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三百九十二章 阻力
让老朱回老家一趟,单纯的就是不希望看到他有什么遗憾,朱允熥的出发点也非常的简单。
要是有什么人偏偏引申出来了朱允熥这个皇帝想要趁着太上皇回帝乡的时候清理朝堂,或者是在这段时间树立威信等,那就是想多了。
不管是老朱还是朱允熥,也都不认为朝堂上有什么忠于洪武皇帝的人,或者是忠于承康皇帝的人,只有大明的臣子。
只要能干事实,只要能够为大明的社稷做出贡献,自然也就别担心被清理。
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纯属想多了,老朱在位的时候,满朝的文武朱允熥该用还是用。到了现在,也不会说老朱提拔的人就觉得用着不顺手。
下朝后的朱允熥第一时间召见了李景隆,“九江,过几天祖父要回老家,你帮着安排一下。”
李景隆稍微愣了一下,随即赶紧问道,“陛下,太上皇回帝乡?”
“怎么?”朱允熥觉得好笑,说道,“祖父早年也曾经回去过,现在气候合适,正好能回乡一趟。他都这个岁数了,一直惦记着老家。”
自从从军之后,老朱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这都五十多年了,老朱回老家的次数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尤其是近些年,没人觉得他还会再回老家。
李景隆在惊诧后立刻说道,“臣定当尽心竭力,沿途护卫太上皇。”
“文垚也跟着回去,路上安稳些。”朱允熥笑着开口,“这个事情不是安排你来做,就是安排魏国公来做。想了想,还是你合适一些。”
李景隆忽然间有些后悔了,他实在是答应的太早了,就应该稍微再等一等的。
李景隆从小就被老朱喜爱,一直都是青眼有加。要说护送老朱回凤阳,李景隆也自认为责无旁贷,正好他也可以拜祭一下。
只是现在这一次有着一个朱文垚,那就让李景隆头疼了。没别的原因,单纯的就是朱文垚的岁数太小,而这孩子的身份又太特殊。
看到李景隆为难的样子,朱允熥笑了起来,“这事情也只能是你做,我信得过你,你也能在祖父那里说得上话。”
确实如此,毕竟李景隆也是老朱的甥孙,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自家亲戚。
老朱去祭祖,李景隆跟着去磕头,那是谁都挑不出理的。
虽然觉得这个任务艰巨,不过李景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他显然没有任何推脱的余地。
更何况这个任务也不算是多么难,无非就是需要更加的殷勤、仔细,将很多的事情考虑的周到一些,这显然也就行了。
不过李景隆还是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魏国公幼弟李增寿心细细腻,也令他随行。”
什么李增寿心思细腻也就是委婉的说法,还是要拉上一个徐家的人。这倒不是避嫌、分担风险之类的,而是有机会示好的话,那也顺手示好。
毕竟徐妙锦的地位稳固,而朱文垚的地位更加稳固,李景隆哪怕是曹国公,也不得不考虑一些现实的事情。
他得老朱、朱允熥的信任,但是他的子孙以后就未必能够得到这样的信任。
一代亲、二代表,李景隆这都是到了第三代了,和朱家的香火情本质上来说是越来越淡,现在更多的还是君臣。
而徐家就不一样了,徐达本来就是开过第一功臣,这也使得徐家、魏国公这个爵位变得超然起来了。
现在徐妙锦又成为了皇后,为皇帝诞下了嫡长子,以后的徐家不说更加显贵。但是地位无疑是更加的安稳,魏国公这个爵位基本上是注定与国同休。
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这倒也是,到时候让他也跟着一起回去。正好徐家也是凤阳人,也能回去祭祀一下。”
徐达是葬在应天府,也是陪葬孝陵,但是徐家的祖坟可是在凤阳。因为徐达的缘故,他的三代先祖也都是被追封为中山王。
其实徐家这些年也有都是常常派人回乡祭祖,有些时候这些大臣回乡祭祖比起皇室更加方便。
而老朱、朱允熥,很多的时候也只能是在奉先殿祭祀,去一趟孝陵对于朱允熥来说也是越来越难的事情了。
李景隆随即问道,“陛下,太上皇回帝乡,是差留守司接驾,还是上十二卫护送?”
亲军上十二卫是是明朝时期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禁军,这些军士都是通过精选以后经严格训练而入选的身材健壮、武艺不凡的将士。
这都是京军的核心战斗力,这也是最为忠诚的军队。而凤阳留守司的地位也非常超然,能够守着帝乡的军队,可不就得是心腹么。
看看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就知道了,一些亲信的大将即使没有出任国凤阳留守司的主官,也要时常回去检阅。
朱允熥就毫不犹豫的回道,“上十二卫派兵护送,留守司迎驾就好。这些事情你和魏国公商议一下,沿途的护送等都要仔细,事情再去报给太上皇。”
李景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当今天子是皇太孙的时候,就习惯将很多的事情直接扔给洪武皇帝去处理。
现在看起来依然如此,要说能够偷懒的时候,那是一点都不会含糊的。
李景隆脚步匆匆的离开,因为他接的任务实在是太重了,势必是需要小心、仔细一点,半点差错都不能有的。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这是因为有着皇帝的绝对信任,所以才会将这样的任务托付,其他勋贵等就算是想要接下这个任务,那也只能是在旁边干瞪眼。
等到李景隆离开,朱允熥笑着看向道衍,“怎么,这是觉得我要做些什么?”
主要就是这个道衍看着就是比较心思多的人,对于朱允熥的一举一动,道衍都是习惯性的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或许觉得这是有什么深意。
甚至不只是道衍,朝堂上的一些文武官员其实也都是一个样,他们确实会仔细的分析朱允熥的一言一行,想要琢磨一下皇帝的心思。
道衍现在看似是有些想的多,主要也是因为老朱的身份特殊,朱文垚的地位也特殊,那就不免引人遐想了。
道衍也不隐瞒自己的心思,说道,“陛下,太上皇此时回帝乡,是不是有些不太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