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034章 抵达
另外的三个常备军,最慢的也会在三个月之内加入作战序列。
反汉轴心联军这一边,各种鼓号声也是在作响。
刘彦在送别刘慎的时候真的讲得非常清楚,到了军队之后刘慎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想要当一个“乖宝宝”纯粹镀金,或是不甘寂寞想要体验真正的军旅生活,一切是由刘慎自己决定。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让将士知道不拼命就要死,激发将士死战的决心。
马鲁斯是刚知道怎么回事,他听艾尔巴塔介绍过,峻稷山校尉部是汉帝国除了帝都禁卫军所部之外,汉帝国常规军序列第一支要全面列装火器的部队。
汉帝国第一批投入到战争的常备军,不算峻稷山校尉部将会是五个,配属十六万郡县兵,以及安西都护府辖区内强征的西域人仆从军十四万到十八万之间,作为第一批次投入战争的总兵力将会到达四十万人左右。
身上制服很是特别的汉军开始出营,他们没有列装甲胄,是身穿笔挺的墨绿色新式军装,扛着燧发枪在踏步中组成一个又一个队列。
可以说,汉帝国虽然是被突然爆发的战争打了个措手不及,却也让知道战争爆发的汉人火冒三丈。
出现打穿到西方世界尽头的呼声,一方面是民间的“玻璃心”发作,何尝有没有军方的动作?他们巴不得无时无刻都在爆发激战,使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被降低反而拔高,军方系统的将士也才有机会建功立业。
“大汉是真的强啊!”纪海知道了战事的经过,乐呵呵地说:“一万正兵再加上两万辅兵,对上二十多万的敌军,一点都没发怵,还能将他们给摁在原地。”
他们不知道峻稷山校尉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怎么会让汉帝国的掌权者那么重视,却知道火器部队代表着什么。
原本以为要承受寂寞的军方,得知爆发战争却是陷入了狂欢,他们真的害怕没有战争的日子,清楚一旦没有战争自己将失去价值。
“我们不是有七千多骑兵过来了嘛。”纪海当然知道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数量是少了些,不过后面肯定还会有部队开拔过来。”
“今天他们的增援部队过来了。”艾尔巴塔脸上的表情无比慎重:“看旌旗,是来自峻稷山的汉军。”
刘慎的部队开到喷赤河战场的时候,战事的进程是汉军的两个师全在河对岸,另有两万汉人辅兵,背水建立营寨与敌军进入到对峙阶段。
他们很清楚一旦让文官抬头,势必是会形成打压军方的趋势,消停上三五年对于军方将会是沉重的打击,也许被打压会成为常态,最终文官站在军方头顶上拉屎撒尿。
其实李匡并不希望峻稷山校尉部的火器部队那么快投入战斗,问题是安西都护府的幕府作战序列的部队太紧巴巴了,原先那一支作为机动力量的骑兵更是废掉。
敌军正在酝酿一次新的进攻,他们是背靠喷赤河安营扎寨,要不是背后有连通东岸的浮桥,玩的就是韩信的那一套。
相隔千米以上的两支军队,像是在刹那间达成默契,各种鼓号声同一时间消失,剩下的就是绝对的肃杀。
刘慎就在其中的一个队列之中,不过他并没有肩扛燧发枪,是一手拿着短式燧发手枪,另一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之上。
徐光不再说话,他不是个毛头小孩了,很清楚绝对不能去怂恿什么,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去充当那个约束者。
当然了,要真的是着实危险,李匡才不会任由刘慎胡来。
处在数量绝对优势的反汉轴心联军,马鲁斯和艾尔巴塔商议之下,是决定让麾下的各族部队轮换对汉军进行骚扰性质的攻击。
第二批次出反汉轴心联军营盘的是来自萨珊的部队,几个辕门先是不断涌出骑兵,然后是战车兵,最后才是徒步的步兵。
“我们知道那与神明无关,不过是汉人的绝顶聪明制造出来的武器。”艾尔巴塔阴沉着脸:“可是民众往往是无知的。”
同时,接到汇报的中枢再第四天就开始进行局部动员,第十二天就有部队向安西都护府开拔,离喷赤河展现最近的援军已经到了疏勒,哪怕是最迟在四五天必定会是开拔到战场加入作战序列。
就算是汉军进行反扑,使用了炸药包,可是那一天死在火器下的反汉轴心联军绝对不会超过两千人。
“安西都护府没有足够的骑兵。”徐光年纪大一些,有数年的军旅生活,参加过的战事也不算少,有自己的眼界:“要是能够一支万人左右的骑兵,情势会不一样。”
“听说国内是群情激奋。”纪海乐呵呵地说:“爆发战争,还是那么多国家组成联军,军队肯定会进行扩军,多少人有了踏上战场获取功勋的机会,不知道会产生多少侯爷,多少人又获得爵位,晋升爵位。”
除了峻稷山校尉部之外,驻扎在关中的一个常备军会一个月内抵达,其实这一支常备军已经进入安西都护府辖区,归入到安西都护府的幕府作战序列,他们被李匡安置在葱岭河的中游区域,大概是在莎车附近。
刘慎自己就在军队,见证了以为不会有战争,军中将士那种茫然以及消沉。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得知战争爆发的众将士一个个露出狂喜的表情,知道自己要开拔前往前线当成是在赶赴一场盛宴。
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战争就那么突然的爆发了,要说文官集团是捶胸顿足破骂那个什么几把玩意的反汉轴心,军方则嘴巴上跟着破骂心里却是点了无数个赞。
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