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有朕在,大秦亡不了

第237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237章

这壮汉,刚才也想故技重施,可一想自己压根不会水性,便老实地蹲在了地上。

片刻后,便有秦军上来将其绑了起来。

几乎是在他刚被绑好,这跳到水里的张良,也被人用渔网给捞了起来。

韩信见状,这才松了口气。

手一招,便要带着人走。

可刚上岸的张良,却在奋力地挣扎,他不甘心。

自己谋划这么多年的刺杀,完美无缺,可却偏偏折在了这胡亥手中!

他张良不甘啊!

自己这计划这般严密,压根是不可能泄露,这唯一的可能,便是被这胡亥给出卖了。

……

遇袭后,便有不少护卫,顺着小道向上追去。

而蒙毅则带人护在嬴政身边,生怕再有人来行刺。

嬴政看着眼前被砸烂的车驾,心中愤恨不已。

还好自己今天在子婴的马车里,若是在自己的车驾里,岂不是和徐福一般,直接被砸成了肉泥?

子婴站在一旁,冷着脸,他万万没想到,这张良竟然是砸向自己的马车。

可他瞬间就想明白了,这一定是胡亥捣的鬼。

若不是项羽舍命护驾,自己真就要翻车了。

而这胡亥,竟然最后被张良丢了下来,竟然还未死。

只是大父并不知道这人是胡亥,子婴便未多嘴。

眼下,这群护卫还在翻找徐福的尸体,好在,徐福这下算是被砸死了。

正想着呢,有护卫喊道:“找到了!”

片刻后,却见一个血淋淋的人影被抬了出来。

看着这血肉模糊的身影,嬴政冷着脸,问道:“是生是死?”

那护卫立刻回道:“回陛下,还有气儿。”

嬴政顿时松了口气,这封禅大典,还得徐福在场,便立刻吩咐道:“快,快抬下去医治。”

这随行的也有不少徐福的弟子,一个个也是医术高超,嬴政刚吩咐完,便有人上前把徐福抬了下去。

子婴倒是很意外,没想到被砸成这样,这徐福还能活着。

不免暗叹,这徐福还真是命大。

待到徐福被抬下去后,嬴政对着身旁的蒙毅道:“蒙毅,此时定要好好查清,到底是何人这般胆大,竟然敢在这袭击朕!”

蒙毅刚想回话,一旁的子婴却是接过话茬。

“大父,此时,子婴倒是有一些眉目。”

按照子婴的估算,现在的韩信,应该已经抓到张良了。

嬴政闻言,疑惑地转过身,“此次行刺你知晓?”

子婴知道,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压根是瞒不过大父的。

与其等到韩信把张良送来,自己才解释,倒不如自己提前解释为好。

只是,这解释的方法,得合乎情理。

子婴摇头道:“我只是知晓一些风声,这迁民入越,征讨士族的钱帛,倒是让一些士族记恨上了,子婴闻有一沧海君,暗中结交六国余孽,想要图谋不轨。”

这六国虽然一统,可并不是所有士族皆是齐心,那些个王族旧臣,一直想着复国的美梦。

只是大秦在各地实行仁政,百姓口碑皆赞,这让他们没有什么机会。

嬴政一直知道有这帮人,想要搞什么小动作,而他一次次东巡,便是震慑这帮人。

只是细想一下,嬴政也觉得有点委屈,子婴建议搞什么儒生免费教学,引得嬴政背后挨骂。

又搞了个征收士族钱帛,供应穷人迁民入越,又引得什么什么过来刺杀……

听完子婴的话,嬴政“哼”了一声,转而又叹了口气。

这些人,多是出在早期灭掉的韩国、赵国等地,而子婴灭掉的楚国和齐国,却是一片其乐融融。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可怜怀着崽崽,被顾少抱回家宠
小可怜怀着崽崽,被顾少抱回家宠
误打误撞睡了个小姑娘,后来人人都说是因为她怀孕了顾钦泽才对她百般宠爱的。她被欺负他为她出头,她缺钱他一张黑卡给了她,阮安安也以为他真的只是因为孩子才对她好的。生下孩子准备离开这个她想爱却觉得亏欠的男人
音音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上一世,人人都说表姐韩丽丽嫁得比江婉好!表姐嫁给陆厂长的弟弟,新郎又高又俊又有钱。江婉嫁的却是下乡青年,长相普通,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后来陆家不幸落了难,家道中落,韩丽丽因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独守空房
飞猪猪
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
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
在那个年少轻狂的年纪,谁也没能料到,十六岁的学霸竟会被十三岁的学渣辅导作业气到泪崩,那段既尴尬又温馨的过往,成了两人青春里最想逃避却又无比怀念的篇章。时光荏苒,当曾经的学渣摇身一变成为应聘者,而学霸则
佚名
下山救了绝色贵妇,闹着当我岳母
下山救了绝色贵妇,闹着当我岳母
叶家弃子叶天行,于昆仑山修行十年。今日下山,出手救下绝色贵妇小姐姐,却没想到对方非要闹着当他岳母……小姐姐,拜托你矜持点!可别乱点鸳鸯谱啊!
佚名
玩命变强祁云章,开局托举儿子
玩命变强祁云章,开局托举儿子
祁云章穿进高山下的花环,成了赵蒙生搭档,刚给儿子祁同伟办完毕业宴,就听说被分配到了穷山沟。梁璐嗑着瓜子冷笑:"谁要跪着求婚跟我姓,我倒可以考虑。"学生会主席侯明抱着胳膊嘲讽:"我侯家人从不为五斗米折腰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