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
通謚烈愍諸臣(下)
府谷遊擊李顯宗,籍貫未詳;崇禎三年,流寇王嘉引合亂兵陷府谷,闖賊於是起關中,顯宗戰死於清水營(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河西道兵備副使張允登,漢州人;清勤有惠政。崇禎四年,督餉至甘泉,流賊劫餉,允登力禦不敵,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都司王世虎、守備姚進忠,籍貫俱未詳;崇禎四年,從曹文詔復河曲,點燈子入山西,連敗之桑落鎮、花地窊、霧露山,世虎等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指揮郭伏羌,環縣人;崇禎四年,防守曲子鎮,賊至,血戰死(見甘肅通志)。
同知李增,環縣人,里居。崇禎四年,賊至,獨立街衢,罵賊被殺(見甘肅通志)。
寧夏副總兵吳(一作史)開先,歙縣人,寓陽城。崇禎五年,賊犯山西,監司王肇生署為將,恃勇渡沁,殺賊數百人,砲盡,無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協鎮直隸通津等處副總兵魏都粱,沁州人;崇禎五年,里居,流寇逼境,力戰死(見山西通志)。
寧武守備猛忠,籍貫未詳;崇禎五年,賊犯沁水,與戰,死於平頭山(見明史及輯覽)。
遼州知州李呈章,信陽州人;崇禎五年,流賊至,拒守力屈,城陷,罵賊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真定遊擊童維坤,嵊縣人;崇禎六年,勦賊乘勝至內邱,戰死於磨天嶺北(見浙江通志)。
內邱知縣王世泰,遼東人;崇禎六年,寇掠西山,與弟世寧禦之豹子口,俱戰死(見盛京通志)。
遊擊越效忠,籍貫未詳;崇禎六年,闖賊至修武,於清化鎮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車駕主事李中正,盧氏人;崇禎六年,流賊由澠池來犯,知縣金會嘉棄城遁,中正率家人及里中壯士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平順知縣徐明揚,浮梁人;崇禎六年,流寇至,設法守禦,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隆德知縣費彥芳,浙江崇德人;崇禎六年,城陷,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寧夏後衛指揮韓嘉(一作加)爵,寧夏人;崇禎六年,從總兵賀虎臣禦流賊,會察罕合套寇攻之,力戰被執,支解死(見甘肅通志)。
固原鎮總兵官殷體信,朔州人;崇禎六年,闖賊入關中,誓死報國,戰歿於陣(見山西通志)。
武安守備曹鳴鶚,大興人;崇禎六年,賊犯武安,戰死(見明死及輯覽)。
遊擊賀奇勳,都指揮使石崇德,籍貫俱未詳;崇禎七年,流賊圍靜海,從參政陸夢龍禦之,戰死於老虎溝(見明史及輯覽)。
湖廣總兵右都督楊正芳,籍貫未詳;屢戰奏捷。崇禎七年,督筸兵援雒南,與賊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鎮鎮將張上達(一作選),籍貫未詳;崇禎七年,與都督楊正芳戰死雒南(見明史及輯覽)。
甘泉知縣蒲來舉,蓬溪人;崇禎七年,闖賊至,守備孫守法等擁兵不救,賊陷城,來舉手刃數賊,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順慶知府楊呈秀,華陰人;大計罷歸。崇禎七年(一作九年),賊至,佐有司守禦,力戰被執,大罵被磔死。其弟呈芳單騎入賊營,斬賊數十,重創死(見明史及輯覽)。
興山和縣劉定國,江南人;崇禎七年,獻賦至,誓死守城,比陷,遣吏懷印送上官,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康知縣方國儒,歙縣人;事母以孝聞。崇禎七年,獻賊攻城,率鄉兵力禦,不支,城陷,被執,罵賊,中七刃死(見明史及輯覽)。
崇信知縣龐瑜,公安人;縣無城,築土垣為衛。崇禎七年,大雨垣圯,賊掩至,端坐堂上,賊脅以刃,使跪,厲聲大罵,剖心裂屍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鳳縣主簿永吉祚,輝縣人;致仕未行。崇禎七年,賊至,知縣棄城遁,永祚倡義固守,城陷,罵賊死。子士樞、士模,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通江守備郭震辰、指揮田實,籍貫未詳。崇禎七年,擊賊百丈關,兵敗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通江指揮王永年,籍貫未詳;崇禎七年,禦賊力戰,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中都留守朱國相,鳳陽人;崇禎八年,賊犯鳳陽,國相率兵禦之,多所斬獲,力竭,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鳳陽指揮袁瑞徵、呂承蔭、郭希聖、張鵬翼、周時望、李鬱、岳光祚、陳永齡(一作程永寧),俱鳳陽人;崇禎八年,流賊至,與留守朱國相守皇陵,俱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霍邱教諭倪可大,儀徵人;崇禎八年,賊至,知縣逸去,督民壯逆戰,以奇計斬賊數百,分守北門,賊以砲攻陷南門,被執,嚙指血噴賊,被磔死。妻女皆自縊,僕倪表亦死(見明史及輯覽)。
