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23章 大路之荣
因为齐桓公这次葵丘之会的核心内容有以下五条:
第一条:要诛杀忤逆不孝之人,其实就是暗示郑文公,你的太子华可以动手了,要把他杀掉!
然后要恪守周礼宗法制,但凡已经册立了的太子,不得随意更换,更不能废长立幼。
并且要尊卑有序,不得宠妾灭妻,让小妾身份地位高于正室夫人,这一点齐桓公是要敲打晋国晋献公,因为晋国也没来。
这第一条处处都是为晋国量身定做,晋献公宠幸骊姬,废太子申生,诛杀诸公子,驱逐公子。
好家伙!你这些罪行处处符合葵丘之会第一条,你晋献公不是头铁不来吗?
老子开完会就搞死你,公开讨伐晋国。
第二条:要尊重贤良之人,培养人才,对有德行的人,一定要给予表彰。
这实际上是表扬宋国太子滋甫,仁德贤良,公开表彰。
第三条:尊老爱幼,对待外国的宾客要礼遇,包括落难的公子有住在境内的,尽量给予照顾,不要使他颠沛流离。
其实这一点仍旧是针对晋献公,你不是还要诛杀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吗?现在我就公开发表宣言,各国要庇护和礼遇照顾流亡公子。
第四条:士一级以上的官员,不得世袭职位,取消世袭制,大夫一级的官员如果犯了律法,国君要上报周天子,不得私自滥用权力擅自杀死卿大夫。
很显然对于晋献公郑文公诛杀国内大臣,表示极度不满。
第五条:不得以邻为壑,如果一条河流流经他国,不得私自修建堤坝,堵住河水,或者泄洪到邻国,损人利己。
邻国如果有饥荒,不许限制粮食出口;任意加价囤货居奇,国内如果发生了什么大事,一定要互相通报列国,不得私自进行,藏着掖着。
这是针对秦国, 边远诸侯别以为就管不着你,这些条款就是针对你秦国。
这些会盟条约修订好之后,齐桓公命管仲和鲍叔牙带着前去成周雒邑请示周襄王。
周襄王在齐桓公的拥护下继承周天子王位,自然懂得报恩,看过相关条款之后,立即表示赞许齐桓公,因为自己是周天子身份,不能轻易前去参加诸侯的会盟。
但是为了表示周天子支持齐桓公,任命周公宰孔代表周天子前去葵丘,代周天子主持齐桓公的葵丘盟会。
公元前651年五月,齐桓公在葵丘正式举行会盟,与会者有齐桓公,宋国太子滋甫,鲁僖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七国国君会盟。
天子派出执政卿周公宰孔前来主持会盟,除此之外,周襄王公开嘉奖齐桓公,为齐桓公“尊王攘夷”,拥护周礼礼法,支持自己继任周天子立下的功劳,
周公宰孔于是上台高声宣读王命。
昭命:
“朕承天命,继周天子之位,此乃宗庙之幸,天下之福。然朕之即位,历经波折,幸得舅父齐公j吕氏,姜姓,小白。以大义为先,拥朕于正统,保社稷之安稳。
齐公,德高望重,义薄云天。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匡扶正义,使朕得以顺利继统。其功绩赫赫,朕心甚慰。
今特嘉其功,赐:天子祚肉一方,甜酒二十坛,以齐公祭祀先祖之需。
赐:彤矢弓,天子箭一副,假王命讨伐忤逆,匡正天下。
赐:天子驾乘大路一乘,天子仪仗一副,以示恩宠!
封齐公为“方伯”,统摄诸侯。望其秉持忠心,继续为周室之昌隆、天下之太平,鞠躬尽瘁。
望诸卿皆以齐公为楷模,忠君爱国,共保周室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钦此!
周公宰孔念完周天子昭命,底下诸侯全都傻眼了,这周王室就算是当年的三公“周公旦,太公望,召公奭”荣耀无比,也没有这等殊荣。
天子文武祚,祚肉,彤弓矢这些虽然尊贵,但是当年齐襄公和晋文侯还有过此赏赐,但是天子大路,这个也只有西周的老祖周文王当年曾被商纣王赏赐过。
古代天子的驾乘被称作“大路”也叫大辂,玉辂,为古代天子所乘之车。
后来周公旦制定《周礼》,其中规定,天子的座驾共有五种豪华车驾,又被称之为“天子五路”。
除大路,玉路之外,还有金路、象路、革路、木路。
其中玉路、金路、象路是天子出行时所乘坐的天子撵御,而使用较为频繁的大车,也叫做“乘车”。
而革路是一种戎车,是周天子在巡视四方诸侯、以及御驾亲征时候乘坐的戎车;木路则是周天子在狩猎时使用的车乘。
大路作为天子专属座驾,其象征意义非同寻常。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当时有“天子大路,诸侯路车、大夫轩车、士人饰车”等等。
而普通老百姓只能坐牛车,驴车,骡子车,不允许乘坐马车,这次周天子直接赏赐齐桓公天子”大路”,其尊荣无比,无不令人羡慕。
齐桓公听完周公宰孔念完昭命,顿时心花怒放,有得意洋洋之貌,此时的齐桓公撇着大嘴,摇头晃脑。
周公宰孔笑道:“齐公,接旨谢恩吧!哈哈哈……”。
齐桓公这才缓过神来,于是就要上台接诏,此时的已经六十多岁了,爬那高台有点吃力,于是管仲过来搀扶着齐桓公上去接旨。
两个老头颤颤巍巍的就要上去,这时候周公宰孔道。
“齐公,大王说了,舅父如今年龄大了,陛下体恤舅父,从今以后,舅父不必登台下跪奉诏,站着听宣即可”。
并且免去舅父齐公雒邑朝觐,以表示对齐公的尊荣,老臣这就把诏书给齐公送下去。
齐桓公听闻此讯后,心中狂喜不已,只见他猛地直起腰板,双手迅速地往腰间一叉,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
就这样稳稳当当地站在了台下,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周公宰孔下台送了周天子的诏书。
一旁的管仲见状,心头不由得一惊,赶忙劝阻道:“主公万万不可如此行事啊!此次乃是天子恩赐,是跟您客气呢!
您倒是当真了不成?主公此举有失礼仪。须知这天下诸侯此刻皆瞩目于此,主公的一举一动皆代表着齐国之形象与风范呐!来来来……还是由微臣搀扶着您一同上台领旨吧。”
经管仲这么一提醒,齐桓公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不禁面露愧色,连连点头应道:“仲父所言极是,考虑得甚是周全。若不是有仲父从旁提点,寡人怕是不知会犯下多少过错呀!”
想到此处,齐桓公不敢再有丝毫耽搁,连忙拱手施礼,高声说道:“臣小白在此叩谢陛下隆恩,虽王恩浩荡!然而,周礼乃是国之根本,万不可轻易破坏。
想我身为方伯,肩负着匡正天下之重任,又怎能自己率先违反礼法,劳烦天使亲自下台为我宣读诏书呢?此等行为实乃大不敬之举啊!”
言罢,齐桓公与管仲二人相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紧接着,他们迈着急促而不失庄重的步伐,快速登上台阶,来到周公宰孔面前,双膝跪地,俯身叩头,行那最为恭敬的稽首大礼,并齐声高呼万岁,以表达对周天子的无上尊崇之意。
一时间,整个场面庄严肃穆,令人为之动容,台下诸侯对于齐桓公此举无不称赞。
欢迎阅读下一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