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男配才是金手指

第6357章 甄嬛传四回267(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6357章 甄嬛传四回267

第6357章 甄嬛传四回267

华妃的欢宜香撤了,皇上又重用了荣妃的母族。

两个家世军功都一等一的嫔妃,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后宫里。

太后,皇后,心能安稳?

“翻过年荣妃也十六了,也该侍寝,尽一尽她嫔妃的职责了,在加上宫中皇嗣不丰,若有高位嫔妃诞育皇嗣,对皇上稳定前朝也是有助益的。”

太后这边看似捧实则打压华妃的手段没成功,反手将宝儿这个荣妃推了出来。

可四爷心里十六岁,六十岁他的小四在他眼里都是个孩子。“不急,再过两年吧。宫中惠嫔也已有孕七个月了,朕子嗣也不算少了。”

是不少啊,皇子三个,公主两个,反正都不是要继承大统之人,多少也就是个数。

太后面色这次算是彻底沉了下来。

可她又能怎么说?

九月,惠嫔早产了,将将七个多月,诞育一女。

这次可算是吓死个人了,宝儿听到消息后,一瞬间就怀疑是后宫阴司。

苗头直指皇后!

她就说,那堕了么皇后能看着嫔妃安稳生产?那就是个心里扭曲的变态!

待她到咸福宫的时,里面只听到惠嫔痛苦的呻吟声。

皇后急匆匆的带着人赶来,也是一脸担忧。四爷是被宝儿拉过来的,将自家阿玛留在外面镇压那些不老实的人后,波尔直接进了产房。

不多时,生产嬷嬷就都被压了出去,具体怎么审问那都是四爷安排人去做的,只宝儿带着御前的宫女给惠嫔接生。

别人的非议是别人的,她要的就是保证惠嫔母女平安。

惠嫔看着冲进来的宝儿,眼底的委屈不甘都用上心头:“娘娘~”

“别怕,本宫说你没事,就没事!”宝儿的声音很平静,早产的孩子在现代都容易养不大,在古代更是艰难。

三个时辰的煎熬,惠嫔还是生下了公主。

而生产后,惠嫔居然出现了血崩之兆,若不是宝儿出手果断,及时给用了魔药,估计真就是儿的生辰,娘的忌日了。

这件事后续怎么审的宝儿没问,结果就是断在了一个园子里面的小太监那。

再往下查,太后也不愿意了。

很明显,这就是皇后的手笔。

而惠嫔生下的公主,宝儿直接给圈了‘静和’二字。

同时,惠嫔封妃!

一胎公主,沈氏一族,直接翻身!

如今宫中四妃已满,上有荣妃华妃,下有端妃惠妃。这四人即便同为妃位,却差距显著。

十月

舒穆禄固勒大军归朝。

四爷亲自赐宴,宝儿这个荣妃作陪。

说实话,这还是宝儿这辈子第一次见原身的亲父。

怎么说呢,固勒这个人吧…他是典型的满人男子的特点,但是身上又处处带着蒙古男子的气质。

就说,满蒙精华汇集于一身,可能就是这样了。

怎么看,眼前这个身高一米九多,一身腱子肉的壮汉,都不像能生出小甜果闺女的爹。

反正宝儿很纠结。

就说,当爹的一米九多,你这基因多少给自家闺女分点啊,她要求不高,一米七就行!

可现在呢?宝儿都十五了,才一米六五…还是穿上花盆底的时候。

脱了花盆底,她才一米六!

满宫中,就她花盆底穿的是最高的。

可这个壮汉爹,见到自己这个宠妃闺女的时候,怎么就跟看…看易碎品一样的带着小心翼翼。

宝儿头疼的想捂脸,真的,她想见见原身的额娘,看看宗室女那边是不是能好一些。

这不典型的女儿奴状态嘛。

感谢(w`)136宝贝(˙˙)开通的三个月会员!加更三送上!!!!

御卿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沪上人家[年代]
沪上人家[年代]
邱秋胎穿至1956年,一直不能完美地控制住自个儿的身体,痴呆语迟。父死母改嫁后,跟爷奶一起生活。1972年,爷爷为救知青褚辰去逝,奶奶跟着一病不起,褚辰为了报恩,在奶奶的病床前应下了跟邱秋的婚事。高考
骊偃
醉于晚风
醉于晚风
众人皆知,高岭之花傅砚修有一个红玫瑰,如珠如宝的爱护了十年。两人从小就有娃娃亲,只是这个红玫瑰似乎并不喜欢他。订婚前夕,顾燃星放出狠话,“我就算是死,也绝对不会嫁给你。”说完就割腕自杀了。傅砚修被伤透
酥酥晚来
权力巅峰:从临危受命开始
权力巅峰:从临危受命开始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背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一切常规价值观瞬间颠覆。官道之上,临危受命,不再是权力的游戏,而是责任与担当的考验。金钱、势力,在生死面前似乎苍白无力;友谊,在利益冲突中摇摇欲坠。但总有一
佚名
神算真千金她不想争宠,只想搞钱
神算真千金她不想争宠,只想搞钱
都说靳家七爷娶了个乌鸦嘴,算谁谁绿,说谁谁病。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被她逮着算一卦。偏偏这位就喜欢给人算命!看见傅家二少,“我观你印堂发黑,似有血光之灾!”然后,傅家二少就噶了!撞见逢人就炫耀自己老来子
桃小桃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将门出虎女,作为父亲的女儿,我自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空降成为党委书记后,我就明白了我的使命!且看我如何带着群众脱贫致富,一步步走向小康和新世界。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