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
一、■〈口英〉酋来文「年来货值顿减,酌为增改」一条,查货物因时增减既称赔累,应准酌量。惟何货宜减?何货宜增?均在各口;而税则定于广东。应俟粤城交还,覈明增减。其勒索规费,概准裁革。
一、■〈口英〉酋来文「沿海、沿江欲将物产出售远客,如数给价,何必禁止」一条,查和约五口通商皆有定所,别处不准贸易;未便更改。其与五口相近沿海地面近来已有交易者,似应从权查明酌办;腹里内地,一概不准。
一、■〈口英〉酋来文「■〈口英〉民及■〈口英〉属各受损累赔补」一条,查无故焚烧,应行酌赔;搆衅焚烧,未便酌赔。应俟交还粤城后查明实在情形,分别办理。
一、■〈口英〉酋来文「军需经费偿付」一条,查此次搆兵係伊启衅,未便再议偿付;应行议驳。
一、■〈口英〉酋来文「大吏进诣京师、■〈口英〉民游历各省」一条,查进诣京师,并无要事。五口通商处所,原准■〈口英〉民来往;馀非通商之处,和约载明不准贸易,自未便在不准贸易处所游行,致难稽查约束;应行议驳。
一、■〈口佛〉酋来文「广西残害马神父之地方官处分」一条,应饬两广总督查明办理。
一、■〈口佛〉酋来文「另埠民人通商」一条,应与■〈口英〉国一律办理。
一、■〈口佛〉酋来文「赔补亏损、补足军需」二条,应与■〈口英〉国一律办理。
一、■〈口佛〉酋来文「外国官员寄寓京师」一条,应与■〈口英〉国一律议驳。
一、■〈口佛〉酋来文「外国人入内地游学、贸易皆领执照」一条,应与■〈口英〉国所请一律议驳。
一、■〈口佛〉酋来文「不必重叠科税」一条,中国税则皆有定例,未便因此更改;应行议驳。
一、咪酋呈报国书一条,业经奏蒙允准。馀事来文未曾分晰,应兴■〈口英〉、■〈口佛〉一律办理。
硃批:『览』。
谭廷襄等又奏:
臣等与俄、咪二酋均曾接见;■〈口英〉、■〈口佛〉二酋并未接见,亦未遣员前往。连日详加体察,夷情不一:■〈口英〉、■〈口佛〉悖理,俄、咪输情;而其欲餍所求,则彼此并无二致。现时粤城未复,■〈口英〉、■〈口佛〉仍敢兴兵屯我海口,即与道光年间之入据长江无异;故欲援耆英之办法,以遂其要挟。是■〈口英〉、■〈口佛〉之跋扈鸱张,俄、咪知之而不禁止;且併欲听其所为,坐享渔人之利。因臣等恪遵成算,再三设法牢笼,彼各欣然就范。论其迹,与■〈口英〉、■〈口佛〉迥异;诛其心,与■〈口英〉、■〈口佛〉相同也。
今俄酋之事,须俟三国驯伏定议,然后奏请同往广东。伊与三国同一不愿,安肯出力;就使出力说合,三国安肯听从!操纵之方,殊无把握。况该酋等昨皆约期六日不见回信,即可立时决裂。臣等明知一经交仗,海运立时梗阻,村落立时震惊,津郡骚然:种种可虑。惟事势所迫,此等悖逆无礼之酋毫无瞻顾,断不能空言驯伏,听我指挥。若不据实直陈,则获咎滋大。臣等非敢懦怯为其所动,惟当此事机紧要,上尊国体、下靖戎心,利害两端,不可不权其轻重。伏求皇上垂念地方关繫至钜,就臣等前奏各款俯加採择,先将俄酋量准恩施。此外,口岸不便增添,或别量为体恤。仰乞乾断施行。
谕军机大臣等:
