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端坐幕后编造大佬身份

第154章 绿海,卷土从来(1/4)

天才一秒记住【迦南小说网】地址:https://m.jnweishang.cc

首发:~第154章 绿海,卷土从来

有了降温手段,高温也就那样。

至少,目前是那样。

除了弄人一身汗水,它还能怎样?

死倒是死不了,但熔炉火山折磨人也是真的折磨人。

但要说一点好处没有也不至于。

2天时间,旱不旱,涝不涝。

干旱、洪涝的循环比众人想象的频繁。

或许前一秒还是‘大太阳’,当然赛博都市中他们看不到太阳,但这个温度和太阳直射没有区别。

后一秒就下起瓢泼大雨,真正的瓢泼大雨,像是天空漏了一个洞,水就那么哗啦啦的流下来。

智械在蓝星连赛博都市的第一层都没有建立好,还谈什么大气循环系统?

此刻蓝星上的水如同处在两个杯子中转移。

一个是天空、一个是大地,就这样来回互相倾倒。

水是无孔不入的。

所以看似严密的赛博都市在水面前可谓是漏洞百出。

仔细一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智械不可能将所有都市板块都按最高规格修建,不可能真的把都市修建的一个孔洞也没有。

而且都市,都市,怎么可能是一块铁板。

雨水自都市最高处一层一层的浸润下来。

被金属穹顶笼罩的众人再次体验到了下雨的感觉。

算是久违的体验。

但开心不过一会。

主要浸入的水汽难以挥发。

赛博都市变得又热又湿。

人类有了降温手段倒是没什么感觉,可其他生物就欢呼雀跃了。

造成影响最大的,一个是丧尸病毒的噬金属菌毯,一个就是火山世界的奇特苔藓类植物,还有一个就是莽荒世界的残余。

丧尸噬金属菌毯,在大量水汽帮助下,它们数天就能将金属腐蚀、锈化,并且不断吞食铁锈,钻入金属深处。

还有来自火山世界的植物。

这些植物结构上很原始,维持着苔藓类的低级植物状态,但是在火山环境中生长的它们对高浓度金属的接受力度极高。

本就处于火山世界那疯狂环境,这些植物的生长速度更是迅速,就一天的功夫,一个还没有指头大的斑块就能占领数平范围。

高温带来的干旱虽然麻烦,但是紧随而来的暴雨也不至于让它们旱死。

其他生物或许还需要适应过程,火山苔藓已经习惯了脱水与重生的循环。

至于莽荒世界的生物。

它们胜在物种丰富,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只要生物圈最底层的生产者还在,它们就能找到合适的土壤开枝散叶。

像是植物的攀附能加快石头的分化,噬金属菌毯和火山苔藓将金属分解。

作为吞食金属的代价,这些生物都活不久。

但快速的生长死亡循环,意味着能快速的堆积‘有机生物肥’。

莽荒植物迅速扎根于重金属腐土,2天的时间,赛博都市已经肉眼可见的绿了起来。

智械确实很强。

但是也不要忽略了自然的力量。

绿灾,原本被赛博都市覆盖的灾害,与数个世界的灾害结合后卷土从来。

就算蓝星的全部智械活动起来,也难以彻底根除新生的综合绿灾。

甚至于,绿灾还通过交汇点反向侵入赛博世界,提前适应没有高温的环境。

智械能怎么办?

不止生命有生死,金属也有。

一个机器人连轴转的运作,也会因为金属疲劳倒下。

绿灾就是在加快赛博都市的‘金属疲劳’,像是生锈的齿轮,即便一时能运转,迟早也会支离破碎。

各种因素作用下,赛博都市在缓慢的崩解。

可不要因为一时的颓势就不看好智械。

云开雾散艳阳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m.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武神帝
天武神帝
一代天骄云飞扬,因在秘境中保护自己的未婚妻,导致修为尽废,成为一介废人。 后被逐出天阳宗,成为一名宗门弃徒。 然,少年热血,以三尺青锋,征战天下。
醉梦星辰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这个出马仙有点强!
一块红布三尺三,老堂人马老堂仙,有朝一日出深山,名扬四海万家传! 八十年代,我出生在东北农村,七岁那年大仙说我命犯三灾八难,将来会出马顶香,我不信,却屡遭磨难。为了谋生,我当过服务员,跑过业务,开过出租……但命运就像施加了诅咒,我身边不断发生各种邪乎事,无奈之下,我成了一个出马仙。
吴半仙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东门喝茶
符御苍穹
符御苍穹
关于符御苍穹:洛芙,现代书法大师,意外穿越重生至异界,觉醒符箓师职业。性格温柔而坚韧,以书法为基,融合华夏符箓技艺,在异界中声名鹊起。她挥毫泼墨间,符箓纷飞,不仅击退敌人,更在战斗中逐渐显露其惊世才华。
喵呜咕噜
金元宝一家的拆迁暴富日常
金元宝一家的拆迁暴富日常
金老太太做了金元宝的胎梦,问遍了喜欢的四个儿媳妇,没一个承认! 总不会是那个吃啥啥不够,做饭糊锅底的赢灿如吧? ~~ 产房内赢灿如嘶声力竭的生孩子,产房外金来富来回踱步,时不时盯着手表,嘴里嘟闹着,“千万生在8月初8,这才不枉费贿赂刘半仙的半只烧鸡啊!” 金来富对着产房门口使劲喊,”孩他娘,只要你把娃生在8月初8,以后家里饭我做,地我拖,衣服我洗,坚持就是胜利!” ~~ 金来富舔着脸拿了两瓶老白
佚名