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命理馆的这些年

第34章 下阴间(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34章 下阴间

坦白说,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到玉女伏虚法去下阴间,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虚的。

不过没等我再想什么,随着一股清风吹到我脸上,我立刻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漩涡中。

等睁开眼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魂魄已经成功来到了一片漆黑的山地中。

四周,空旷静谧,一片死寂。

这里,明显不是吕老的宅院,更不是江城,甚至不是原本的世界。

山中有一条路,沿着路往前面走,我注意到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庙。

这座庙,多半就是负责管理本地的土地庙了。

眼前的这座土地庙,可不是大家在一些景区的那种旅游景点。

至于原因,我希望大家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即:

我们常人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然允许我们通过肉眼能观察到的。

可一旦我们通过某种方法,跨过这个认知界限,突破这个认知维度,那么就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

比如说鬼。

常人是无法看到鬼或者阴魂的。

但假如我们开了阴阳眼,那么就可以看到。

而这座土地庙,也是自然界不允许我们看到的东西。

古人“天分九野,地分九州”。

周天之内,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发展变化,都由“自然”来掌管。

换句话说,同样在这九州之内,也会分成若干个部分,并有神灵管辖。

所谓“凡有社里,必有土地”,就是这个道理。

分野掌管这些地方的,有的是土地,有的是山神,有的是城隍。

但不管是哪一种,这些庙宇中都有一本常人无法看到的《户籍册》。

《户籍册》中,一般会记录本地的人口牲畜、山川河流等等各种信息。

特别是人口。

人不管是寿终正寝还是其他原因离世,总之在死后,亡魂的第一站都是来这里报到,在《户籍册》中批注勾红。

之后,土地会将死者的亡魂交予在此等候的阴差。

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有的人死后可以投胎,而有的人死后却变成孤魂野鬼甚至厉鬼呢?

原因有三点:

一,此人阳寿未尽但却死了,这些人大多是枉死,这种情况阴兵是不收的。

二,地缚灵,也就是魂魄被困在了某个地方。

三,漏网之鱼。

阳间的警察不可能抓掉全部的犯人,同样阴间的差役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另外根据姥爷多年的经验,他跟我说,如果死者死后没有人为其收尸入土,也没有阴宅可以住,那么亡魂在地下就会觉得孤苦伶仃,无家可归,所以它就会跑上来,变成孤魂野鬼。

这点,可能跟大家的认知不太一样。

不过我来这里后并没有进入土地庙,毕竟我早已通过六丁神将玉女符,将自己的阴司关牒报了上去,所以没必要再在这里浪费时间。

……

对一个寿终正寝的亡魂而言,去阴间是宿命,最终目的是为了魂归地府,早日投胎。

想要到达地府,除了第一关土地庙外,第二关,就是黄泉路了。

走黄泉路,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过也是亡魂能够重回人间的最重要时间段。

因为从黄泉路到第三关望乡台这段时间,亡魂是不能称之为鬼的。

只有到了望乡台,也就是头七一过,那么亡魂就会变成鬼,从而彻底失去了还阳的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我急于下阴间去找吕建业阴魂的原因……

掌灯听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咬春靥
咬春靥
京城有双姝。一个是谢氏望族的表姑娘阮凝玉;一个是许御史的幺女许清瑶。后来阮凝玉成了皇后,许清瑶则嫁给了她的表哥谢凌。阮凝玉被贵妃毒害,危在旦夕时,派了婢女前去求早已权倾朝野、狠厉无情的首辅大人谢凌,以利益易利益,保她一命。她的婢女长跪在谢府门外一天,终于等来了谢凌出行的车驾。“求谢大人念在皇后娘娘从前在谢府唤大人为‘长兄’的情分上,救娘娘一命!”“奴婢求求谢大人了,娘娘她…当真快撑不过去了!”婢
空酒瓶
娱乐:麦麦的专属男演员
娱乐:麦麦的专属男演员
关于娱乐:麦麦的专属男演员:披着娱乐文的综影小说。写到哪算到哪。嗯!单女主!涉及要素过多,动漫!!!!!!!!!!!!!!!!!
醉里关灯睡觉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大明:从东宫侍读到活着的异姓王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打听到去你家的道,晚上就弄死你。开局手握“抡语”的徐志道,在大明弘治年间,慢慢的从东宫侍读一步步成长为大明活着的异姓王。凡日月所照,皆为大明疆土。让大明王朝成长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青酉
大奇术师
大奇术师
关于大奇术师:摇滚,百老汇,华灯初上,一个被称作黄金的时代。囚犯,骗子,疯子,一群无可救药的人。理性,疯狂,蠕动阴影,一个从未醒来的旧日之梦。枪炮推动齿轮转动,古老的神秘在血中复苏。在这个即将落幕的时代中,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
鸫丶
幸福食堂
幸福食堂
在天津的隐秘角落,五位退休老人联合创立了“幸福食堂”,这个小餐馆成为他们晚年绽放光彩的舞台,同时也成为了众多人心灵的慰藉站。这里,每一道菜品都注入了浓浓爱心,实惠的价格下是丰富的精神滋养。“幸福食堂”犹如一条隐形纽带,横跨代际鸿沟,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劳碌的都市人在繁忙之余,找到了一片宁静;病患与家人也在食物和人心的慰藉下,重获战斗的勇气;老年们的金色岁月,在
君子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