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盗墓者的自传

第108章 窃窃私语(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08章 窃窃私语

“把头?把头?”

我扭过手电,一连喊了两声。

“我我年轻时见过类似的泥棺材。”

把头突然开口说:“在邯郸,在永年聪明山,半山腰的一颗柿子树底下。”

说着话,把头举起手电走向泥棺材。

我快步跟了过去。

泥棺表面不是普通黄泥,可能加了别的混合物,整体颜色黄中泛白。

龟裂成这样了,还基本保持着完整,就静静的摆在那里,一摆两千年。

我突然心里有种感觉,道县的鬼崽岭之谜,上万座遗存至今的鬼崽石雕,是不是在守着这具泥棺?

泥棺体积很大,地上倒着两个陶俑,看衣服和神态是一男一女,个头很小。

男陶俑脸上残留了一层白,嘴唇以前应该描过红漆,应为年代久远,导致陶俑嘴唇上的红漆颜色淡了很多。

我把倒了的小泥人拿起来看了看,年代大概是战国晚期的。

我见过很多这种陶人,看这类陪葬俑我自己总结出来一个窍门。陶俑年代越是早,做的越矮小,衣服袖子开的越宽,脚下穿着鞋。

陶俑年代越晚的体型就越是瘦长。

(唐代除外,陶俑脸很胖的基本都是唐代)。

这种陪葬俑到了宋代,高度都过了成年人膝盖,而泥棺这两个,高度只有二十公分左右,说明年代远远早过宋代。

我没怎么用力,就拿起来动了动,这泥人俑头就掉了,啪塔一声,掉在了地上。

随手扔在旁边,我皱眉问:“把头,你刚才说,你以前见过这种泥棺?”

把头眉头紧锁。

他没说话,而是问小萱拿来了她的刀。

特意选了处龟裂严重的位置,把头拿小萱的刀开始用力刮这里。

一层层风干的黄泥往下掉。

龟裂的泥土下,很快露出来个小洞。

把头放下刀,举起手电往小洞里望了望。

“没错,是这样云峰你看看。”把头说完让开了位置。

我顺着小洞往里一看。

这里头好像是红颜色的木头。

战国的木头棺材?

我看到这抹红后心理一惊,溶洞下湿度这么大,木质棺材历经千年都没烂,这很反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七道防盗金刚门的密封,加上这层黄泥的包裹,最大程度上隔绝了空气,这才能留下来。

这时阿春抬头说:“王把头,那具棺材在墙洞里,咱们怎么上去?”

把头说先看这个,那个等下在看。

在把头的示意下,我和豆芽仔开始用铲子砸这些黄泥。

别看干裂成这样,有的地方依然很结实,用了大力气,才把这些黄泥完全砸下来。

土块儿一块块往下掉,里头藏的木棺露出来的面积越来越大。

停手后,用手电一看。

这是一具大红色,整体十分厚重的实木棺材,红棺表面有淡金色描绘,冷不丁一看,外观和马王堆墓出土的那具棺材有些相似,带有几分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的风格。

云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风流艳医张扬张小曼
风流艳医张扬张小曼
社畜张扬,白天和院花儿摸鱼,晚上看大姨子练腿,女友小曼每天盯着张扬陷入沉思……终于有一天骑在张扬身上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院长给你鞠躬?首富给你别墅?满脸纹身的大哥给你跪下,求你收下他老婆?
草木四月天
熢火之下
熢火之下
特别纪念小知闲闲,抗战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平凡人简单抗争才是这个世界主旋律,缅怀先烈。
横霸
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
文豪1978林朝阳陶玉书
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 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 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 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 可还没等他实施
坐望敬亭
温院长身娇体软,京圈太子爷对她上瘾
温院长身娇体软,京圈太子爷对她上瘾
关于温院长身娇体软,京圈太子爷对她上瘾:温荞一直以为,自己养了三年,让她欲仙欲死的极品男人,是个为生活所迫的男公关。直到那天她被残疾竹马逼婚不得不下嫁而提出分手,一向听话、从不过问她私生活的男人将她补偿的五百万塞进她胸口。“温老师,角色互换,我包养你,三年为期。”自此,她成了他掌心翻不出去的小猫崽,逃不得,躲不开。那日架着她的腿将她压在黑白琴键上,粗粝的大手蹭着她最柔软的肌肤,一遍一遍直到她求饶
缥缈
路蓁蓁傅知易
路蓁蓁傅知易
前世被迫嫁人,新婚夜男人却说自己天阉,不能人道。给出两个选择,一是守活寡,二是放我自由。上辈子的我连夜收拾东西跑路,却被人谋财害命,客死他乡。这辈子穿越过来的我,可是知道眼前这个天阉男人,将来可是位高权重无人不敬畏的大官。嫁给他只需要吃几年苦,然后就可以做官夫人,不用担心生娃,不用担心小妾,简直完美。所以当男人问的时候,想都没想,就选了一,守活寡。只是这苦虽然没怎么吃,不是天阉的吗?可为什么多了
米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