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6章 红花楼的傻大个子
张乾虽是皇城司提辖,但这提辖在临安也只是一个在夹缝中挣扎求存的小人物。
当初他之所以入皇城司,其实是为了借助皇城司的力量寻找失散的亲人,奈何自己能调动的资源太少,数年间竟一无所获。
他也求过皇城司的大人物们,奈何非亲非故,人家根本就不会帮他。
他本以为徐渭也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物,但闻得此言却是让他心头一震。
他的身体开始止不住地颤抖,旋即倏地跪倒在地,“早就听闻大人义薄云天,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徐渭身子一震,一把扶住了他,“张提辖此言何意。”
“大人,我本是东来的结义兄弟,您在京兆府冲冠一怒为他全家报了仇,整个皇城司都传遍了,本来我还不信,现在看来却是张某存了小人之心!”
“是陈大哥的结义兄弟!!!”徐渭和辛弃疾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徐渭将他扶了起来,“张大哥快快请起!!可有陈大哥的消息么?”
“这!”张乾闻言顿时神情一黯,他长叹了口气,说道:“我们抵达关西镇时,东来客栈已经被夷为平地,东来,东来已经被悬首示众。”
“什么?”辛弃疾一阵惊呼。
徐渭也是一个踉跄坐到了椅子上。他虽然早就预料到陈东来会遇害,但此时闻言仍是如遭重击。
辛弃疾此时双目含泪,他不由得扶住了腰间佩剑,沉声说道:“陈大哥的遗体取回来了么?”
见张乾点了点头,徐渭顿时长舒了口气,两人向他躬身行礼。
张乾此时也泪目纵横,“张某从军以来与金人大小三十余战,入皇城司后又在洛阳蛰伏数年,见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公子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仁义过人,让人心折,如公子不弃,张乾愿自此追随公子。”
徐渭闻言叹了口气,“张大哥先请坐,其实你一开始就只有一个上策,所谓的上中下三策其实是为了试探我,不知我说的可对?”
“雕虫小技自是瞒不过公子。”张乾顿了顿又道:“下策乃是看公子是否是有勇无谋,中策是看仁而爱民,上策乃是重义而轻利。”
这张乾可是好重的心计,徐渭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唾沫,他还未说话。
辛弃疾却是脱口而出:“好算计!”
张乾闻言自是苦笑不已,“公子莫怪,俺们久居北地,平日里若不多个心眼,焉能活到今日。”
的确,他们本来就在挣扎中求存,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宋庭又待他们不公,一个不小心便会成为上层斗争的牺牲品。
陈东来的往事犹在眼前,徐渭也深知他们处境不易,便说道:“张大哥谨慎些原本是对的!只是天牢中的两位兄弟还请多费心了!”
“两位公子都是义气深重之人,张某定当竭尽全力。”说完他又长叹一声,“若是当年我有两位公子这样的朋友,也不至于落得此番境地。”
徐渭本也有心结交于他,见他神情萧索,当即问道:“张大哥莫非有什么难处,如蒙不弃,愿闻其详。”
张乾闻言则是一阵踟蹰,本来到了嘴边的话却迟迟难以开口。不过,当他看到徐渭真挚的目光后,心中旋即变得释然。
“我本开封人氏,靖康之变时曾参加开封保卫战,开封城破后妻儿被金人驱赶北上,不知所踪,至今杳无音讯。南渡之后我便跟了韩帅,韩帅见我数次作战勇猛,便升我作了准备将。后来,我心中却记挂妻儿,便用军功换取了加入皇城司资格,以便更好打探妻儿的消息。”
听得此言,徐渭登时站立起来,“张大哥是忠义之人,徐某空有出身,于国于民无益,跟张大哥比起来却差得远了。”
“哪里,哪里,公子言重了,您在利州以五十骑大破数千叛军,相救百姓无数,名动天下,我们皇城司的兄弟无不赞叹。”张乾受宠若惊地说道。
“运气好罢了,不足挂齿。”
张乾又上下打量了一番徐渭,旋即又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只见他十指攥握,而后仿佛是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在下出身卑微,不知能否有幸能交到公子做朋友。”
“张大哥何故妄自菲薄,您才是真英雄!”
