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流放江黎黎辛澈

第454章 回岛(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454章 回岛

接到了江黎黎以后,楼船扬帆起航,向着海洲岛的方向进发。

江黎黎所乘坐的这艘楼船是新造出来的,采用了现代涡轮设计,行船速度极快。

早上辰时出发,在日落时便抵达了海洲岛南岸的苍沙渡口,刚好赶上晚膳的时候。

弟妹陈馥兰带着儿子辛岩,已经在苍沙渡口等候许久了。

“黎黎,回来了!”

陈馥兰远远看见江黎黎的影子,朝她激动招手。

许久未见,江黎黎心情同样激动,一路飞奔过来。

陈馥兰激动的抓着她的手,“一路上可还顺利?”

江黎黎点头,“行船速度很快,一路顺风顺水。”

“家中一切都还好吧?”

陈馥兰闻言脸上扬起灿烂的笑容:“好,越来越好了。”

“辛城正在小厨房准备晚膳,母亲今日只有一节书法课,这会儿应该在万宜书院收拾东西,准备回来了。”

“父亲这个点应该刚结束武学堂的训练,估计是和母亲一起回来。”

江黎黎听到大家都过得如此充实,眉梢也带上了笑意。

她摸了摸辛岩的脑袋,“岩哥儿现在都长这么高了,一看就很可靠。”

“长高了就能更好的保护母亲、伯母和祖母了。”辛岩大大方方的笑着回答。

“伯母,咱们边走边说吧,椰黎村的变化现在可大着呢!”

和初见时护着江黎黎的小团子相比,辛岩已经长高了不少,身高已经到陈馥兰手肘的位置了。

廖大师不在,辛岩暂代廖大师元宝宝帮主一职,刚满七岁的年纪就已经变得成熟稳重了起来。

“好!岩哥儿你快带路吧,伯母可期待了。”

江黎黎跟在辛岩身后,听着辛岩介绍。

村里原来的泥巴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

海洲岛不缺石灰石和粘土,江黎黎把水泥的配比和制作方法交给二弟辛城以后,辛城就开始带着村里人合成水泥了。

现在山上已经有了好几座制作水泥的作坊。

海洲岛南岸现在的生产力和发达水平已经和当初他们流放刚到时判若两地。

不过山脚下的椰黎村还是十分低调,风貌除了水泥路和砖瓦房以外,没有再做过多的变化。

真正的宝地都隐藏在山上。

山里的各个山洞都已经被利用起来,变成了粮仓、武器储备仓……

除了山洞以外,并没有其他过度的开发利用,而是针对山上原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分区保护和人工培植,有专门的中草药药农、果农、花农……

山上由胡大人的夕阳红老兵看守巡逻,自从被盛执星激励之后,胡大人手底下的老弱残兵精神风貌已经焕然一新。

“咱们这样不显山不漏水的做法确实很保险。”

陈馥兰说及此处,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儿:“你和大哥从海洲岛离开去弥国过了大概两个月,庆宁帝还派人来过,打听昭平侯府一家的生死。”

掘地小莲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不是走肾不走心?我嫁别人你哭什么
不是走肾不走心?我嫁别人你哭什么
上辈子,那位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其实过得超憋屈;另一边,痴情种子也默默承受着心痛,只能眼睁睁望着心头好步入婚姻殿堂,还亲手把她的另一半捧上高位,只为守护她一世周全。 再看这女人,一直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有好老公,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直到首辅大人离世,她才惊觉,自己竟活在一场大骗局里……什么举案齐眉,不过是没走心罢了!
佚名
在火车上
在火车上
关于在火车上: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爱吃寿司蛋糕的易康高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任以虚旅游途中,意外跌落山崖,导致双目失明,却不知穿越到了大明洪武。 被救下之后的任以虚,闲着无聊就给村里人补起了课! 与此同时激活每日签到系统。 只是任以虚不知道的是,他的学生们并不是寻常山村儿童。 而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以及朱棣等大明皇子! 他们在任以虚的课堂之上,听得如痴如醉。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等到双目恢复光明,任以虚发现自己看到的
再见是蓝
解锁万人迷系统, 兽世雌性是团宠
解锁万人迷系统, 兽世雌性是团宠
桑苏作为21世纪最厉害的杀手,因执行任务受伤,绑定万人迷系统穿越到收兽世。 附身在同名的赤狐部落首领身上。 赤狐部落的首领桑苏身体瘦弱,生育出的幼崽品质也不高,所以从前约好结伴的兽夫也都转而寻求其他的雌兽。 穿越过来,因为万人迷的系统,改善了体质,能够孕育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幼崽。 后靠着兽夫,带领着赤狐部落成为兽世最大的部落之一。
窗台上的猫
官声之巅峰权力
官声之巅峰权力
领导失势,女友劈腿;小人排挤,被迫停职。 程竹开局被调查,迎来至暗时刻。 可当了三年领导大秘的他,知道领导是被冤枉的,自己这个秘书更是权力斗争的炮灰。 为了心中的正义和良知,他决定依靠自己能力救出领导。 可程竹不知道的是,他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改变全市人民命运的惊天风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