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秦,我夺了嬴政爹的皇位

第16章(3/3)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6章

“孤就不信了,这般离谱的国策,百官之中还当真无一人看出来不成?”

嬴政咬牙继续看。

随后的内容中,详细地记叙了左丞相李斯出言劝谏的过程

当看到李斯冒着风险出言劝谏,嬴政也是大为宽慰。

“李斯这家伙还是不错的,也算是我大秦朝堂之上能力出众之辈,朕就说嘛,如此劣计,我大秦不该没人看不出来才是啊。”

嬴政松了口气,李斯站出来了,那也就是说这国策应该是被否了呗?

这次的经历应该会给我儿一个教训吧?

嬴政心中暗自想着

一边想着,嬴政一边继续看着奏报

而很快,嬴政的两眼猛地一瞪,瞳孔一缩

他死死地盯着眼前的卷轴,面露骇然之色!

“这”

嬴政整个人豁然起身,目光不断游离在卷轴之上,从不以为意到震惊,再到震撼,只是用了一瞬!

卷轴上,清晰记叙了,扶苏拿出曲辕犁的过程。

而此时,嬴政所看到的也正是曲辕犁的构筑图纸。

嬴政作为始皇帝,他并非是一直高居庙堂,事实上他也是会市场亲身下地操持农事的,东巡期间更是下田间地头给百姓宣讲政策,对于耕地所用的犁这件极为重要的农具自然是极为熟悉。

而正因为熟悉,所以才一眼就看出了这其中的关键!

他看得懂!

这曲辕犁的厉害之处如李斯一般,嬴政也是可以一眼看穿!

“神物!此乃神物啊!”

看透彻之后,嬴政不由感叹道。

“若是将此物用于耕种,一人一牛可开之田,当多数倍!”

嬴政一言而定。

目前大秦的国内大部分的人用的都还是青铜犁,有的甚至用的还是石犁,至于铁犁,根本就没有那个条件。

而从样式上来说,基本上都还是当初战国时期的样式,耕作速度很慢。

一旦用上这曲辕犁。那将直接不同!

同样的材质,曲辕犁耕作速度就是能提升数倍!倒不是说这玩意儿耕土地快,而是这东西节省人工啊。

寻常的犁需要两三个人共同作用下才能使用,但曲辕犁不同,一人一牛即可,耕同样的地,一边是需要三个人,一边只需要一个人,而且一个人的耕作速度还更快,这一里一外加起来,效率值直接就提升四五倍了!

“若是有此物在的话,集体耕作倒是也无不可”

在看到了曲辕犁之后,嬴政原本的想法已经动摇了。

因为曲辕犁这东西刚刚出现,想要直接普及全国是不现实的,但普及咸阳在朝廷的推动下那简直就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你想把一个器具用于百姓的地里,百姓不一定愿意,毕竟效果如何谁也说不好,百姓也没有读过书,颇为愚昧,不可能每个人都发一张图纸让他看吧?普及难度巨大。

但要是直接开荒,耕作的那就是朝廷的地,反正服徭役本身就没有收入,种地还比搬砖建阿房修长城更轻松不少,更何况还是在咸阳城脚下,监管的人不敢做的太过分。

这些徭役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

嬴政很快就又皱起了眉头

“这灌溉却是个问题啊”

咸阳地处黄河流域,主要靠的就是渭河和泾河两条黄河支流。

一般而言,良田都在这河的两岸,要是稍稍远一些的话,这灌溉难度就大了

有曲辕犁开荒快,可要是灌溉麻烦废去更多的人手,这一涨一跌相互抵消,倒也没有很大的优势啊

“唉,可惜这曲辕犁了”

嬴政叹了口气。下意识向着皮质卷轴上一看

当场。嬴政直接再度愣住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军婚:乔总滚去七零年代结婚了!
军婚:乔总滚去七零年代结婚了!
关于军婚:乔总滚去七零年代结婚了!:助理花了十块钱,从复古集市淘了本又旧又土,带点霉味的小说,送给乔总。乔晚照常收下,万万没想到这本破书,让她一滚,就滚到了书里的七十年代。从身家上亿的总裁,摇身一变,
黑星星白太阳
你管僵尸叫召唤兽?
你管僵尸叫召唤兽?
关于你管僵尸叫召唤兽?:小道士王诺意外闯进一座大墓,和僵尸搏斗的时候激活了一个远古阵法。等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魔法世界。为了融入进去,王诺伪装成了一个召唤师。你的巨龙会喷火吐冰?不好意思,我的
将邪
港综:江湖后浪,开局踩东星洪兴
港综:江湖后浪,开局踩东星洪兴
关于港综:江湖后浪,开局踩东星洪兴:这个年代的港岛江湖风起云涌,社团林立。各自为生存、为名利尽显其能,不断上演着大吃小、强吃弱的戏码。而后逐渐形成了几大势力控制局面的大环境。然而,随着一个后起之秀的崛
绯月舞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穿越后,我成了军统特工。现在正是民国时期,这可不是一份好差事!可我获得了读心能力,还有满腔爱国心支持。我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谍战人员。
佚名
沉睡五十年,醒来儿子都成大佬了?
沉睡五十年,醒来儿子都成大佬了?
社畜,丧妻,带三子。他一觉醒来,猛然弹起,凭空多了三个儿子?……五十年前,他和心爱的女朋友去爬山,吃了山上一个果子后直接昏迷不醒。没想到,女朋友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给他生了三个儿子,还是三胞胎,更不能接受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