雲南參政張鶴騰(明史作勝,騰字之訛),潁州人;總督鶴鳴弟。行誼醇篤,譽過其兄。崇禎八年,潁州城陷,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湖知縣金應元,會稽人;崇禎八年,流賊至,據城東,大豪奸人導賊渡濠,為所執,斫未殊,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潛山知縣趙士彥,籍貫未詳;崇禎八年,流賊攻城,被重傷死(見明史及輯覽)。
霍山教諭龔元祥,長洲人;崇禎八年,賊掩至,知縣逸去,督民固守,城陷,整衣冠危坐,賊欲屈之,厲聲罵賊,被害。其子炳衡,亦以罵賊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巢縣知縣嚴覺,歸安人;崇禎八年,賊至,率民守禦,力竭城陷,被執罵賊死。子有芑同死,一門皆殉(見明史及輯覽)。
江西右參政盧謙,婺源人;引疾里居。崇禎八年,流賊犯廬江,竭力捍城,砲盡城陷,罵賊,為所殺,投屍於池(見明史及輯覽)。
保德州副總兵柳國鎮,籍貫未詳;崇禎八年,從艾萬年與闖賊戰襄樂鎮,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新蔡知縣王信,籍貫未詳;崇禎八年,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盧氏知縣白楹,莘縣人;崇禎八年,已被劾,闖賊至,守城,比陷,率民巷戰,力竭自刎(見明史)。
宏農衛世襲指揮李君賜、楊道泰、阮我疆,俱靈寶人;崇禎八年,城陷,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平安,籍貫未詳;從曹文詔討賊。崇禎八年,在湫頭鎮力戰,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都司陳保山,臨淮人;崇禎八年,流寇壓境,力戰於隆平寺,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陝西都指揮使張應春(一作龍)、都司田應龍,籍貫俱未詳。崇禎八年,獻賊至清水縣之張家川,並中伏,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朱陽關守將徐來臣,籍貫未詳;崇禎八年,獻賊至,軍潰,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羅田知縣梁志仁,江寧人;時修守備具,羅汝才以志仁長者,不忍加兵。崇禎八年,邑奸導其別校來攻,志仁巷戰,手刃數賊,被執,罵賊,支解死。汝才馳還,以擅害志仁,斬其別校,以禮斂之;妻唐氏,時亦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羅田守將郭金城,四川人。崇禎十六年,賊至,率所部兵斬賊百餘,追之英山,賊大集,困圍三日,被執,脅降,不屈,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龍江都司王寅,山陰人;調守泗州陵。崇禎十年,賊來犯,疾趨至盱眙,斬其先鋒,矢盡力竭,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
泗州守備(一作都司指揮)陳正亨,江陰人;崇禎十年,與都司王寅同守泗陵,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盱眙知縣蔣佳徵,灌陽人;治縣有聲。崇禎十年,賊至,縣無城,設伏要害,率鄉勇力戰死。母聞之,亦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潛山天堂寨巡檢吳暢春,漢陽人;練鄉兵禦賊,斬獲甚多,屢卻賊;崇禎十年,賊再至,死守力竭,被執,不屈,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蘇州衛指揮同知包文達,蘇州人;崇禎九年,擊賊宿松,恃勝窮追,陷伏戰死(見明史及輯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