本日据谭廷襄等奏:『夷务似有转机,将■〈口英〉、■〈口佛〉两夷所请事宜开单请旨』;业已分别准驳,谕令该督等即与照覆。兹据谭廷襄等奏:『二十四日寄信谕旨,已经奉到。体察夷情,未易操纵;至将咪夷所求原款原文呈览』等语。咪夷通商事宜,原与各国相同;并阅所请各条,未免另生枝节。惟此时欲筹操纵之方,不得不量予採择。如添设贸易港口一条,五口通商载在和约,永远遵行;是以前谕不准议添,始有减税之说。今该督等不能拒绝,复据该夷所求入奏,岂能邀准!必不得已,于闽省、粤省附近通商海口之地,酌加小口各一处;亦须谕知该两省督、抚查勘妥协,方能办理。此外,概毋庸议。又请计吨纳钞一条,据称该国丈量船身以四十尺为一吨,他国则以五十尺为一吨,故该夷所纳船钞较重。天朝抚御外夷,一视同仁。该国纳钞较重,自可许其酌减,以归一律;仍听候饬令两广总督查明,通饬五口一体遵行。其所请建立塔表等事,并无成例,应毋庸议。至如彼处大臣驻扎京师及文移等直达礼部、内阁等条,向来无此体制;屡经谕知该督等不能准行矣。其赔偿银两一条,该国被劫、被焚船货等物,均应于失事之时,遵照和约所载办理;为日既久,岂能逐款清理。况如前年被■〈口英〉夷放火所烧货物,岂能向中国清理;亦应驳斥。至倾铸银饼一条,中国向用纹银,银饼本非所重。禁止鸦片烟及骗诱民人出口两条,均係地方官应办之事;亦无俟该夷声请。以上就该夷各款,分别准驳。即著谭廷襄等与以照覆,并将此係格外加恩之处,详加开导。所有添设口岸一层,将来查办准行后,■〈口英〉、■〈口佛〉两处准其一律通商,不准另请他口。其前次允准增减税则,各国均当覈办;况咪夷恭顺,自应照办,以符和约内「一体均霑利益」之语。种种通融加惠,即係和约内所谓十二年后变通之事。该夷所称诸条酌议以后,再将条约内应修各款修正之处,实属过事要求;该督等惟当据理驳斥。仍遵前旨,要约四月内完结广东之事,不得逾约。
俄夷既肯为我用,所请五口通商之处,著不必再与计较,即准其与各国一体贸易。惟既屡次加恩,所有黑龙江查勘界址一层,必当秉公查办;前谕亦经详述。该督等务与普提雅廷言明,从此益敦和好。
倘咪、■〈口英〉、■〈口佛〉夷等再有要求之处,必当正言拒绝,不得任其无厌之请;是为至要。
·咪唎■〈口坚〉条款
一、向因中国并无流通银钱,遂致输纳税钞,甚为繁扰。倘中国国家肯如日本、安南、暹罗迩来所行倾铸银饼按值通用,则艰难可免。若此事得贤能之人督理,巧匠自当易办;且免嗣后复有向来叠经之扰。
一、合众国大臣极欲竭己才力,禁止鸦片进口。但必须中国员弁按条约第三十三款所载合力襄办,始克有济。
一、迩来中国南方居民,屡被骗诱运赴外国作苦工于不识之乡者,为数甚伙;倘使中国沿海员弁允肯合力襄助,定能设法如国家之愿,调处禁止此等恶习。合众国人控讦中国国家讨取赔偿各款,或因妄行监禁、或因抢夺破坏船隻货物、或被焚燬房屋行栈、或被匪劫与夫地方官员经涉之事,多有久历年所,屡经照知两广督部堂,总皆未蒙清结;此时必要立行伸理。倘朝延肯派专员,自当将一切所控证据呈验;并将为数若干逐一列明,约银不过六十万两之则耳。
一、合众国特派钦命大臣,应准驻扎京都或随时来往彼处。泰西各国于别国钦派大员,无一不从此制。至两国官民遇有酌夺之事、争论之端,立可上达朝廷,善为调处。此乃各国历来通行而大获其益者也。中国因向不许友好各国钦差与朝廷交往,致沿海督、抚亦不肯会晤,人所共知;以致争端久未了结。若中华大宪与外国钦使面晤往来,既可察考其国政民俗,间遇华民被外国苦害者,亦可达知各钦使详解伸理。由此观之,此款若蒙俞允,彼此均受其益。譬之交际,必须互相觌面,方能常存交谊。当咸丰六年,设使有美国钦使在京都,则粤东之祸可免。现观其究竟,恐为中国之害。然使今日有钦使一位住居该处,自能息止维艰,复修和好。
一、准合众国特派钦命大臣直行与中华朝廷文移交往,或由特派礼部尚书、军机、内阁,或交沿海督、抚转递,或自行专差齎送,均无不可。前此屡有事款欲达朝廷,奈因沿海大员无权办理,遂致无由了结。
