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女配,我怒嫁反派

第494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494章

最主要的是,吕德胜摸着良心说,自己会的那点本事,不是正经本事。

吕颂梨失笑,“爹,你太低估你在读书人里的影响了。”

吕德胜还是摇头,最重要的是,现在当一个县令都那么忙,接下来,他又当郡守又当山长,会忙死去吧?

“爹,你先听我说嘛。”

吕德胜很想说,他不听。

但看到一旁虎视眈眈的老妻,他缩了缩脖子,“那你说说?”

“荣誉山长的意思呢,是你只在书院挂一个名字,不用你干活的。偶尔有些重要的场合,你去露一露脸,讲一讲话就行。”

吕德胜摸了摸下巴的小胡子,听起来这活不重,感觉可以干。

蒋氏:“这活不难,听起来挺轻松的。”

吕德胜懂了,他瞅了宝贝闺女一眼,“你是懂怎么用爹的。”

吕颂梨失笑,她要做的事很大,确实有点费爹。

吕颂梨狗腿地上前,给他捏肩,“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咱们两家还有甜水村的族人们都靠你啦。”

吕德胜安心地享受着闺女的按捏,心里美滋滋地想着,啧啧,这个家没有他可怎么办哟。

但他还是没松口,他想多享受一会。

“爹,难道您不想在辽东郡干出了一番事业来,啪啪打长安那帮人的脸吗?”

吕颂梨已经知道了,她爹离开之时,长安城的官员们敲锣打鼓欢送一事,她听到的时候,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别提他们!晦气!”提起这事,吕德胜鼻子都要气歪了。

请将不如激将,吕德胜瞬间坐直了身子,“你先别按了,来,说说你的书院要怎么办?是怎么样一个章程?”

“爹,建一所书院是势在必行的。甜水村有将近四五十的孩子,那么多人追随咱们,咱们总不能不给人家的孩子找一条出人头地的路子。另外就是,要经营好辽东郡,需要不少人才。这人才最好是由我们自己来培养比较好。”

办书院,是吕颂梨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俗话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要发展辽东郡,乃至更大的版图,需要人才。而他们所处之地,乃大黎最边缘之地,本就不是人才愿意青睐的地方。

这是辽东郡的弊端。

事物都有两面性,她当初推测到秦家的流放地会是平州一带的时候,便任由他们将秦家发配到这边来。

她选择辽东郡,就是看重它的地理优势,天高皇帝远,天子不重视这一点。这会,就不能嫌弃它因为不是大黎腹地,对人才的吸引力差这一点弊端。

还是那句话,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办法总比问题多嘛。

一旁的吕明志说道,“二姐,不是我泼你冷水,建一所书院,在辽东郡是没有优势的。”

“谁说没有优势?”对于弟弟的质疑,吕颂梨没有生气,有质疑就证明他开始思考了,是好事。

“咱爹好歹也是三绝碑上与三大山长齐名的一员,又不比张雍、陈定淮、姜九清三位山长差。咱们新书院,不求能与万松、白鹿、嵩山三大书院齐名,但办成一所特色的标志性书院还是可以做到的。”

她建书院,就是为了培养各式各样的技术性人才,最好是一出来就能顶用的,而非培养做官的读书人。

她说要建一所书院,其实说是一所技校更合适。

吕颂梨一如既往地现实。

吕颂梨和他们说了一下,对所建书院的定位。

吕明志还是觉得难,“二姐,就算是这样,也很难的。首先没有夫子,其次是没有生源。”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邪物典当行:我只算大凶命
邪物典当行:我只算大凶命
我经营着一家祖传当铺,自我爷爷创立初期就立下一个规矩,只收邪物,凡是收上来一样东西,必须为顾客免费算一卦,借此抵消物品的本来价值。邪物经过处理,能为普通人改贫贱之命,升官发财,解除厄运;这些年我收过很
张自道
仕途升迁:从成为前女友上司开始
仕途升迁:从成为前女友上司开始
三年前,他因为公考失误,女友直接跟他提了分手,理由简直可笑。他配不上她了?三年后,否极则泰,小往大来,他从研究生毕业开始主攻仕途,巧妙运用权术、官谋、世情,步步高升,踏上仕途巅峰!两人相见的那一刻,前
佚名
姐,走阴别上头
姐,走阴别上头
十年前,我姐为了破碎的家,远去东莞,骗了老板钱,带走了十八个姐妹!十年后,我姐借尸还运,带来神秘的黑金和财富,替我做了阴人契约!自此,我踏入了一个诡秘的江湖,取尸运,借人道,镇邪灵。一切都要从我姐回来
老睿说书
重生零零年:我在官场如鱼得水
重生零零年:我在官场如鱼得水
上一世,我在考公面试的时候被高中隔壁班的同学给阴了。他说让他爸的司机从我去面试,可没想到中途汽车抛锚,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直接错过了面试。重生这一世,我凭借上一世的经验,过五关斩六将,直接考公上岸。改写
佚名
开局地府做火锅,馋哭鬼怪!
开局地府做火锅,馋哭鬼怪!
出生那夜,他就被亲生父母扔在一户人家门口,沦为孤儿。好在养父母待他不薄,长大后靠着自己学来的厨艺开了一家火锅店。但显而易见,快倒闭了。“唉,出师不利呀,第一次开店就搞得这逼样。”直到某天,他的火锅店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