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苟成了大唐第一功臣

第456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456章

大唐,长安城,皇宫。

宇文士及回来了,第一时间入宫觐见。

坐在书案后,面露疲态的李渊抬起头,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上前几步:“圣人,秦王殿下并没有看到其中内容,在国舅近侍席君买的监督下,国舅书信销毁。”

李渊点点头,抬手轻轻的挥了一下。

宇文士及退离。

那封信的内容是什么,正如李世民所猜测的,这天下间怕只有大唐皇帝李渊,还有国舅窦乐知晓,不会有第三人。

宇文士及退离之后,李渊摇了摇手边的铃,萧公公入内。

李渊吩咐:“传太子来。”

“是。”

少许,李建成入内。

李渊依旧在处理公文,李建成施礼,李渊用余光看了一眼,语气很随意的问了一句:“上次的事情已经过了很久,东宫属官被遣散,当下是否应该重建东宫诸臣?”

听到这话,李建成感觉双腿一软,眼看就要跪。

从准备跪,到膝盖接触到地面的这短暂的时间内,李建成脑袋中闪过几个念头。

这是父皇的考验?

这是一个陷阱?

这是一个机会?

在膝盖接触到地面的瞬间,李建成开口了:“儿臣以为,王珪当回归东宫,为东宫詹事一职。”

李渊的语气依旧平淡:“好。”

说完,李渊又没话了,继续处理着面前的公务。

李建成跪在那里,被这种气氛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

又过了一会,李建成开口了:“父皇,来自岭南的商队已经到了长安,儿臣以为……”这时,李渊放下了手中的笔,起身走到一旁坐下:“过来,坐下讲,传话奉茶。”

“是。”

李建成甚至都不敢去猜刚才那短短的时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父亲问自己,要不要重组东宫属官到此时让他坐下说话,这期间是幸运,还是凶险。

李建成也不太愿意去想了。

他已经退无可退。

再退,就是失去太子之位,甚至是失去性命。

所以,他做出了选择。

坐下之后,茶点摆上。

李建成说道:“父皇,儿臣以为,长安应该建外城。”说到这里,李建成观察着李渊的表情。李渊却是指了指桌子:“试试闽茶,继续讲。”

李建成一边冲泡茶叶,一边讲:“父皇,长安城中有些坊,还有种菜、养羊的,也并非不可。只是长安是我大唐都城,来往番商、旅客极多,自当彰显我大唐之威,大唐之富有。”

“关中,依当下的粮食产量,完全不足供给长安的消耗。既然不够,不如放弃了运潭等几处的耕田,建外城,以供来往客商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大的仓库、更宽的道路。”

“工部有新法,在原有的修路方式增加一层,以煤渣覆路,以碎石加困两尺路面……”

李建成在不断的讲着。

他说的修路的新办法,就是增加一层煤渣,然后就车轮压的位置,重点再增加两尺宽的碎石铺路,这样路面保持就会非常好,也会增加货物运输的能力,而且对下雨等天气,也有好处。

李渊安静的听着。

他知道,李建成是用心思考过的,史书上的记载,已经没有可供大唐借鉴的经验。

长安城。

已经成为了一个与前隋的大兴城完全不同的都城。

长安城,汉人数量不足七成。

光是胡商、番商,眼下就超过了八万人,还有室韦、靺鞨、契丹的商人开始往来长安。

原先的治理方式已经显出许多弊端。

挺好。

大唐的太子在思考,在想着如何让大唐更好。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时空
快穿时空
关于快穿时空:为了让自已从获新生,清雅加入了快穿局,完成五十次的任务。于是她便在不同的年代穿梭,完成宿主的各种心愿,人物从小到三岁幼童,大到六十岁的老人,各种奇葩的事件,让本就大条的清雅应接不暇,但她
墨兰清雅
乾坤天帝
乾坤天帝
关于乾坤天帝:剑仙李卿缘,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条世间稀有的龙脉。然而,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荒芜之地各大宗门的觊觎与嫉妒。为了能够将李卿缘置于死地,这些宗主不惜动用禁术,请神下界!那所谓的神只,高高
欲往ss
灵魂互换,我在朝堂替他厮杀
灵魂互换,我在朝堂替他厮杀
一场意外,让她与帝王灵魂互换,命运就此交织。每月十五,他们都要在对方的世界里挣扎求生。她踏入权谋漩涡,朝堂之上,太后垂帘弄权,信王觊觎皇位,连身边最信任的内侍也暗藏反骨,朝野上下皆是虎视眈眈的恶狼。皇
佚名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
关于穿成炮灰?我靠虐渣逆袭成海后:一朝穿越,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穷凶极恶的海盗,一船等待救援的俘虏,几个连税都交不起的小破渔村……这是什么地狱难度的开局?!不过没关系,有困难就踏平,有敌人就干掉,万里
皎月芽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好事
那个曾是社会顶流的大佬,一朝穿越重生,回到了青涩的高中岁月,借住在阿姨家。想当年,他手段狠辣,结局却凄凉无比;而今,他决定洗心革面,带着一众兄弟转型成为合法的商业大亨。然而,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明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