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豪横

第217章 谁没有软肋?(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17章 谁没有软肋?

其他大师傅们,也人云亦云,表示何田田说得对。

叶坤气得直翻白眼:

“浮力和重量,是一个概念吗?你们下课以后,找两个一大一小、相差不多的葫芦瓢。小瓢放上三斤铁块,放在大瓢里,两个水瓢中间注水,看看能否漂浮起来。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何田田吐了吐舌头,追上叶坤:“叶大人,你生气了?”

“是啊,都快被你气死了。平时很聪明,怎么今天忽然不开窍?”

叶坤摸了摸何田田的脑袋:“自己回去做个试验,再想想,你刚才的回答,错在哪里。”

在理论上,一杯水可以浮起万吨巨轮。

液体产生的浮力,和液体本身的重量,是没有关系的。

文老师和刘红玉,也在听课。

文老师能听个半懂不懂,刘红玉听得是一点不懂。

叶坤想培养一批数理化全面发展的科学家,任重而道远啊。

第二天,叶坤正要去江边巡查,益州又派使者前来求见。

叶坤没辙,只好接见。

益州使者韩春,上前施礼说道:“益州公孙璋大人,让我前来问候叶将军,和叶将军商量一些事。”

叶坤抱拳道:“不知道公孙大人,是否还在洛阳,有何吩咐?”

“我们大人前天回到益州了。”韩春一笑:

“公孙大人说,叶将军的滑轮弩很厉害,想求购一批,价格好商量。还有叶将军的马鞍马镫,我们也想购买。”

又一个买军械的?

叶坤微微皱眉:“益州不打仗,买滑轮弩干什么?”

韩春叹气:“叶将军有所不知,汉中年年进犯我们益州,这次趁着我们益州大军北上护国,又来攻打。公孙大人很生气,决定和汉中决一死战。”

我去,汉中和益州,又打起来了?

叶坤故作为难:“可是荆州魏定山,大量购买我的滑轮弩和双弓重箭,出价一百两银子一架。我这边的库存也不多,如何是好?”

韩春急了,抱拳道:

“叶将军,你好歹匀给我们一点吧,钱好说,我们可以加一些。我们公孙大人说,你们在洛阳,也惺惺相惜,意气相投。如今益州决战汉中,还请叶将军念在公孙大人的情面上……”

叶坤叹气:

“好吧,我先给你一百架滑轮弩,还有两百架双弓重箭。马鞍马镫,给你各两千副。如果还有需要,你们可以支付一些定金,我让工人加班生产。那些工人都很懒,看不见钱,他们不干活。”

马鞍马镫,叶坤库存很多。

只要价格合适,都可以卖。

这年头没有专利保护,你不卖,迟早被人仿制出来,就一钱不值了!

益州韩春笑道:“叶将军放心,我们有的是钱。”

叶坤点头,让使者先去驿馆住下,又叫来武库负责人,给各种军械定价。

叶坤以前生产的马镫,为了控制成本,都是树木做成的,包了牛皮。

现在钢铁充足,可以做一批铁制马镫。

敲定了大致的价格范围,管亚夫带着武库和匠作营负责人,找韩春谈价格。

韩春很大方,根本不还价,而且有多少要多少。又丢下五千两黄金做定钱,让叶坤大量生产马鞍马镫、滑轮弩和重箭。

就连双发轻弩,也被韩春买去一千架。

十天前,叶坤没钱花;

现在,却变成了大富豪,府库里金银成堆。

西屏山和东巴郡的匠作营,都日夜生产,源源不断向外出货。

益州和荆州的铜铁金银、粮食牲口、布匹木料,也源源不断送来。

因为战乱的原因,北方流民很多。

任公独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邪物典当行:我只算大凶命
邪物典当行:我只算大凶命
我经营着一家祖传当铺,自我爷爷创立初期就立下一个规矩,只收邪物,凡是收上来一样东西,必须为顾客免费算一卦,借此抵消物品的本来价值。邪物经过处理,能为普通人改贫贱之命,升官发财,解除厄运;这些年我收过很
张自道
仕途升迁:从成为前女友上司开始
仕途升迁:从成为前女友上司开始
三年前,他因为公考失误,女友直接跟他提了分手,理由简直可笑。他配不上她了?三年后,否极则泰,小往大来,他从研究生毕业开始主攻仕途,巧妙运用权术、官谋、世情,步步高升,踏上仕途巅峰!两人相见的那一刻,前
佚名
姐,走阴别上头
姐,走阴别上头
十年前,我姐为了破碎的家,远去东莞,骗了老板钱,带走了十八个姐妹!十年后,我姐借尸还运,带来神秘的黑金和财富,替我做了阴人契约!自此,我踏入了一个诡秘的江湖,取尸运,借人道,镇邪灵。一切都要从我姐回来
老睿说书
重生零零年:我在官场如鱼得水
重生零零年:我在官场如鱼得水
上一世,我在考公面试的时候被高中隔壁班的同学给阴了。他说让他爸的司机从我去面试,可没想到中途汽车抛锚,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直接错过了面试。重生这一世,我凭借上一世的经验,过五关斩六将,直接考公上岸。改写
佚名
开局地府做火锅,馋哭鬼怪!
开局地府做火锅,馋哭鬼怪!
出生那夜,他就被亲生父母扔在一户人家门口,沦为孤儿。好在养父母待他不薄,长大后靠着自己学来的厨艺开了一家火锅店。但显而易见,快倒闭了。“唉,出师不利呀,第一次开店就搞得这逼样。”直到某天,他的火锅店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