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我在神秘时代拯救全人类

第1907章(2/2)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907章

“有了【基石】的帮助,我们就能踏上修行路,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而实力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解锁【基石】更多的力量,也就是常说的【升华】。”

“多次升华以后,基石的潜力开发过半,就可以冲击完美升华,完全掌握基石的力量,正式踏上真神途径!”

江白知道,这个东西解释起来还是有些复杂,可以用祂以前常看的网文体系来做对比,辅助理解:

“基石,是独一无二的,带有超凡力量的物质。”

“融合基石,掌握序列能力,就像高武文里的觉醒天赋,由于基石的力量太强,天赋刚觉醒时,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就像我们序列能力一开始很弱小,都需要时间来提升。”

“想要提升天赋的档次,需要多次觉醒。”

“因此,天赋的多次觉醒,对应的就是序列能力升华。”

“基石之间的品质也有差异,所以序列能力之间也分强弱,就像天赋觉醒会分成abcd级,甚至是s级,sss级。

而基石除了最顶尖的十三条真神途径以外,其它的路,是不被划分的,因为制定这些划分的人是魔主,魔主不在乎这些岔路。”

“太强的基石,正常情况下,是无法直接融合的,必须有外力的干涉,因此才有了真神途径最初的做法‘三权柄融合为基石’,也就是三项序列能力,合三为一。”

“如果,把最顶尖的基石,对应下来,就是sss级天赋,融合这样的基石,肉体凡胎的我们会直接死亡。”

“所以,我们要将基石一分为三,每一份权柄再经历三次升华,然后合三为一。”

“就好比把一个sss级天赋,分成了3个s级天赋,每个s级天赋经历三次觉醒,再将这三个【三次觉醒的s级天赋】融合,获得一个【九次觉醒的sss级天赋】,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最高值,并不意味着刚融合,就能达到这种水平,而是说真神途径的尽头,都是这样的存在。”

江白说的很清楚,想要达到这种极致情况,需要在真神途径走到最远处。

“也就是说,至今为止,在魔主手中,一共有13条路可以达到堪比九次觉醒的sss级天赋,也就是真神途径的最后一步。”

“像其他的真神途径,为什么会有上限的区分,因为在合三为一的过程中,它使用的权柄、序列能力,都不是最顶尖的,而是拿一些边角料来拼凑,把三个a级天赋多次觉醒后融合,获得的上限可能是s级天赋的三次觉醒,诸如此类。”

融合基石、觉醒序列能力、升华、踏上真神途径、抵达起源之地

这条路,是魔主走通的路,甚至为了方便后人提升实力,祂还专门把基石再次分裂,才有了真神途径上,三权柄组成基石的方法。

听着江白的解释,所长微微点头,认可道,

“你还是多看点网文!”

至少,有网文的参照,能够把力量体系讲的更清楚一些。

空天帝放了屁,在场所有人都当没听见。

长生天替空天帝问出了那个问题,

“基石呢?”

按照江白这个说法,从一开始,他们掌握序列能力的那一刻,就应该融合了基石才对,没有基石的帮助,他们也没办法踏上修行路。

“这就是问题所在”

江白也无奈露出一丝苦笑,

“魔主从一开始就没有给我们基石,反倒在修炼最初,用另一样东西,替代了基石,正是因为这样东西,净土才会人才辈出,而这些人才也会无条件地爱净土”

所有人心底,同时出现一个答案:

“灵魂烙印。”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看主角在影视世界纵横成长,以古装剧与现代剧为主。第一世界知否,一个现代古文学博士生的三无穿越,看他在明了剧情后,能否改变剧中人的命运轨迹。
从知识学到力量
赘婿逆袭:获得神瞳后,他无敌了
赘婿逆袭:获得神瞳后,他无敌了
家人为了获得宝物,硬逼我入赘为婿,怎么?看不起我天生绝脉瞎子是吗!还好上天对我不薄,给我一双上古神瞳,让我领悟神级功法,还能鉴别宝物,治疗疾病……总之,看不起我的人都可以闭嘴了!呵呵,还有人敢嘲讽我?
佚名
开局1971娶女知青,拳打熊瞎子
开局1971娶女知青,拳打熊瞎子
【年代种田+发家致富+赶山打猎+搞笑轻松】成功当上保安队长,直接少走六十年弯路的陈卫东,一觉醒来到了1971年的东北大兴安岭。家有偏心的父母,破屋家贫!偏偏老支书还强塞过来一个,带着妹妹这个拖油瓶的女
天黑请点灯
我自九天来
我自九天来
【传统玄幻+历史架空+热血国战+权谋争斗】慢热坑多,不喜勿入.一个与世无争的少年,踏入庙堂和江湖。四大王朝,逐鹿天下。阴谋与算计,争斗与厮杀。少年一心明月。以庶仙斩谪仙!
佚名
女人太惹火,大佬追妻有点甜
女人太惹火,大佬追妻有点甜
她曾默默为夫家倾尽所有,从名医养颜到高奢购物,连集团危机都靠她五亿投资力挽狂澜。但两年后,渣男带着新欢归来,一句离婚就否定了她的所有。她潇洒转身,却引发连锁反应:员工离职、合作商罢签、集团内乱……前夫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