”

“你姓韩!你肯定早就想跟我回去了!”

杨梅老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被逼离婚,我转身成了霸道仙尊
被逼离婚,我转身成了霸道仙尊
关于被逼离婚,我转身成了霸道仙尊:龙啸被妻子利用后抛弃,被逼签下离婚协议,净身出户。发誓要报复的他觉醒灵珠,摇身一变成为霸道仙尊。面对下跪哭求原谅的前妻,龙啸选择将她狠狠地踩在脚下。
绝代天骄
我在火葬场当敛容师
我在火葬场当敛容师
用一个火化场女工的视角,把人最终要去的场所,经历,过程,诠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完这一切,就知道人死后,灵魂没有离开人的肉体前,所要经历的一切。作者到火葬场深入,给读者剖晰出一个横断面,更清楚,更明了的看清楚这一切。这是一个火葬场女工。
向着北方
圣域仙途
圣域仙途
关于圣域仙途:灵力复苏,圣域破碎,一个个枭雄称霸一方。而在不起眼的南域,一个小女孩带着仇恨横空出世,一统南域,可最后却被奸人所害,那么重生的她,又该何去何从?
碧衣
跑山:靠打猎发家致富
跑山:靠打猎发家致富
退伍兵赵藏因一场车祸,意外魂穿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同名同姓小二流子身上,竟意外获得无敌打猎系统,从此开启了他幸运无敌的打猎之路。 上山用弹弓打鸟打野鸡,下河抓鱼捉虾逮螃蟹。 追踪野蜂,寻找蜂巢,开始养蜂卖蜜的日子。 找到小松鼠的屯粮洞,获得无数松子! 遇到大型野猪群,杀死超大野猪王! 灵活的黄鼬狗子,凶猛的野狸猫,阴险的野豺,狡猾的狐狸 忠诚的猎犬,野兔子,狼,猞猁,梅花鹿,袍子,豹子,熊瞎子
烽火迷
失陷:被混蛋盯上后,她插翅难逃
失陷:被混蛋盯上后,她插翅难逃
她原本只是去捧场闺蜜的浪漫婚礼,却意外被一位“江湖传闻”中的渣男盯上。 好不容易使出浑身解数溜之大吉,谁料一年后,在老公的应酬晚宴上,冤家路窄再相逢! 这次,她没能“溜之大吉”。在他的连环套路下,她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他布下的甜蜜陷阱。 本以为他是她平淡26年里的最大“坑”,结果,是他带着那个曾被过往牵绊的她,一起“打怪升级”,冲破迷雾,走向新生。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