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八
黃州同知軍前監紀朱統鎙,新建人;崇禎十六年,拒獻賊,陣亡(見明史及輯覽)。
寶慶通判何三傑,定州人;有政績。崇禎十六年,獻賊破寶慶,執至衡州,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常德同知朱國治(一作國柱),雲南臨安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正衣冠,北面再拜而死(見湖廣通志)。
湘陰知縣楊開,大埔人;崇禎十六年,獻賊以火攻城,開募鄉勇拒戰於白鶴洞。長沙陷,被執,脅仕不從,投江死。一家妻子十七人,皆溺於河(見明史及輯覽)。
醴陵知縣賴萬耀,籍貫未詳;為湘陰縣丞。崇禎十六年,攝醴陵縣事,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衡陽知縣張鵬翼,西充人;崇禎十六年,獻賊至,巡撫王聚奎等皆遁,鵬翼守空城,及陷,被執脅降,罵賊,投之河,妻子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衡山知縣董我前,富順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文選司員外郎程良籌,孝感人;坐削籍,以戍久歸。崇禎十六年,與同邑參政夏時亨守白雲山,賊設長圍以攻,相持四十餘日,解之。嗣復孝感,十二日進薄德安,兵敗,退保白蓮寨,寨中人通賊,遂被執,不屈,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鳳翔知府舒顯應,孝感人;歸里,移家武昌。崇禎十六年,城陷,死之(見湖廣通志)。
來安知縣陳(一作程)道壽,孝感人;里居。崇禎十六年,城陷,賊人置掌旅守之,道壽結里中壯士,擊殺掌旅,賊復至,被執,令作書招程良籌,不從,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保舉知縣傅如圭,孝感人;移家武昌。崇禎十六年,流寇陷城,罵賊而死。二子邦霖、邦禎,同殉難(見湖廣通志)。
黃陂知縣趙元有,晉江人;崇禎十六年,流賊至,率兵防禦,城陷,死之(見湖廣通志)。
雲山知縣(一作生員)貢其志,江夏人;歸里。獻賊破城,閤門舉火自焚死(見湖廣通志)。
廣西布政使吳思溫,江夏人;致仕歸。崇禎十六年,率兵守保安門,獻賊破城,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鎮筸將軍馬人龍,鎮笪人。崇禎十六年,率兵勦賊於麻城,陣亡(見明史及輯覽)。
寧鄉知縣莫可及,宜興人;為長沙照磨。崇禎十六年,攝寧鄉縣事。城陷,死;二子若鼎、若鈺,慟哭奔走,皆遇害。
長沙縣丞吳士義,歸安人;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舉力相向,百姓號哭為請命,士義罵賊不絕口,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推官陳有光,益陽人;以艱歸。崇禎十六年,獻賊陷長沙,母被執,不得已至賊營,釋其母,遂扼吭死(見湖廣通志)。
安化知縣袁繼登,長垣人;擢刑部主事,未行。崇禎十六年,闖賊至,城陷,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監察御史饒京、印江知縣董一化,俱蘄州人;崇禎十六年,與岳璧同守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遵化兵備道副使李梃,蘄州人;家居。崇禎十六年,獻賊陷城,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江西右布政張邦翼,蘄州人;為令有聲,家居。崇禎十六年,獻賊襲城,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山西按察司副使李樹初,蘄州人;家居。崇禎十六年,獻賊破城,被執,不屈,與子廷慶同遇害(見湖廣通志)。
刑部員外郎胡承熙,歙縣人;為均州知州,有能聲。崇禎十六年,遷曹郎,未行;賊至,被執,不屈,死。子爾英亦殉(見明史及輯覽)。
江津主簿署縣事方應時,衢州人;時守城,獻賊攻之,十月不下;後令至,城隨陷,應時死之(見浙江通志)。
潁州知州李雲,彝陵人,居官有惠政,里居。崇禎十六年,城陷,被執至江陵,絕食死(見明史及輯覽)。
上林苑監正楊鷺,常德人;崇禎十六年,城陷,被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指揮千戶張鳴錦,江夏人;崇禎十六年,獻賊破城,被執,不屈,舉家三十餘人死之(見湖廣通志)。