一、嗣后中国必须于沿海添设外国贸易港口,现有数处早经私开贸易,咸可立为通商正港;则商贾安分,而为中国之益。如粤之琼州、电白、潮州之沙头、闽之泉州、台湾、淡水、浙之温州等处,虽未有奉开港明文,然贸易亦已不少,土人大获其利。若此各港并其他港口,均应立定开设章程;则国课可增,而不法之徒可弭矣。
一、准合众国船隻到洋子江及粤东珠江并各支流,遵照议定章程与沿岸市镇交易居住。惟内河船隻来往,必由华宪察夺;并且派给引水,准办食用等物。
一、按前定条约,合众国船隻因丈量船身计吨之法有异于他国,遂致所纳船钞较之他国尤重;盖合众国以方停四十尺为一吨,而他国则以五十尺故也。嗣后订明每四十官尺作一吨,纳钞四钱;以符别国船之以五十官尺作一吨,纳钞五钱计算。又议明以后各港所收船钞,必须将四分之一为修理、考察该港口海道之费。向来除吴淞外,华宪于各处海道并未体究,以致在福州、宁波船隻进出因无塔表、浮桩志认,岁坏不少。即此等船之税银,中国亦未得收。至别国于一切口岸,或建照远亮楼、或设塔表桩牌浮桴,并画出探察真确海道图,使便来往;中国亦应将所收船钞,倣照而行。
一、嗣后中国人有尊奉耶苏基督圣教者,华宪不得因此加罪。当道光二十四年间,经钦差奏奉上谕俯准,将习天主教为善之人,免其治罪;此款无非推广之耳。
一、按在望厦所立条约内载数款,叠经徵验于两国民人利益及和好交际之道未能妥协。俟以上所列诸条酌议后,自当归条约内应修各款录出呈贵大人察夺。盖我两国所立之条约虽是永远坚定和好,但历试之后,不得不修正酌改。中国嗣后断难固守不与外国交往,莫若如康熙年间大开国中各处任意往来,庶免为固执、不肯待各国以平行之礼,致中国受干戈分裂之害。华宪若肯听受斯言,定然使中国与泰西诸国一体平行而且获得其益也。
一、现经中国钦差与合众国钦差议明: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无论关涉船隻、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为该国从来未沾者,亦当准合众国民人一体均沾;一若在本国条约内,曾经订明一般。
--上见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二十一。
·四月初一日
四月初一日(丙午),直隶总督谭廷襄、仓场侍郎崇纶、内阁学士乌尔棍泰、直隶布政使钱炘和奏:
俄夷遣人复来投文,当即译出。内称:分界一事未蒙照准,业已行文伊国办理;至进京係从前和约载明,未便更改等语。臣等伏查该夷欲以黑龙江乌苏哩河、绥芬河为界,不以兴安岭为界,意在占我江左地方;昨已言之凿凿。今文内不复提及,仅言行文伊国办理,难保非因此处坚却、即在彼处滋扰,以图逐其所求。应请密饬黑龙江将军确查防备。至进京之说,臣等初次接见,即经据理驳斥;该酋无词可答。嗣后来文,不复再请。兹因分界未能餍其所欲,哓哓置辩,是明知断不能允,坚执要求;词气之间,渐露倔强,盖谓更改和约是我理短,藉为胁制之端;原不难再向申明,以破其固执。第该夷意不在进京,而在分界与通商两事。今通商一事,臣等告以已豪恩准,令其前来商议;尚未将全给五口之处遽行宣露,该夷即不再说。缘■〈口英〉、■〈口佛〉、咪皆欲增加口岸,伊可因利乘便,故独立争分界;尺寸皆我疆宇,安可迁就。惟从前本有未分旧界,有无以河为限尚可酌量之处?臣等未能悬揣;伏乞训示遵行。
