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世子养崽崽的穿越日常

第43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430章

赵翊才十七岁,等翻过年去才满十八,因此还未出宫建府。

自从南境回来后,他便火急火燎地派人暗中寻找蛊师,以保性命。

可惜接连找了几个,却对他身上的毒蛊毫无头绪,叫他万分着急。

眼下谢韫之手里的兵权收回来了,皇帝接下来就该封他为太子了,若是知晓他身中毒蛊……

所以,赵翊怎敢将自己中毒蛊的事情告诉淑妃。

只能瞒着。

“翊儿。”淑妃走进暖烘烘的书房,任由宫女伺候自己解下披风,随后高兴地对赵翊笑道:“方才母妃在路上遇到薛贵妃,给了她好大一个下马威,若是以往,哪里轮得到我奚落她呀。”

“母妃。”赵翊正烦着呢,见到母亲才勉强收起愁绪。

“都是多亏了你,母妃我呀,才得以母凭子贵。”不像有些人,说是二十年盛宠不衰,身边却连个傍身的皇子都没有。

熙宁公主固然受宠,但公主有什么用呢?

母妃得意的样子,令赵翊皱了皱眉,语气委婉地劝道:“母妃,如今正是紧要关头,您不要太张扬了,薛贵妃到底得宠多年,对父皇来说应该很不一般,万一传到父皇的耳朵里,儿子担心对您影响不好。”

淑妃闻言,不屑地笑道:“翊儿,你多虑了,陛下不是那种色令智昏的人,宠爱哪个妃子都是权术罢了。”

她端起茶盏,翘着精致的小拇指,浅浅喝了口茶,笑吟吟地继续道:“如今陛下看好你,风水轮流转,好运轮到你我身上了,张扬些也是应该的。”

谢韫之倒台后,薛贵妃的盛宠不衰也就到头了。

是这个道理,赵翊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却笑不出来,因为那该死的毒蛊,他时刻都担心着。

淑妃以为赵翊太过谨慎,倒也没有细想,马上要当太子的人了,谨平日里言慎行些也是好事。

宫里没有秘密可言,淑妃和薛贵妃别苗头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听说淑妃娘娘很是张扬,把薛贵妃娘娘气得扭头就走了。”刘公公说道,随后小心观察皇帝的反应。

哎,照他说,这淑妃娘娘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七殿下尚且还未立太子,只是拿到一次军功……

陛下其实并不喜欢恃宠而骄的人,纵观能在陛下身边长久得宠的妃子也好,臣子也罢,哪个不是很会拿捏分寸?

若说有例外,那便是已逝的太子。

倒真是得到了陛下的诸多破格宠爱,还有一个薛贵妃,刘公公看得清楚着呢,虽说薛贵妃三番几次因谢将军的连累,被陛下冷落过。

但也可以说,正是因为陛下对薛贵妃有着真感情,才会迁怒吧。

因为陛下很清楚啊,娘家在薛贵妃心里很重要,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重要。

他不留情面地动了谢韫之,薛贵妃这个当人姨母的,肯定恨透他了。

皇帝不翻薛贵妃的牌子,何尝不是一种置气。

当天傍晚,淑妃左等右等,没有等来皇帝,便派人去打听:“看看陛下今天翻了谁的牌子?”

很快,太监便打听回来了,小声答道:“回淑妃娘娘,陛下翻的,是薛贵妃娘娘的牌子。”

“什么?”淑妃闻言,咬了咬后牙槽。

陛下都把谢韫之弃了,怎么又去了薛贵妃那儿?

难不成,今天的事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陛下就迫不及待地去安抚薛贵妃了……

是,也不是。

皇帝的确是因为今天的事,才会决定来看薛贵妃,但他说出来的话,却不是安慰,反倒是戳薛贵妃的肺管子,道:“朕听说,淑妃今天冲撞了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关于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实习中医凌轩,被同事灌醉后穿越隋末,喜提人生大礼包:一顶绿帽(划掉)一顶太医孙子的假发,外加买一送一的前朝公主老婆!新婚夜,新娘叶紫烟美得雌雄难辨,舌尖卷走一滴心头血:
三涧
隐婚后我顶替了大佬的白月光
隐婚后我顶替了大佬的白月光
商业奇才钱哲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一心做科研的大佬。哪怕出于责任娶了苏微嫣这个美娇媚,也正眼看不了一眼。新婚夜,钱哲冷冷道:“我不会尽丈夫的责任,没时间也没兴趣陪你。”苏微嫣:老公有钱不回家,人生简直太
小牛万万
当系统奖励加大,我不按套路出牌了
当系统奖励加大,我不按套路出牌了
我在穷苦潦倒时获得人生选择系统,专业服务,不求回报,完成即可获得奖励。完成重金求子招聘,系统就白给一亿!本以为人生从此逆袭。但万万没想到,求子雇主不是人,系统给高额奖励一件没完成,差点搭上小命。逃亡生
佚名
符道之祖
符道之祖
【凡人流,无系统。】放牛娃徐长寿,因救绿仙宗杂役弟子被带入修仙界,后觉醒血脉玉符,获得符道传承。从画符开始步入修仙界,登仙路,斩妖魔,得长生,问苍穹,开创符之大道,成就符祖果位。
佚名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一局天下棋,尽显华夏雄风
在某个平行世界中,华夏依旧昌盛,可却产生了断层,一场以苍生英雄为核心的《天奕》的对决就此展开。面对欧美的欺压而上,华夏十年摸索不曾翻盘,直到他的出现。一位从平行世界穿越而来的少年,一子白棋稳定局势,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