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嫁给禁欲权臣后,她被宠上天

第7章(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7章

暖轿抬着几人去了苏家祠堂,祠堂在苏府西北角,穿过一片梅林,暖轿落在了宗祠的院子里。

苏清妤下了轿子环顾四周,很好,族老宗亲都来了。

人群中间,是父亲苏承邺,母亲林氏,边上是乳母带着五岁的苏元澈。

苏家众人还不知道沈家的事,老夫人一下轿子,族老宗亲都上前见礼问安。

程如锦小心翼翼地跟在老夫人身后,低垂着头。

苏清妤缓步走到祠堂门口,能看见里面供奉着的苏家祖先牌位,只不过女人不能进祠堂,她便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她在心里默默告慰祖先,苏家后人不做人,她要颠覆了苏家,提前跟祖宗打个招呼。

林氏觉得女儿今日有些奇怪,便走到她身边问道:“怎么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苏清妤看着母亲,眼角流下一行清泪,唇角却带着笑意。

下一刻,她转身拽了程如锦到身边,伸出脚直接踢到程如锦的腿窝处。

程如锦结结实实地跪在了青石板地面上,面朝着苏家祖宗牌位。

众人还没做出反应,苏清妤已经开口了。

“程如锦,我自问对你不薄,你却爬上了沈大少的床,坏我婚事,你到底是何居心?”

“你一个罪臣之后,苏家能收留你已经是宅心仁厚,你怎么能不要脸干这么下贱的事?”

“人都说品性随根,你这德行,还真是随了你那个杀千刀的爹。”

此话一出,苏承邺和林氏都变了脸色,顾若云更是慌乱不安。

苏清妤特意看了一眼父亲苏承邺,脸色阴沉的可怕,八成是被那句杀千刀的爹气着了。

她就是故意这么说的,她不能骂自己爹,还不能骂程如锦的爹么?

老夫人此时也回过了神,走到苏清妤身边,不悦地说道:“清妤,这事我们关上房门自己家再研究,今日是要办大事的,你别胡闹了。”

林氏眉头微蹙,上前了两步,“母亲,清妤怎么是胡闹呢,她是被欺负的没办法了,才来求祖宗做主的。”

虽说林氏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女儿明显受了天大的欺辱。

苏清妤虔诚地看着苏家祖先的牌位,就连老夫人的呵斥,她都紧咬着下唇,强忍着眼中的泪水。

今日来的族亲里也有女眷,一位本家的堂婶忍不住开口说道:“真是苦了这孩子了,还没成婚,就遇上了这么脏的事。”

另一位堂伯母也说道:“可不是么?有些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只会给家里招祸。要我说,趁早赶出去算了。”

这些年顾若云在侯府过着主子一般的日子,这些本家的亲戚早就不高兴了,眼下倒是落井下石的好时机。

顾若云皱眉听着众人的话,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女儿,咬着牙上前,对老夫人说道:“姑母,是不是先写承嗣文书?如锦的事,等祭拜完祖宗,再行商议。”

女儿的事再大,也大不过苏元澈成为嫡子这件事。

老夫人闻言便对苏承邺说道:“文书准备好了么?现在就开始吧。”

苏承邺说道:“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能开始。”

说着,苏承邺站在人群前,扬声说道:“请几位族老上前,立文书,告祖宗。”

苏清妤唇角勾起一抹笑意,忽然开口,“等等,我有话说。”

苏承邺皱眉看向她,以为她还要说程如锦的事,便呵斥道:“清妤,你先退到一边,承嗣的事是大事。”

苏清妤没退开,而是走到人前高声说道。

“我说的就是承嗣的事,我母亲已经有了身孕,不需要把庶子记在名下承嗣。”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野雀
野雀
关于野雀:十八岁,桑晚被迫做了许连城的金丝雀。许连城高高在上,永远强势,将她禁锢在身边。桑晚恨他,说,“我永远不会爱你。”许连城轻蔑,“你以为我在乎。”许家三少只要一时欢愉,不爱任何人。十年纠缠,她以
春日金
代嫁春情
代嫁春情
虐文?追妻火葬场?强取豪夺?囚禁?宅斗天生媚骨陪嫁丫鬟?人前正人君子人后疯批阴暗权臣先虐女主后虐男主/后期独宠/女主成长系,先弱后强不心软,有仇必报。酒酿的第一次是卖给沈渊的,被当作试婚丫鬟抬进沈府,
无糖黑茶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女神夏灼灼回家认亲,发现家人被害得破产。夏父锒铛入狱,夏母病重在床。六个哥哥更是残的残,废的废。而家里的假千金见情况不对,抱上别的大腿抛弃家人而去,还害得家人只能住狗窝。众人嘲笑夏家是落水狗,人人
温小浅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破镜不重圆+禁欲大佬+暗恋成真】订婚前夕。未婚夫的白月光回国。沈佳蓉爱了他十年,最后只得到一句:对不起。在众人嘲笑下她狼狈出国。几个月后。京圈第一世家爆出婚讯和一张求婚照片。照片中,俊美男人将娇小女
小妖重生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