咪夷仅止通商与赔补两事,未曾全行议定。其人较俄夷忠厚,言颇近理;而多疑多执,仍须接见,再行开导。至■〈口英〉、■〈口佛〉二夷,昨经给与照会,尚未见覆。近日续到火轮船八隻,连前共计二十六隻;又有艇船三隻。内除大火轮船不能驶进拦江沙内,其馀喫水不重,皆可直抵砲台迤前。臣等揣度该夷等必将各船排列,恃强恐吓;然后行文约日回覆以肆要约,未必来见。昨已嘱令咪夷转圜,尚无消息。大约咪夷之事一定,则■〈口英〉、■〈口佛〉亦必可商。惟咪夷所求琼州、潮州、台湾、温州等处未经全允,而赔补一款更为狡执;■〈口英〉、■〈口佛〉所望尤奢。事处两难,实属万分棘手。俟接见咪夷,相机驾驭。
谕军机大臣等:
昨据谭廷襄奏:『俄夷不遵兴安岭分界旧约,欲另以乌苏哩河、绥芬河为界』等语;当经谕知谭廷襄告以『兴安岭分界,载在「会典」;其乌苏哩河、绥芬河,此间无从知其界址,难以悬断。黑龙江现有钦派大臣,仍应到彼查勘』。谅谭廷襄等接奉此旨,当已妥为晓谕。该夷既称已行文伊国办理,其所称木拉幅叶幅,自即係木哩斐岳幅。览奕山等前奏,似分界一事已归木酋经理;本日已谕知奕山:『如其真心查办,即与秉公会勘。倘肆意侵占,亦祗能随时防范。普提雅廷之意既以分界为重,务当晓以此事断不能在津议定;实缘道远无可悬揣,并非推诿。至未分界址之地,止有乌特河一处;上年给该夷文内,亦经允其查办。其现在所称各河,必在黑龙江方能查知。如果该酋所言有理,奕山亦必不强驳;若不论情理,则天朝疆土岂容尺寸与人!即如该夷地界,肯令他人占乎?至进京之说,亦未必是其本心;不过因从前曾有进京之人,欲借此诬我废弃和约。不知雍正九年议定章程,皆为该国贸易人来京而设,并无使臣进京之例。况由张家口陆路而来,亦无由天津前来之事;何得谓我废弃和约!该国通商向止恰克图一处,道光三十年已增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处。今因该夷前来说合一番好意,复许其海口通商,此皆从前条约所无。今反责中国废弃条约,其优待于条约之外者岂不知耶!我中国以仁义待人,从无失信之事;谅该夷亦无可置喙也。■〈口英〉、■〈口佛〉船隻虽多,天津地势、民力皆有可恃,不必虑其恫喝。咪夷言既近理,著接见后察其情形,妥为驾驭。若俄夷能就范,则可用俄以制■〈口英〉、■〈口佛〉;如咪胜于俄,又不妨舍俄而用咪。此中操纵,该督等谅能洞晓机宜、经权互用,妥为筹办也。
--以上见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二十二。
·十六日
十六日(辛酉),怡亲王载垣等奏:臣等现将准驳各夷条款,开单进呈。
一、俄夷请准报事人由旱路行走恰克图并代备器械等语,已饬仍由海道行走;枪砲等件,毋须代为豫备。
一、俄夷请添增口岸,已允照各国一体在五口通商。其黑龙江查勘地界,仍由该处办理。
一、俄夷请进京驻扎等语,道光年间各夷和约内并无进京一条,此次俄夷创议,与体制不合。
一、咪夷请添设港口等语,已准于闽、粤两省通商海口之地酌加小口各一处;各国均同。
一、咪夷请计吨纳钞等语,已许其照各国一律办理。
一、咪夷请建立塔表,查无成例,毋庸议。
一、咪夷请驻京师及文移直达礼部、内阁,与俄夷相同,无此体制。
一、咪夷请赔偿银两等语,该国被劫、被焚船货等物,均应于失事时遵照和约办理;事已年久,不应代为赔偿。
一、咪夷请倾融银饼,中国向用纹银,不必另铸。
一、咪夷请禁鸦片烟及骗诱民人出口,此皆中国例所当禁,应仍由地方官办理。
一、■〈口英〉夷请进广东省城,应顺民情,不能官为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