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316章 太初历
【司马迁上任新的太史令后,他除了陪汉武帝出巡之外,其余时间全都窝在国家藏书楼里读书写史。
但太史令的岗位职责可不仅仅局限于修史这一项。
另外司马迁他还要负责监管国家的天文历法,我们印象之中专门掌管天文和历法的古代行政主管部门钦天监等,也是在唐高宗之后提出来的,并在宋明时期逐渐确立。
例如六部六寺十二院十二监二十四司这些详细细化的权利架构在汉朝的时候还没有提出来,当时的不止太史令掌管除了历史记载外的其他事务,就例如太常卿也要掌管御膳、典仪、服饰等各种后勤杂务。
所以,秦汉之际的三公九卿等各中央官职,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本事是不小的。
话归原题。
司马迁发现了旧历《颛顼历》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那肉眼可见的误差都还没公鸡打鸣的准确度高。
汉朝初建的时候,秦朝本来统一后就没有好好的建设和恢复生产,再加上秦末战乱,整个国家都一片疲敝。
汉朝之所以一切都基本继承了秦制,也“屈辱”的向匈奴、地方不断屈和求平稳,就是因为太穷了,皇帝一天都吃不上几个菜!
所以,汉初才会重用黄老之策,无为而治,以求天下恢复生机。
经过了文景之治,大汉已历五朝,到了汉武帝时期,不但有钱可以大规模的出击匈奴,面对早就过时的一些制度以及设施建设、典籍编纂等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所以司马迁一行人在汉武帝的授权下,颁布了中国第一步历书————《太初历》。
《颛顼历》是先秦时候就一直在用的历法,秦朝当时也没有去修正。
《太初历》经过精密测定的历元为太初元年冬至朔旦甲子日夜半,它纠正了《颛顼历》的累积误差,故《汉书·律历志》称《太初历》&34;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34;。
《太初历》还以正月为岁首,更加科学地反映农业季节,因此后世改历,一直沿用至今。此外新历中还将十九年置七闰,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并以没有中气之月为闰月,使历书与农时季节更为适应。
《太初历》推出了一百三十五个月有二十二次交食周期的规律。
据《汉书·武帝纪》载,太初历的颁布,在大初元年五月: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这不过,《太初历》的音律后来被推翻了,但他前三条对于当时来言的进步之处,也一直影响到了今日。
更可贵的是,编纂《太初历》的经验才是为后人留下的最大财富,这让后世的历法工作者得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而此时的司马迁还是那个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热血史官,于是趁着这股劲,他正式开始创作《史记》!】
天幕对汉朝历法的叙述让嬴政也恍然起来,他询问道:“我大秦现在的《颛顼历》沿用几何了?”
左丞相冯去疾思忖道:“自献公时编纂制成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余矣!”
嬴政微微颔首,随即道:“一百五十年,现在大秦的历法可有实际出现了出入?还能不能用来指导百姓农耕生产?”
这下把众人给问住了,毕竟《颛顼历》一直用的好好的,谁平时也没特别关注过这个事情。
嬴政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并没有责怪众臣,只是道:“你是丞相,更要以天下之心为己心,这些事多多上心啊!”
冯去疾应之,“微臣去朝之后一定第一时间去了解历法是否在现在已经出现了误差,并在三日之内给陛下答复!”
嬴政轻轻点头,这是同意了老冯的话了。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而彻底改变了司马迁命运的那件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公元前99年,正在全力撰写《史记》的司马迁遇见了人生中最悲惨的事。
这一年,李广之孙李陵作为西汉的将军在与匈奴作战时因后方支援的不及时,导致被敌方八万骑兵围攻,最终不幸被俘,只能选择投降于匈奴。
但不管出自什么原因,李陵的这种投降行为彻底惹怒了汉武帝,朝堂之上更是无人敢为李陵辩护。
所有的大臣都在奉承皇帝,终日看着他的脸色,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将之前日日夸赞李陵的话改成虚伪小人。
纵然李陵投降之前多日作战,斩杀了一万余匈奴人,最终是因为后方的支援不到位才投降的。
大家都发表意见了,你这个太史令怎么不说话呢?况且你还是朕的身边人!
于是汉武帝就问了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肯定有他的想法,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氏的哥哥,李夫人还有个哥哥叫做李延年,是个音乐家,就是那个写了个短赋夸赞自己妹妹的那个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广利在战场上的表现相当不尽如人意!
他取得一些胜利后,就遭遇大败,损失了六七成的军队。
李广利这样的沉重损失,就显得李陵更加英勇了!
李陵是主动请战偏师,而李广利是汉武帝安排的主力,结果二人表现却是截然相反的。
越是把李广利和李陵相提并论,就会越体现汉武帝的用人失当。
其实这也不怪汉武帝,刘彻在体会到了故皇后卫子夫的豪华嫁妆后,便也对这些夫人们家里的男人上心起来。
他晚年提拔了很多外戚,期望于再出现一个如卫青和霍去病般的人物。很可惜,霍光是,但李广利不是。
不是说李广利打仗不行,打个比方,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汉军有十万人,而这十万人的大军里有元帅和各路将军,而李广利则适合去做个各路将军手下的将军,领个五千人打仗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李广利毕竟是李夫人的亲哥哥,皇帝的大舅子啊!
你夸李陵,就是在骂李广利废物,骂李广利就是在看不起李夫人,看不起李夫人就是在看不起刘彻,能骂李广利的只有皇帝,但皇帝都没开口,其他人也不敢说,你就说出来了?
而我们的太史令司马迁就是在做这样危险的事!】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