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叶青芷

第271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71章

身上的伤好差不多了,接下来的几天,璟王每天早出晚归,去大理寺处理积压的案件。

这期间,回到府里,璟王去了一次王妃院子用晚膳。

不光王妃还有世子和郡主在,还有其他三个庶出的孩子加他们的母妃。

最小的孩子,是霍庶妃生的女儿,叫谢明翠,都喊她翠姐儿,也有两岁三个月了。

翠姐儿她说话早,都能成句了,基本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

夏庶妃的女儿整三岁了,叫倩姐儿,也是口齿伶俐的,还挺聪慧,千字文,三字经能背诵全了。

还有就是伍侧妃的儿子,三岁半了,叫谢明杰,说话还没倩姐儿利索呢,千字文和三字经也没倩姐儿背的好,就只会背一部分。

璟王将他们叫一起吃饭,就是图省事,不想分别去院子里探望孩子们,免得还要应付他们的母妃。

现在他除了想睡叶青芷,并不想睡其他女人,对她们真的没兴趣。

虽说没兴趣,但是为了利益,脸面,子嗣,平衡后宅等等原因,按理说,他都该宠幸一二这些女人。

但是,他又知道若是他宠幸这些女人,就是把叶青芷重新推远,让她对着自己只有敷衍疏离,哪怕也有伺候,可还是不一样的。

璟王现在享受他和叶青芷之间的相处,不想打破现在的情况,也在用心平衡一些东西。

孩子们聚在一起,虽然还小,但还是难免会有比较的心思。

比聪明伶俐啊,乖巧可爱啊,谁更得璟王的欢心啊。

一顿饭,吃的并不消停。

吃完饭了,夏庶妃还让倩姐儿表演了一番背三字经。

王妃笑着夸赞了两句,璟王也笑着说了句倩姐儿聪慧。

倩姐儿背完,王妃又问伍侧妃的儿子明杰,问他都会了什么。

伍侧妃不好意思地说明杰就会一点三字经,背的不熟。

王妃笑着鼓励让他背来听听,明杰磕磕巴巴地背了四五句,就背不下去了。

三岁半的孩子,也知道自己表现好不好,也能看懂大人的脸色了,他见父王微微皱眉,嫡母脸上也没笑容,背完了,就躲在母妃身后,默默地落泪。

伍侧妃又心疼儿子,又怕王爷怪罪她教养不好孩子,脸色也变得很不好看,心里煎熬的很,呐呐地道,

“明杰这孩子说话一直比较慢,妾身也有教导他,平日里给妾身背会好一些,今天人多,他就紧张了些……”

“无碍,孩子还小,慢慢教导就是。”璟王温声开口道。

伍侧妃微微松了一口气,将儿子从身后抓出来,笑着冲他道,

“别害怕,父王并没有怪你,我们回去多背一些,下次再背给父王听,好不好?”

明杰眼里含泪,用力点点头。

王妃也笑着鼓励两句,这茬也就揭过去了。

又说了会儿话,璟王也就让大家散了。

“庶妃,今天伍侧妃可是丢死人了,明杰少爷一看就笨头笨脑的,也多亏王爷宽厚,没有发怒。”

夏庶妃等一行人回到自己的院子,贴身大丫鬟就笑着冲她说道,

“今天我们小姐可是给庶妃长脸了。”

这般一踩一捧,也确实是实情,有目共睹,夏庶妃听着也笑了,是舒心的。

可是,高兴不过一会儿,夏庶妃脸上的笑就没了,落寞地说道,

“可惜倩姐儿是个女孩,再聪明又有什么用呢,终究要嫁人,是别人家的。若倩姐儿是个男孩……”

贴身丫鬟听到这话,一句话也不敢接,说什么都是错的。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