徐渭顿了顿又正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意气相投便是兄弟……张大哥,将来我回到临安一定设法打探嫂夫人的下落,若有消息,我徐渭赴汤蹈火也要帮你把人救回来。”
“好!好!好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张乾闻言泣不成声。
“咱老张是个粗人,这条命以后便交给公子了。公子且稍后,咱这就去营救公子的朋友。只是,还请公子给我一个信物,好让两位兄弟辨明身份。”
徐渭闻言毫不犹豫地解下腰间玉佩,“张大哥说的哪里话,以后叫我子游即可。”
“好,好,那咱就托大,叫你一声子游了。”
“只是子游,这救人简单,不过那位兄弟相貌奇特,要把人送出城可不容易。”
徐渭和辛弃疾闻言对视一眼,登时明白了他这说的是李逵,两人微微一愣,不由得笑了出来。
“嗨!无妨,张大哥可先将他们安置在城内!待风头过了,再劳烦哥哥将他们直接送到南方去!”
张乾沉吟了一会儿,旋即说道:“如此也好,待救出他们后,我便遣人来告诉你。”
辛弃疾此时也长呼一口气,拱手施礼,“大恩不言谢,张大哥今后若有所遣,辛某也水火不避。”
张乾施礼告别,众人起身相送。他刚要走出别院却又转身望向徐渭。“子游,八月中秋之期将近,周大人即将从临安启程,你要早打算,莫在此处耽搁太久。”
徐渭知道他说的是去开封公干的事,便微微颔首:“待救出两位兄弟,我们便启程去开封。”
洛阳城内,耶律南正焦躁地在房内踱步。他脸色微微发白,额间隐隐生出了些汗水,双手被他攥地指节发白,竟仿佛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耶律师兄,你快告诉我,徐大哥到底在哪?”说话的正是千里迢迢从太湖赶来的林一一。
耶律南闻言神色一紧,旋即露出一抹苦笑,“小师妹,他现在不在城中,我不确定他是不是在龙门山的一处别院。”
“不确定?你不是传书说他受了重伤?”黄楚瑶闻言一阵错愕。
“师叔明鉴,他们进城后我确实是见过他们。只不过那徐渭身法实在是太高,我给跟丢了。”耶律南顿了顿又道:“后来,王府中的一个朋友传出消息,说有一个姓徐的刺客行刺失败受了重伤,我这才知道出了事。”
“后来呢?”林一一一把抓住了耶律南,面对这个木讷的师兄,她心里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只见耶律南长叹了口气,而后竟开始捶胸顿足,“这你也知道,我这,我记性不好,那天我好像在龙门山中见到了他,我心中一急,竟没想起来他是徐渭!”
“何况,楼内传书让我关注此人,我也想不到,他竟是小师妹的心上人呐!”
黄楚瑶和林一一登时哑口无言,这红花楼第一傻的名头真不是白来的!
话说耶律南本是契丹皇族之后,辽国灭亡后流落于江湖。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为红花楼所救,救人的正是黄楚瑶的三哥胡斐,胡斐看他资质上佳便收他当了徒弟,亲自传授他刀法。
只是这耶律南虽生的高大魁梧,刀法精妙,但年幼时曾得过重病,烧坏了脑袋,因此被称为红花楼第一傻。
“耶律师兄,你快别说那些没用的。现在可有徐大哥的消息了么?”林一一急道。
“哦!有,皇城司的人已经去了!你们怕是不知道吧,那徐渭是皇城司都指挥使。”
“什么?皇城司?都指挥使?”黄楚瑶闻言又是一阵惊愕。
恰在此时,门外却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哎呀,耶律老弟,这次做哥哥的可得好好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