武昌通判李毓英,固安人;崇禎十六年,獻賊渡江,陷武昌,毓英闔門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署麻城縣事教諭蕭頌聖,定遠人;崇禎十六年,獻賊脅授偽官,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陝西提刑按察使黃炯(一作絅),光州人;為紹興守,有治聲。崇禎十六年,賊陷西安,脅降不屈,投井死。妻王氏同殉。子生員彝如,先遇賊光州,與妹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睢州知州魏國柱,蒲城人;罷歸。崇禎十六年,闖賊陷蒲城,被執,遇害。子生員允貺及僕羅安同殉(見陝西通志)。
分巡南雄韶道副使王孫蘭,無錫人;嘗三平猺亂。崇禎十六年,獻賊陷衡州,傳檄至,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蔭知府王淑景,耀州人;有學行。崇禎十七年,闖逆陷關中,不屈,與子生員肇祥同遇害(見陝西通志)。
指揮(一作太原世襲指揮)馬負圖、馬呈圖,俱寧夏人。崇禎十七年,闖賊據關中,謀恢復事洩,被害(一作死於太原。見甘肅通志)。
懷慶通判竇光儀,長安人;里居。崇禎十七年,城陷,抗節死(見陝西通志)。
戶部主事郝允曜,清澗人;前為刑部郎中,多所平反;後謫任,復戶曹。闖賊至,不屈,死(見陝西通志)。
朔州衛掌印指揮柳毓榮,本衛人;崇禎十七年,闖賊破城,被執,罵賊,死(見山西通志)。
太原前衛指揮韓似雍,忻州人;崇禎十七年,闖賊犯太原,協守東城,殉節死(見山西通志)。
知縣申以孝,宣府人;里居。崇禎十七年,城陷,死之(見山西通志)。
山西糧道副使藺剛中,陵縣人;為給事中,有直聲。崇禎十七年,太原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分守冀寧道副使毛文炳,鄭州人;崇禎十七年,與趙建極等分守,城陷,被執,見殺。妻趙氏、妾李氏、陳氏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冀北道兵備副使朱家仕,河州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大同,使妻子投井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整飭雁平道參政(一作代州參將)閻夢夔,鹿邑人;崇禎十七年,代州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整飭寧前兵備參政王徵俊,陽城人;以憂歸。崇禎十七年,城陷,為賊所執,脅仕不屈,士民頌德,賊釋之;北面再拜,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登萊監軍道僉事宋之俊,靈石人;里居。崇禎十七年,闖賊脅仕,不屈,遇害。妻喬氏罵賊撞階死,女拔簪刺喉死(見明史及輯覽)。
甘肅總兵官相希尹,蒲州人;與賊戰,多奇功。崇禎十七年,闖賊陷蒲州,被執,不屈死。州人以希尹及張夢鯉、樊正邦謂之三忠(見山西通志)。
山東副總兵(一作參將)張夢鯉,蒲州人;崇禎十七年,與相希尹同殉闖難(見山西通志)。
蒲州知州樊正邦,籍貫未詳;崇禎十七年,與相希尹同殉闖難(見山西通志)。
懷來道參議范志懋,虞城人;崇禎十七年,闖賊破宣化府,死之(見山西通志)。
宣府總兵董用文、副總兵甯龍(一作寵)、劉九卿,籍貫俱未詳;崇禎十七年,宣府陷,同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宣府同知王履亨,華陽人;崇禎十七年,被獻賊執至新橋,不屈,投江死(見四川通志)。
宣府督糧河間通判朱敏泰,太原人;崇禎十七年,賊陷太原,即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山西撫標都司張宏業,忻州人;崇禎十七年,闖賊犯太原,分守阜成門,城陷,力屈,自縊死;妻趙氏、子凝秀,同殉(見明史及輯覽)。
山南山陰知縣李倬,慶陽衛人;崇禎十七年,闖賊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光山知縣張景維,陽曲人;未之任。崇禎十七年,被賊執,不屈死。子先猷,壬午舉人;殉父死(見山西通志)。
汾州知州侯君昭,商州人;崇禎十七年,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長史署陽曲縣事范志泰,虞城人;崇禎十七年,分守東城,及陷,被執,不食死(見明史及輯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