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戏神林医生陈伶韩蒙

第1013章 求见红王!!(1/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013章 求见红王!!

“希望你是对的。”陈伶停顿片刻,

“如果一切再一次走向绝望,我再从这里跳下去也不迟,到时……我会拉着白银之王一起陪葬。”

夭终于松了口气。

随着陈伶再度一步退出,周围的一切都黯淡消失,他的意识重新向身体落去……

……

朦胧的阴霾中。

倒在地上的陈伶,缓缓睁开眼瞳。

不知为何,在陈伶睁眼的瞬间,一缕莫名的心悸突然涌现在白银之王的身体……就像是在短短的一刹那,已经被杀死过一次,翻涌的灭世气息像是一张狰狞巨嘴,将他硬生生嚼成了碎片!

白银之王瞳孔骤然收缩,他下意识到后退数步,不知不觉间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嘲灾出世了???

不,不对……

白银之王惊惧的看向身前,只见被削去四肢的陈伶,正不含一丝情绪的看着他……没有愤怒,没有怨恨,没有战意,也没有活下去的渴求。

就像是一个彻底对世间绝望的求死者,以一种绝对漠然的目光,在与白银之王对视。

明明陈伶只是四阶,但白银之王与他对视的瞬间,不知为何有种对方能随时捏死自己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极为强烈!

不可能……灾厄的气息并未出现,说明陈伶与嘲灾的联系并没有那么深,他大概只是在虚张声势。

只是……

这家伙的演技,未免太好了些。

白银之王意识到陈伶只是在表演之后,心便定了下来,迈步向前走去……几乎同时,陈伶的声音淡淡响起:

“要杀了我吗?”

白银之王一愣,陈伶说这句话的语气,仿佛是在问“吃了吗”一样随意。

“杀你?”白银之王微微一笑,“现在,我是不会杀你的……你身上毕竟有一只灭世灾厄,就算要杀,也要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再杀……”

“哦。”

陈伶仰躺在地上,看着头顶的阴霾,漫不经心的回了一句,语气间似乎还有一些失望。

【观众期待值+3】

【当前期待值:60】

刚才陈伶迷惘被揭穿的时候,观众期待值就一直在极速飙升,但陈伶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现在看到期待值增长,心中也毫无波澜。

对一个心有死意的戏子而言,观众期不期待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就算它们一窝蜂的介入演出,跟陈伶在舞台上纵身一跃,也没什么区别。

白银之王没有在意陈伶的敷衍,他看着身前彻底丧失威胁的陈伶,眼眸微微眯起……

一个计划涌上心头。

“你提醒我了……杀你的时机,很重要。”白银之王抬手一挥,被削去四肢的陈伶,就这么凭空出现在他掌间,大红戏袍在风中摇曳,

“我不仅要杀你,我还要在所有界域的注视下杀你……那时,你体内的灭世,将会成为我们摧毁界域的最强武器。”

陈伶最开始的设想是正确的,当白银之王意识到陈伶无法直接与嘲灾产生联系时,他就会丧失最基本的人权,成为最纯粹的武器……

只要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杀死陈伶,他体内的嘲灾必然会出来,那对人类其他界域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白银之王随手盗走陈伶的其他四肢,身形一晃便消失在原地。

……

钟楼。

三九音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蝉动
蝉动
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外号笑面虎,擅长背后一刀,精通玉座金佛原理,斯蒂庞克定式。
江苏棹子
缚明月
缚明月
【清冷权臣为爱下高台】【强取豪夺】【追妻火葬场】【甜宠先婚后爱】 徐望月有个秘密。 长姐身体不适,每晚上与侯爷同房的人其实都是她。 原本以为这个秘密无人知晓,可是近来她越发觉得不对。 徐望月觉得再待下去,这个秘密恐怕瞒不住。 长姐一痊愈,她就马不停蹄张罗将自己嫁出去。 谁料那位风光霁月的侯爷虽点头答应,可真到洞房花烛的那日,他却闯入新房,公然拽住她的手,将她抵在墙角。 “想跑到哪里去
一善
无上神帝
无上神帝
万千大世界,强者如林。一代仙王牧云,重生到一个备受欺凌的私生子身上,誓要搅动风云,重回巅峰。苍茫天域,谁与争锋?诸天万界,我主沉浮!这一世,牧云注定要掌御万界,斗破苍穹!
蜗牛狂奔
即日起,亮出龙王身份撕碎敌军
即日起,亮出龙王身份撕碎敌军
十年前,他被她从火海中救出,因此差点害她丧命。 十年后,他一身荣华,带着当日恩情回归,却得知她并不如意,就连害他家破人亡的凶手也在逍遥法外。 龙王一怒,城中风浪肆起,害她的他一个都不会放过,昔日害他的,也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佚名
修仙:言出法随,吾乃龙鳞蛇仙
修仙:言出法随,吾乃龙鳞蛇仙
相传,蛇化龙有七个阶段。 蛇百年化蟒,蟒千年化蛟,蛟经雷劫化龙,此时的龙还并非真龙,想要化成真龙,还要经历四个阶段,极其不易。 万年,千万年,甚至上亿年…… 可蛇之寿命,只有短短几十年。 而他,一条普通小蛇,因为误食仙帝人丹而开智,从此走上了一条修行之路! 龙鳞,龙骨,龙髓,有朝一日,他定会掀起滔天巨浪,顺流而下,脱胎换骨,飞跃成龙! 他:“在下蛇仙,有求必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