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婿凶猛

第一百二十九章 部署(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一百二十九章 部署

李辰安和钟离若水间的这件事,终究无法瞒过有心人的眼。

坊间虽有传闻,但后来这传闻已经渐渐淡去。

因为钟离府的门槛很高,而李辰安这个人虽然作出了很了不得的诗词,但这玩意儿在钟离府的光辉下显然不是太耀眼。

虽然李辰安在桃花溪畔用了钟离府的地修建酒坊,但人家钟离三小姐却去了京都。若是二人之间真有情丝,桃花溪从桃花山庄流过,二人本可以秘密的交往,可三小姐是真的走了。

听说三小姐去京都,很可能是要嫁入皇家,这才是钟离府应该有的选择。

那位二皇子即将封王,三小姐就是未来的王妃!

王妃这种身份才匹配钟离府的门楣,他李辰安嘛……他虽成为了鱼龙会的舵主,却离钟离府的门越来越远。

所以那些传言不攻自破,所以而今广陵城的百姓再也没有将李辰安和钟离三小姐联系在一块。

可在鱼龙会所得的情报中显然不是这样。

杨四贤知道钟离若水给李辰安写过一封信,他也知道李辰安给钟离若水回过一封信。

他甚至知道樊桃花当真进了宫和皇上为这件事发生了一些争执,才有了二皇子宁知行的无奈放弃。

在来广陵城的时候,姬丞相让他去了相府。

姬丞相说了许多,杨四贤当然也就知道了许多。

他知道李辰安成为广陵分舵的舵主,这是出于姬丞相的意思。

他也知道姬丞相这意思之下的别的意思……比如,如何利用好李辰安这枚棋子来对付钟离府,或者让钟离府站在二皇子的这一边。

也比如,给李辰安一个让他自己去选择的任务,借此来审视李辰安。若是李辰安真能杀掉刘酌,便邀请李辰安去京都。

当然不是以姬丞相之名,而是以他杨四贤这个鱼龙会天下巡查之名。

邀请李辰安去京都有几个好处,其一,便是看看钟离府在知道李辰安做了这件事之后又是个怎样的态度。

若是钟离府因此对李辰安生厌,说不准樊桃花会改变心意,如此一来,二皇子就有机会娶了钟离若水。

其二,是看看李辰安在得罪了花满庭之后,京都的文人学子、以及花满庭的那些在京都为官的门生会如何对待李辰安。

这是对李辰安的另一重考验。

在姬丞相看来,若是李辰安无法应付京都必然发生的那些事,他李辰安就入不了他的法眼。

“连人都斗不过,如何与天斗?”

“老夫年岁已大,没功夫再去磨刀,他若是不够锋利……那就让他锈在广陵。”

这是那个晚上姬丞相对他杨四贤说的最后两句话。

这些话杨四贤当然没有向李辰安提起半句,他之所想也是如此,至于李辰安去了京都之后的死活,他依旧会选择袖手旁观。

不过他现在倒是希望李辰安能够活下来,因为这画屏春,真的很好!

那夜,杨四贤饮画屏春大醉。

……

……

李府、南院。

大红的灯笼已经亮起,猩红的光芒铺了一地。

李辰安和吴洗尘坐在了那凉亭中的桌子旁,远处还有一盏灯,灯下是萧十三娘在兢兢业业的侍候着她的那一畦地。

吴洗尘看了看李辰安,问了一句:“何以应对?”

这指的当然是杀死刘酌那件事。

堵上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无上神帝
无上神帝
万千大世界,强者如林。一代仙王牧云,重生到一个备受欺凌的私生子身上,誓要搅动风云,重回巅峰。苍茫天域,谁与争锋?诸天万界,我主沉浮!这一世,牧云注定要掌御万界,斗破苍穹!
蜗牛狂奔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丁原还没当上并州刺史,貂蝉还不满十岁...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道界天下
道界天下
夜行月
被冤死沉塘,嫡女重生嫁帝王
被冤死沉塘,嫡女重生嫁帝王
沈芫一出生就被丢在荒山野岭,十八载受尽贫寒苦楚,生命里唯一的光就是那位文弱书生,他教她识字读书知圣人所言,她采药卖钱供他考取功名。她以为两人会如此相守一生。直到楚玉宁三元及第,高中状元,打马游街;而她却被没入奴籍,成了公主府里一个可以任人蹂躏的低贱罪奴。甚至还要在楚玉宁洞房花烛时跪在他的床边,听他二人床笫之欢,为他二人备浴更衣。她想反抗,却被楚玉宁和萧云嫣活活溺死于冬日的静心湖。十八年的人生像是
卷心小趴菜
前夫哥你别嚣张,等我虐你就老实了
前夫哥你别嚣张,等我虐你就老实了
前世,她出生在高知家庭,却在时代的浪潮下,无奈选择了下嫁,本以为能收获安稳生活,没成想却开启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噩梦。 丈夫把孝顺的责任全推给她,自己当甩手掌柜。婆婆整天没事找事,处处刁难。更过分的是,丈夫还把青梅竹马和她的孩子接回家,一住就是十六年。 她一直默默忍受,身体长出结节,精神也抑郁了。即便如此,丈夫还嫌她不大度。最后,她被折磨得走投无路,只能和丈夫同归于尽。临终前,她终于明白:一味地忍耐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