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340章 最早的农书
“如此看来,明朝陷入到了这个地步仍然能再延续国祚又传了几个皇帝,已经是这嘉靖皇帝极大的能耐了!”长孙无忌最后总结道。
大明
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子孙居然征个税收都差点把命给丢了,气得吹胡子瞪眼,大骂道:“咱辛苦打下的江山,怎就成了这般模样!那嘉靖年间,文官集团竟如此嚣张,误咱大明啊!”说着,重重地拍了下桌子。
一旁的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重八!莫要过于气愤,这嘉靖帝虽荒唐了些,喜欢沉迷炼丹,疏于朝政,但好歹也是勉强的制衡了文官集团,不过最后也未能彻底改变局面。”
朱元璋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怒火,“咱当初设制,本是为了稳固朝纲,岂料后世子孙竟被这群文臣摆弄。若咱那时候在世,定要好好整治这歪风邪气,重掌大权,将大明拉回正轨。”
马皇后笑了,道:“你若是能活到那个时候,岂不是都成老妖精了?那还要标儿当太子做什么?”
这时,朱标也站出来说道:“父皇,如今我等只是知晓后世之事,却无力改变。但父皇莫要灰心,大明也曾有诸多贤君良臣努力维持,也算幸事。”朱元璋听后,默默不语,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
【盘点华夏古代四大农书!
第一部——《汜胜之书》!
史称“汉代农书数家,唯《汜胜之书》!”
《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正史中没有他的传,古籍中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也寥寥无几。他是西汉末年人,《汉书·艺文志》注说他在汉成帝时当过议郎。
氾胜之虽是山东人,但在历史上留下印迹的主要活动却是在西汉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
《汉书·艺文志》注曰:“刘向《别录》云,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
《晋书·食货志》谓:“昔者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
而他就是在这些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资料,是撰写农书的基础;而他也是主要靠《氾胜之书》而闻名后世的。
汉代,人们在继承以往农作传统的基础上,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果蔬栽培时节、嫁接、温室栽培、异地移植及科学施肥和灌溉方面,都有重大发明和创新,对后世农业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至迟到西汉中期,果蔬栽培已出现繁盛的景象。
司马迁如此描绘道:“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若千亩栀茜,千畦姜韭。”
果蔬生产的繁盛,导致果业收入极为可观,甚至促使朝廷专门设置了“桔官”“羞官”等,负责果蔬的管理和征税。
当时撰作成书的诸多农书、史书,如《西京杂记》《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记载了很多当时栽培的果蔬种类、名称。
而且民众在长期栽培果蔬的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丰富、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汜胜之书》最早发现于敦煌莫高窟之中,是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记录汉代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类的一部农书!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果蔬种植必须遵循自身的生长习性。
华夏人善于总结历史,总结规律,作为经验和道理传给后代。人们努力对这些作物的习性进行总结,探寻规律。
《汜胜之书》提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即要在合宜的时间,抓紧时间进行耕作。
《汜胜之书》还将杏花的兴衰用作农作的指导:“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将杏花的开落,作为耕作土壤的时间指标。
或许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汉代人的果蔬栽培技术是很原始落后的,不过就是将蔬果的种子埋进土里,在其生长过程中,按时浇水、施肥、除草就可以了,然后静待收获。
至于嫁接、温室栽培、移植这些现代高科技,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怎么会有呢?
其实,我们小看古人了,这些技术并不是“现代高科技”,汉代人已经玩得很娴熟了。】
西汉
正在河湟一带指导农民耕种的汜胜之呆呆的看着天幕,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读了些书,认识了一些字的“农汉”,居然也能上天幕这个从出现到现在只有大老爷才能被盘点的神迹上。
田间作业的汉子们也咋咋呼呼的,“快看啊,那是汜老爷吗?汜老爷果然是个大人物啊,不但教我们怎么种地才能收更多的庄稼,居然还能让神仙点名哩!”
“就连神仙都知道汜老爷的事情了!”
“就是就是,汜老爷以前就教过我们什么时候浇水翻地最好!”
百姓们的声音将汜胜之的神思拉回到了现实中,他再一次仔细的对比了天幕里那位汜胜之的信息,发现无论是生活时期,还是出生地,人生事迹还是农业的观点,都是自己无疑。
“我这等人,也能上天幕吗?”
东汉
“又是我大汉的人物啊!”刘备虽然不认识这位写农书的人,毕竟他读的是四书五经这些经典。
但看见是自家朝代的人上榜,玄德公还是有荣与焉的。“孔明熟读百家经典,身兼数类技艺,不知是否认识此人?”
孔明道:“亮是读过《汜胜之书》的,或者说,大多内容是从别的书里读到的。”
“汜胜之此人并非豪强之流,也没功名在身,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他的书却写得很好,或许是他多年处在乡野之间从事农业的缘故。”
“我大汉最出名的农学专家就是崔氏的崔寔,是个世家子。”
“不过,他的书里,有很多观点,都是从前汉那些没有名望的农事大家的作品里抄借鉴来的。”
孔明有点隐晦的解释了番,为何能被天幕盘点的汜胜之,甚至被称为汉代农学之最的人物,居然在大汉并没有多少名声。
刘备听说过崔寔,所以当孔明提点了后,他顿时恍然大悟!寒门,甚至连寒门都不算的一个庶民,再有学问又怎能和一流郡望出身的公子比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刘备道。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