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60章 商队来了
新奉县的大雨在半夜时变小了, 房间里的蜡烛燃尽了,郑山辞抱着虞澜意正睡得香。虽说昨晚经历了一些意外, 险些没有睡着, 但最后太困,两个人撑不住双双闭上了眼睛。
郑山辞去上值,虞澜意今天抓着他的衣襟抓得特别紧, 郑山辞还扯不开。
郑山辞:“……”
郑山辞用自己的枕头替自己, 虞澜意手指松开,抓住了枕头的左上角, 抓出了一个小揪揪。
郑山辞立马逃了。
他到了县衙, 朱典史带人去打捞尸体了, 他前来回禀了郑山辞, “郑大人, 雨太大了, 我们只打捞了五具尸体,还有三具尸体被冲不见了。”
郑山辞心想这也是无妄之灾,都是戚县丞的遗留问题。他说:“让县衙出点钱, 把死去的人安置了, 另外让工房的人把断桥修一修。”
朱典史拱手离开了。
丁宣穿上官袍前来拜见郑山辞, 郑山辞把他扶起来让他坐下, “你来得正好,这些日子文书都是我跟江大人处理,你来了, 就可以处理一部分的文书。”
丁宣伸手接了文书。
郑山辞微笑:“另外住宅的话, 你找户房的人挑一挑, 我们县拎包入住。”
丁宣瞬间觉着手里的文书不重了。
“对了, 让旺福带你到处转一转, 介绍一下,我们膳堂每日是三菜一汤,偶尔要是不可避免会加值,我会让膳堂的人准备夜宵。”
丁宣激动的抱着文书。包吃包住,还有俸禄拿,郑大人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上官,丁宣瞬间觉得自己幸福了。
“多谢郑大人提点。”
旺福跟着丁宣走出门。郑山辞一看自己案桌上的文书少了很多,心中一叹,果然还是要多个人多份力。他快速的把事务处理完了,这次没有带着江主簿出门,找了丁宣一同出门。
丁宣换了一身便服,跟在郑山辞身后。
“郑大人,我们上哪儿去?”
“就在集市里随便转一转,再去看看水泥路,我估摸着路已经修好了,谭和带着人也应该回来了。”郑山辞看见集市里的人都按照县衙划分的位置在进行摆摊。之前百姓们没有按照划分的位置摆摊,随意乱摆摊,看起来就很乱。郑山辞看见了,就让户房的人做出了规定,给他们特意划分了区域,其他的地方就不允许摆摊了。
这样看着整整齐齐的,总比东一个西一个的好。朝廷对摊位费、租金跟税费都有要求,只是县令一般不会对这些小事做要求。这样有空隙可钻,不少小吏就靠着这个压榨百姓。所以郑山辞就把摊位费这些全部统一了,还会时不时来看一眼。
丁宣看见这些蔬菜都是新鲜的,水润润的,想着等下值后他来买些菜回去做饭。县衙只管你的午膳,晚膳一般都是要回去自己吃,只有加值时,才会留顿晚膳、还有夜宵。
丁宣是从岚县过来的,他看见了从岚县到新奉县的水泥路,心里很震惊。还向马夫打听了,马夫说是新上任的新奉县县令做出来了。
现在他踩在水泥路上,硬邦邦的水泥路,不像泥土一样,踩在坑里还会把鞋底弄脏,雨水冲刷过的水泥路,越发的干净了。看见水泥路上远远的马车驶过来,这道路平坦顺畅,要是大燕全是这样的水泥路,这将会大大缩短各地之间的距离。
“郑大人修的路真是鬼斧神工。”丁宣拱手心中佩服。
“新奉县在沙土之中,要想变得繁荣起来,必须跟岚县相连通。”郑山辞看见郊外还有百姓在田地里挖地,他笑了笑。
“丁大人难道不想做出一番政绩出来么?”
丁宣就是向来混吃等死的,如今对上上官的眼神,丁宣心里也生出了一股豪气壮志。儒家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他们学的是儒家之道,秉持着儒学的精神,积极入世,上官竟是这般有志气,丁宣心里也打足了底气。
丁宣:“想,郑大人,下官也想做出一番政绩。”
戚县丞走了,丁宣来了。现在新奉县的县衙已经没有短板了。
郑山辞看见一个老农给田里挖了一条道,把田地里的水排出去,看见郑山辞也没怕,他看他们一直看着便解释道:“田地里的水多了,容易把药材泡坏,还是先把水排出去。”
老农带着水囊喝了一口水,心情很好的样子。
郑山辞问:“我看老人家你们种的是枸杞,你的枸杞已经成熟怎地不拿到县衙去卖?”
老农看了一眼自家的枸杞,他说:“等再熟一些再卖,好的枸杞呈鲜红色或是暗红色,外观饱满有光泽,我家的枸杞还差点。这药材的品相不好,要少很多文钱。”
“我们村的一个混子,他家里有几亩地,他听说县衙鼓励我们种植药材,他也跟着去买了点,伺候那几亩地还算尽心,结果给他挣了二两银子,把他高兴坏了。可惜他早年把田地卖了,不然多种几亩地,银子就更多了,还能攒点钱讨个媳妇。”
“以前老人家种过小麦么?”
老农邀他们一块去树桩上坐,闻言拍了拍大腿,“当然种过了,我们是津兴镇,都是我们镇的种小麦。小麦也是让县衙收了去做税,上交给朝廷,根本卖不出价。听说郑大人让我们都种药材,我们心里都高兴,说来也奇怪,以前种小麦的时候,天天尽心伺候,这庄稼还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用了郑大人说的沤草肥跟粪丹好多了,而且种植药材不费劲,它们长得嫩绿,好似天生就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老农越说越高兴。
郑山辞心想是天生就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因地制宜。
“多亏了郑大人,他还请药农来教我们怎地伺候药材,不然也种不到这么好。郑大人考虑得太周到了,药材给的价格也公道。”老农说起新县令满满的都是赞赏。
郑山辞别开了脸,轻咳一声,耳朵红了,有些不好意思。
“你们村子里士兵的遗孀怎么样?”
“她们都去纺织坊了,听说郑大人还要扩一扩纺织坊,要不是家里的人不争气,针线活不好,去纺织坊也是一条出路。”
“听说郑大人还在修住宿院了,这般以后她们以后就可以住在院子里了,以后就是城里的人了。”老农眼中闪着羡慕。
这住宿的事,郑山辞还忽略了,是郑清音给他说的。郑清音说下午回去的时间太晚了,还要回镇上、乡里,女子跟哥儿一个人单独回去总会怕的。
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